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个人公众号在成千上万的账号中被记住,定位就像指南针。没找准方向,内容写得再花哨也白搭。今天用 “定位金三角” 模型拆解定位逻辑,三个维度帮你锁定精准方向。
🎯 定位金三角第一角:挖透自身 —— 你的 “不可替代性” 在哪?
别总想着 “什么火就做什么”,自媒体的本质是 “个人品牌的延伸”。自身没有支撑点,再火的赛道也站不稳。
先拿张纸,写下三个问题的答案:你花最多时间研究的领域是什么?别人经常请教你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做什么事会让你觉得 “即使没收益也愿意干”?这三个问题的交集,就是你的潜力区。
有个朋友是 HR,业余喜欢研究星座。最初她想做职场号,写了半年阅读量总在几百徘徊。后来试着把星座和职场结合,比如 “白羊座如何和处女座老板沟通”,反而火了。因为纯职场号太多,但用星座解读职场的,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自身优势还要考虑 “可持续输出”。有人说 “我喜欢旅行,能做旅行号吗?” 但如果每月只能出一次远门,平时写不出内容,这种爱好就撑不起定位。真正的优势是 “能稳定生产内容的能力”,哪怕是每天做饭的心得,只要能持续写,也比追热点的 “伪优势” 强。
👥 定位金三角第二角:盯紧用户 —— 他们的 “痛点缺口” 在哪?
用户不会为 “你想表达什么” 买单,只会为 “自己需要什么” 停留。找定位前,先搞清楚:你想吸引的人群,每天在焦虑什么?有哪些问题没人解决?
怎么发现这些缺口?打开小红书、知乎,搜你想做的领域关键词,看排名靠前的笔记底下,评论区最多的疑问是什么。比如做亲子号,发现很多妈妈问 “3 岁孩子抗拒刷牙怎么办”,而多数文章只讲 “为什么要刷牙”,这就是缺口。
还要注意 “需求的颗粒度”。同样是职场号,“帮应届生找工作” 就比 “分享职场经验” 更具体。越具体的定位,用户越容易觉得 “这号就是为我开的”。有个号专门写 “二本学生的逆袭路径”,粉丝黏性特别高,因为精准击中了特定群体的自卑和渴望。
别害怕定位太窄。有人担心 “只写宝妈副业,会不会错过其他读者?” 恰恰相反,模糊的定位才会让人划走。就像便利店,啥都卖但没人觉得你专业;而 24 小时药店,虽然品类少,急需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它。
🌐 定位金三角第三角:扫描市场 —— 你的 “差异化切口” 在哪?
现在打开公众号,随便搜个领域都有上万个账号。想活下去,必须找到 “人无我有” 的标签。
差异化不是 “完全创新”,而是 “在细分领域做第一”。比如情感号太多,但 “专门帮女生分析分手复合概率” 的号,就有了独特性。方法很简单:把同类头部账号列出来,逐个分析它们的内容结构、风格、选题方向,然后问自己:他们没覆盖的人群是谁?他们没说透的话题是什么?他们的风格让哪些人不舒服?
有个规律:越 “反常识” 的定位,越容易破圈。大家都觉得 “理财号要讲干货公式”,但有人偏偏用 “吐槽体” 写理财,比如 “月薪 5 千想存钱?先把你的奶茶戒了”,反而吸引了很多月光族。因为传统理财号太严肃,年轻人觉得有距离感。
还要算清 “竞争密度”。如果某个领域前 10 名账号,篇篇 10 万 +,新号进去基本是陪跑。但如果头部账号阅读量只有几千,说明这个赛道还没被垄断,还有机会。判断的方法:搜关键词,看排在前面的账号,最近 3 篇文章的平均阅读量,低于 5000 的领域,值得一试。
✅ 定位验证:用 “最小闭环” 测试你的方向
定好初步方向后,别急着大量输出,先做 3 篇内容测试。选题要紧扣你的定位,标题直接点出用户痛点,比如 “应届生投简历总被拒?这 3 个细节 90% 的人都错了”。
发出去后看两个数据:完读率和转发率。完读率低,说明内容没抓住用户;转发率低,说明你的观点不够 “值得分享”。这时候不用慌,根据反馈微调。比如发现 “讲职场沟通” 阅读量低,但 “吐槽奇葩同事” 转发高,就可以把定位往 “职场人际关系” 倾斜。
有个博主一开始做 “读书干货”,测试后发现,大家对 “如何用 1 小时读完一本书” 兴趣一般,但对 “这本书该不该买” 的测评特别关注。后来转型做 “新书排雷指南”,很快就做出了爆款。
测试期至少要 1 个月,别因为一两篇文章的数据就否定方向。但如果连续 20 天,打开率低于 3%(打开率 = 阅读量 / 粉丝数),就要果断换定位。
🚫 定位禁忌:这三个坑千万别踩
别做 “万能号”。今天写美食,明天发职场,后天聊情感,用户根本记不住你。就像你不会记得楼下那家 “什么都卖的杂货店”,但会记得 “只卖进口零食的小店”。
别跟风追热点。热点来了,所有人都在写,新号根本挤不进去。不如等热点过后,写 “热点背后的冷思考”。比如 “淄博烧烤火了”,别人都在写攻略,你可以写 “小商家如何借势本地热点”,反而能吸引想赚钱的人。
别忽略 “个人标签”。同样是讲护肤,有人用 “成分党博士” 的身份,有人用 “敏感肌十年自救者” 的身份。后者更让人觉得真实可信。你的定位里,一定要有 “你是谁” 这个元素,哪怕只是 “一个爱琢磨省钱的宝妈”。
🔄 定位不是定死:允许自己 “小步调整”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你的成长和市场变化迭代。但调整不是 “彻底换赛道”,而是在核心方向上做优化。
比如从 “职场新人攻略”,可以细化成 “互联网大厂新人生存指南”;从 “家常菜做法”,可以调整为 “30 分钟快手家常菜”。每次调整,都要更聚焦,而不是更宽泛。
记住,最好的定位是 “你擅长的 + 用户需要的 + 很少人做的”。这三个点重合的地方,就是你的黄金赛道。别嫌慢,找准定位的公众号,哪怕只有 1000 个精准粉丝,也比 10 万泛粉值钱。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