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个问题:这个热点和你的核心用户有关吗?
打开热搜榜,密密麻麻的词条在跳动。手指划来划去,哪个都想点进去看看。但你得停下来,问问自己 —— 这些热闹,你的用户真的会关心吗?
前阵子某明星官宣恋情,全网都在刷相关话题。有个做职场培训的账号也跟着发了条推文,内容是 “从明星恋情看职场择偶观”。结果呢?评论区一片混乱,老粉在问 “今天不更简历技巧了吗”,新粉进来以为关注了情感号。数据看起来挺好看,转发量上去了,但后台私信咨询课程的人反而少了三成。
用户关注你,是因为你能解决他们的特定需求。宝妈群体可能每天刷育儿知识,职场新人更在意晋升技巧,数码爱好者只盯着新品测评。如果热点和这些核心需求八竿子打不着,强行捆绑只会让用户觉得你不专业。就像开火锅店的非要卖奶茶,不是不行,但顾客来你这是为了吃毛肚的啊。
有个做宠物用品的账号就很聪明。去年某科幻电影热映时,他们没跟着讨论剧情,而是推出了 “给猫咪戴太空主题项圈,在家也能遨游宇宙” 的活动。既蹭到了电影热度,又紧扣 “宠物用品” 的核心,销量直接翻了倍。你看,不是不能蹭,是得找那个连接点。
别总想着 “万一用户喜欢呢”。概率这东西,在运营里最不靠谱。花三个小时追一个和用户无关的热点,不如用这时间琢磨怎么优化产品介绍。记住,用户关注你,是因为你能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不是因为你是个 “万事通”。
💥 第二个问题:你能输出有差异化的观点吗?
热点出来的那一刻,就像往湖里扔了块石头。第一波水花是官方通报,第二波是营销号的复制粘贴,第三波可能就剩下重复的表情包了。你要是挤不进前两波,又想在第三波里混个脸熟,就得掂量掂量 —— 你说的话,和别人有区别吗?
某城市暴雨那几天,所有本地号都在发 “暴雨避险指南”。有个做社区服务的账号也想蹭热度,编辑们熬了通宵整理资料,结果发出来的内容和气象局官网的公告没差多少。阅读量还没平时的便民通知高。后来他们复盘时发现,同类型账号里,有个号发的是 “暴雨天如何帮独居老人检查窗户”,评论区全是 “已转发给社区群” 的留言。
差异化不是标新立异。不是说别人都在同情,你非要跳出来批判;别人都在分析原因,你偏要扯别的话题。而是在共性之外,找到你的专属视角。做美食的聊科技热点,可以从 “实验室食材如何影响未来餐桌” 切入;做教育的聊体育赛事,能讲讲 “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对备考的启发”。
最怕的是为了蹭而蹭,把别人的观点换几个词重新说一遍。用户刷到第三条相似内容时,手指就会毫不犹豫地划走。你的账号如果总在重复别人的话,慢慢就会变成 “信息垃圾站”,谁还会特意点开看呢?
🌟 第三个问题:热点降温后,你的内容能留下什么?
热点就像烟花,炸开的时候特别亮,但几秒后就只剩烟了。你跟着热闹一通操作,等烟花散尽,你的账号里能留下什么?
有个美妆品牌,每次有热门剧播出就会推出 “女主同款色号”。剧播完了,那些色号就成了仓库里的积压品。后来他们换了思路,在推同款的同时,加了 “不同肤色如何调整同款色号” 的教程。剧冷了,教程还在被新粉丝翻出来看,甚至成了店铺的长期引流内容。
还有些账号,为了追热点连自己的调性都丢了。今天跟着段子手发搞笑视频,明天学着情感博主写鸡汤文。用户记不住你到底是做什么的,自然也不会产生信任。等哪天你想发正经内容了,反而没人买账 —— 他们会说 “你不是一直发段子的吗”。
真正聪明的运营,会把热点当成 “钩子”,而不是 “终点”。用热点把人吸引过来,再用你的核心内容把人留下。就像钓鱼,热点是鱼饵,你的产品、服务、价值观才是鱼竿。只想着用鱼饵骗鱼上钩,却没有结实的鱼竿,最终还是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每次点开热搜前,先在心里过一遍这三个问题。和用户无关的,pass;说不出新意的,pass;留不下痕迹的,pass。剩下的那些,才是值得你花时间琢磨的机会。
别让你的账号变成热点的 “跟屁虫”。用户需要的不是 “什么热就发什么” 的机器,而是能在喧嚣中给他们提供稳定价值的朋友。守住这个底线,流量才会真正变成你的资产,而不是一阵风过就散的泡沫。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