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人公众号的朋友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做出名堂的没几个。不少人每天辛辛苦苦写文章,阅读量却总在两位数徘徊,粉丝增长更是慢得像蜗牛。问题出在哪?很大程度上是定位没找准。就像开餐馆,你又卖火锅又卖西餐还卖日料,顾客根本记不住你到底擅长啥。公众号也一样,没有清晰的定位,用户刷过就忘,自然留不住人。今天就聊聊怎么给个人公众号找准定位,核心就是做好用户画像和内容规划。
🎯 先搞懂用户画像:你写给谁看?他们需要啥?
很多人做公众号,一上来就想着写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没错,但只对了一半。公众号是写给别人看的,得先搞清楚你的读者是谁。用户画像就是帮你把 “别人” 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人,让你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
怎么构建用户画像?别想着一步到位,从基础信息开始慢慢填。比如年龄,20 岁的大学生和 30 岁的职场人,关注的话题天差地别。大学生可能更关心考研、实习、校园恋爱;职场人则更在意升职加薪、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再看性别,美妆护肤类内容,女性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科技数码产品,男性读者比例通常更高。还有地域,一线城市的读者和三四线城市的读者,对生活成本、娱乐方式的关注点也不一样。
光有基础信息不够,得挖得更深。想想你的潜在读者平时有啥爱好?周末是喜欢宅家看剧,还是出门爬山露营?他们有啥烦恼?是减肥总失败,还是存钱太难?这些 “痛点” 就是你内容的突破口。比如你发现很多年轻妈妈总在抱怨没时间打扮自己,那你的公众号就可以专注于 “职场妈妈快速穿搭技巧”,一下子就能戳中她们。
怎么获取这些信息?别等粉丝多了再做。刚开始可以找身边符合你预期的人聊聊天,问问他们平时关注什么、有什么困惑。也可以去同类做得好的公众号评论区看看,那里全是用户的真实想法。还能在知乎、豆瓣、小红书这些平台搜相关话题,看看大家都在讨论啥。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表格,越具体越好。比如 “25 - 30 岁女性,一线城市上班族,月收入 8000 - 15000,喜欢看悬疑剧,想减肥但管不住嘴,担心职场晋升瓶颈”,这样的画像就很清晰,你写内容时就像在跟这个人对话,自然更有针对性。
📝 内容规划:围绕用户画像,打造专属内容体系
知道了写给谁看,接下来就得规划写什么。内容规划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紧扣用户画像,让每一篇文章都能给目标用户带来价值。
先确定内容领域。别贪多,选一个你擅长且用户需要的领域深耕。有人说我兴趣广泛,又懂护肤又会理财还喜欢旅游,能不能都写?建议先聚焦一个领域。比如你擅长理财,就先把 “普通人如何低风险理财” 讲透。等这个领域做起来了,有了稳定的粉丝群,再慢慢拓展相关领域,比如理财和职场收入提升结合起来。领域越聚焦,用户越容易记住你,觉得你专业。
内容形式也很重要。现在的读者耐心有限,纯文字的长文越来越难吸引人。可以多尝试不同形式,比如干货清单(“3 个技巧,让你每月多存 2000 块”)、案例分析(“她用这招,一年存下 10 万”)、问答互动(“关于基金定投,你最想知道的 5 个问题”)。视频号和公众号可以联动,比如公众号发详细的文字教程,视频号发实操演示,增加用户的参与感。
还要规划发布频率和时间。新手可能觉得发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重要的是保持稳定。每周发 2 - 3 篇,比一天发 5 篇然后半个月不更新强得多。固定的发布时间能让用户形成期待,比如每周三晚上 8 点更新,读者到点就会点开看看。发布时间要结合用户画像,上班族适合在早通勤(7 - 8 点)、午休(12 - 13 点)、晚饭后(8 - 10 点);学生党则可能在课间、睡前更活跃。
内容风格得统一。是走接地气的大白话路线,还是专业严谨的干货风?是幽默风趣,还是温暖治愈?风格要和你的用户画像匹配。给年轻人看的,可以活泼一点,多用点网络热词;给职场人看的,就得专业稳重,少点废话。风格一旦确定,就别轻易变。用户习惯了你的语气,突然换一种,会觉得很别扭,可能就取关了。
🔄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反馈及时调整
找准定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刚开始的定位可能有偏差,得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表现不断调整。
怎么看数据?公众号后台的数据分析很重要。看看哪些文章阅读量高、在看和转发多,这些文章往往更符合用户的喜好。比如你本来想做职场穿搭,结果发现写 “职场沟通技巧” 的文章总是更受欢迎,那就可以多往这个方向倾斜。关注粉丝的留言和私信,他们提的问题、建议,都是调整定位的重要参考。有读者说 “能不能多讲讲应届生面试注意事项”,说明这部分内容有需求,你就可以安排上。
调整定位不等于彻底推翻重来。如果发现之前的领域太窄,没什么内容可写,可以慢慢拓宽边界。比如从 “职场穿搭” 拓展到 “职场形象管理”,包括穿搭、妆容、礼仪等。如果发现领域太宽,不够聚焦,就再收缩一下。比如从 “生活技巧” 缩小到 “租房生活技巧”,专门帮租房的年轻人解决各种问题。
还要关注同行的动态。看看做得好的公众号是怎么定位的,他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但别盲目模仿,模仿只能做到跟在别人后面,要有自己的差异化。比如同样是讲育儿,别人讲 0 - 3 岁宝宝喂养,你可以专注于 3 - 6 岁宝宝的早教,形成自己的特色。
🚫 避开定位的那些坑:这些错误别再犯
很多人在定位时容易踩坑,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最常见的就是 “自嗨型” 定位,完全不管用户需要什么,只顾着写自己想写的。比如有人喜欢摄影,就天天发自己拍的照片,讲各种专业参数,结果粉丝没几个。不是内容不好,是没考虑到普通读者可能只关心 “怎么用手机拍出好看的旅行照”,而不是相机的光圈和快门。
还有一种是 “大而全” 定位,想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结果谁的需求都满足不好。就像一个公众号又写美食、又写旅游、又写情感、又写科技,读者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是干嘛的。记住,你不可能讨好所有人,能把一部分人的需求满足好,就已经很成功了。
忽略自身优势也是个大问题。定位不仅要考虑用户需求,还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和资源。你说你想做健身公众号,可自己都没健身经验,写出来的内容肯定没说服力。找一个自己擅长,又有用户需求的领域,做起来才会更轻松,也更容易做出成绩。
💡 小技巧:快速找到定位的 3 个方法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定位,可以试试这几个方法。
第一个是 “问题清单法”。拿出一张纸,写下你能解决的 10 个问题,再写下你身边人经常问你的 10 个问题,找这两个清单的交集。这些交集就是你可能的定位方向。比如你能解决 “如何快速学会 Excel”,身边人也常问你这个问题,那 “Excel 实用技巧” 就可以作为你的定位。
第二个是 “竞品分析 + 差异化”。找 3 - 5 个同领域做得好的公众号,分析它们的定位、内容、风格,然后想想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和他们不一样。他们写 “办公室减脂餐”,你可以写 “宿舍党简易减脂餐”;他们写 “考研英语怎么学”,你可以写 “考研政治高分技巧”。
第三个是 “小范围测试”。先确定 2 - 3 个可能的定位,每个定位写 3 - 5 篇文章,发给身边的目标用户看看,听听他们的反馈。哪个定位的文章更受欢迎,读者更愿意转发,就选哪个。这种小范围测试能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定位是个人公众号的根基,根基稳了,后面的内容创作、粉丝增长才会顺理成章。先花时间做好用户画像,搞清楚你的读者是谁、需要什么,再围绕这个画像规划内容,保持聚焦和稳定,同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避开那些 “自嗨”“大而全” 的坑,运用一些小技巧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难,但只要耐心打磨,你的公众号一定能在众多账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吸引越来越多的忠实粉丝。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