打开后台数据时,经常会看到同行的公众号突然进入推荐流量池,阅读量从几百飙升到几万。仔细研究这些账号会发现,它们大多有个共同特点:内容垂直度极高。比如有的账号只写职场 PPT 技巧,有的专注于小户型装修,还有的深耕儿童绘本解读。这就让人忍不住思考,提升内容垂直度,真的能帮公众号更快进入推荐流量池吗?
🎯 先搞懂:什么是内容垂直度?
内容垂直度不是指只能写一个话题,而是账号内容始终围绕核心领域展开,形成明确的定位。比如一个职场类公众号,每天写职场沟通、晋升技巧、行业动态,这叫垂直;但如果今天写职场,明天写美食,后天写旅游,就完全偏离了垂直度。
用户关注公众号时,往往带着明确的需求。有人想学习理财知识,有人想了解护肤技巧,有人想获取育儿经验。如果账号内容杂乱,用户打开几次后发现不是自己想要的,就会果断取关。而垂直内容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让他们觉得 “这个号就是为我而设的”。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美食,“家常菜菜谱” 账号只分享简单易做的家庭料理,粉丝大多是家庭主妇;“米其林餐厅测评” 账号专注高端餐饮体验,吸引的是高消费群体。两者虽然都属美食领域,但垂直度不同,吸引的用户画像也截然不同。
📊 推荐流量池的算法,其实很 “认死理”
公众号推荐流量池的核心逻辑,是把合适的内容推给合适的人。微信的算法一直在优化,但识别账号定位是基础操作。当系统反复抓取到某类关键词时,会给账号贴上标签,比如 “职场”“教育”“科技”,然后把内容推给对这类标签感兴趣的用户。
如果账号内容忽东忽西,今天发职场干货,明天发明星八卦,系统就很难给它贴精准标签。就像给算法出了道难题,它不知道该把内容推给谁,自然很难进入推荐池。而垂直内容能让算法快速明确账号定位,比如频繁出现 “考研英语”“真题解析”“作文模板” 等关键词,系统就会认定这是考研类账号,优先推给有考研需求的用户。
有个做考研辅导的公众号,前期内容很杂,既写考研经验,又发公务员考试技巧,运营了半年都没进推荐池。后来调整策略,只聚焦考研英语,3 个月后就被推荐,单篇阅读量突破 5 万。后台数据显示,系统给它贴的标签从 “教育综合” 变成了 “考研英语”,推荐的用户重合度提升了 47%。
🔄 垂直度如何影响推荐流量池的 “筛选机制”?
推荐流量池就像个严格的面试官,会从多个维度考察账号。内容垂直度至少会影响三个关键指标:
用户停留时长是第一个重要指标。垂直内容更容易让目标用户产生共鸣,比如宝妈看到 “3 岁宝宝辅食食谱” 会认真读完,甚至收藏转发;但如果这篇文章里夹杂着汽车测评,宝妈可能立刻退出。数据显示,垂直类账号的用户平均停留时长比泛内容账号高 2-3 倍,而停留时长正是推荐算法的核心参考数据。
用户互动率也会被垂直度带动。垂直内容能精准触达需求,用户更愿意留言提问。比如 “健身干货” 账号写 “新手如何练出马甲线”,评论区会有大量 “每天练多久”“需要哪些器械” 的提问;而泛内容账号的评论往往很零散,甚至出现 “小编今天穿的什么衣服” 这类无关互动,很难被算法判定为优质内容。
账号粉丝留存率是第三个关键。垂直内容能持续满足用户需求,让他们愿意长期关注。有个美妆账号做过实验,连续 1 个月只发 “敏感肌护肤” 内容,粉丝留存率从 65% 提升到 82%;而恢复混合内容后,留存率又降到 70% 以下。高留存率会让系统认为账号有稳定价值,从而更愿意把它放进推荐池。
🚫 警惕:垂直度不是 “死磕一个点”
有人觉得提升垂直度就是只写一个话题,结果走进了误区。比如做职场账号的,每天只写 “如何和领导沟通”,一个月后粉丝反而掉了。这是因为垂直度不等于内容单一化,而是要在核心领域内做深做透,拓展子话题。
正确的做法是像剥洋葱一样,围绕核心领域逐层展开。比如 “职场” 这个核心领域,可以拆成职场沟通、职业规划、办公技能、行业趋势等子话题;每个子话题还能再细分,比如办公技能里可以写 Excel 技巧、PPT 设计、时间管理等。这样既保持了垂直度,又能让内容有足够的丰富度。
还有个常见错误是忽视用户的 “关联需求”。比如做母婴账号的,核心是 0-3 岁育儿知识,但用户可能同时关心产后恢复、亲子旅游等话题。在保证核心内容占比 80% 以上的前提下,适当加入这些关联内容,反而能提升用户粘性,不会影响垂直度。有个母婴号就是靠 “育儿知识 + 亲子绘本” 的组合,既保持了垂直定位,又拓展了内容维度,半年内两次进入推荐流量池。
💡 实操要点:如何科学提升内容垂直度?
想通过提升垂直度进入推荐流量池,不能只靠感觉,得有具体方法:
先明确核心领域的 “关键词矩阵”。拿 “美食” 领域来说,核心关键词可以是 “家常菜”“减脂餐”“烘焙”,每个核心词再延伸出 10-20 个长尾词,比如 “家常菜” 延伸出 “快手家常菜”“30 分钟搞定的家常菜”“适合冬天的家常菜” 等。写内容时,有意识地在标题和正文中融入这些关键词,让系统快速识别定位。
然后控制内容的 “偏离度”。建议用 “80/20 原则”:80% 的内容必须围绕核心领域,20% 可以是关联内容。比如 “职场” 账号,80% 的内容写职场技能,20% 可以写职场人关注的理财、穿搭等话题。但要注意,关联内容也得和核心用户的需求相关,不能跨度太大。
还要定期分析后台的 “用户标签”。在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分析” 里,能看到系统给账号打的标签。如果标签和自己设定的核心领域不符,就要调整内容。比如想做 “美妆” 账号,标签却显示 “时尚综合”,说明内容里时尚类话题占比太高,需要减少穿搭、配饰等内容,增加护肤、彩妆的比重。
最后保持更新频率的稳定性。垂直内容需要持续输出才能让系统记住定位。建议每周固定更新 3-4 次,每次发布的时间也尽量统一。有数据显示,固定更新频率的账号,进入推荐流量池的概率比更新杂乱的账号高 35%。
📈 真实案例:垂直度如何帮账号 “跳级” 进流量池?
“职场充电宝” 这个账号的经历很有参考性。早期它什么职场内容都写,粉丝增长缓慢,运营 1 年才 3 万粉。后来团队决定聚焦 “职场效率工具”,只写 Excel、Word、思维导图等软件的使用技巧。
调整后第 1 个月,后台标签从 “职场综合” 变成 “办公软件”;第 2 个月,有 3 篇文章进入小范围推荐,阅读量突破 1 万;第 3 个月,一篇 “Excel 快捷键大全” 被推到更大流量池,阅读量达到 12 万,粉丝一周增长 8000。现在这个账号已经稳定在推荐池,单篇平均阅读量 5 万 +。
另一个案例是 “绘本妈妈”,原本内容涵盖绘本推荐、儿童教育、亲子游等,始终没进推荐池。后来专注于 “0-6 岁绘本解读”,每篇文章都拆解一本绘本的画面细节、教育意义和亲子共读技巧。3 个月后,系统开始推荐,现在单篇最高阅读量 30 万,还接到了出版社的合作邀约。
结论:垂直度是进入推荐池的 “加速器”
从这些案例和数据来看,提升内容垂直度确实能帮公众号更快进入推荐流量池。因为它能让系统快速识别账号定位,提升用户停留时长、互动率和留存率,这些都是推荐算法的核心参考指标。
但要注意,垂直度不是 “死磕一个点”,而是在核心领域内做深做透,适当拓展关联话题。只要方法科学,坚持输出垂直内容,大多数账号都能在 3-6 个月内看到效果。
如果你还在为公众号没进入推荐池而发愁,不妨先检查自己的内容垂直度。也许调整定位后,下一个爆款就藏在你的选题库里。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