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朋友大概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写了半年内容,粉丝涨得像蜗牛爬。打开后台看数据,阅读量忽高忽低,留言区冷清得能养鸽子。你对着屏幕发呆,明明自己每天都在追热点、写干货,怎么就没人买账?
别慌,这种时候多半不是内容质量的问题。很可能是你从一开始就搞错了方向 —— 对目标用户的了解,还停留在 “我觉得他们需要” 的层面。真正能火起来的公众号,背后都藏着一套精准的用户画像。你连用户晚上几点刷手机、看文章时喜欢喝什么饮料都摸清楚了,内容怎么会没人看?
📊 从数据碎片到用户画像:别让 “想当然” 毁了定位
后台数据是个宝,就看你会不会挖。很多人看数据只扫一眼阅读量和点赞数,那等于白看。真正有用的信息藏在更细的地方。比如用户来源,是通过朋友圈分享进来的,还是直接搜公众号名字关注的?这两种来源能反映出完全不同的问题。
朋友圈进来的多,说明内容有传播力,但用户可能对你的公众号没形成固定认知。直接搜名字关注的多,说明你的定位已经在用户心里扎根了,但传播力可能差点意思。再看用户活跃时间,早上 7 点到 9 点打开率高,那多半是通勤族。晚上 10 点以后还在刷,可能是夜猫子或者宝妈。
用户地域也很关键。你做的是本地美食推荐,结果粉丝大多在外地,那内容方向肯定要调。年龄和性别更不用说。20 岁的小姑娘和 40 岁的大叔,关注的点天差地别。把这些数据串起来,一个模糊的用户轮廓就出来了。
光看后台数据还不够。得主动去聊。找几个活跃粉丝,发私信问问他们平时喜欢看什么、对什么话题反感。别觉得麻烦,这比你闷头猜靠谱多了。我之前帮一个美妆号做定位,老板总觉得用户喜欢看大牌测评。聊了几个粉丝才发现,她们更关心平价替代和学生党化妆技巧。就因为这个调整,三个月后粉丝涨了两倍。
用户画像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新一次。半年前的用户需求,现在可能已经变了。多留意留言区的关键词,哪些问题被反复问到,哪些话题一提就炸锅。这些都是用户在给你指路呢。
🎯 定位不是喊口号:让用户一眼认出 “自己人”
定位说白了就是告诉用户,你能给他们什么别人给不了的东西。很多公众号定位模糊,今天写职场干货,明天发情感故事,用户点进来都不知道你到底是干嘛的。这样的号,粉丝流失率能不高吗?
精准定位有个小技巧,就是聚焦一个具体场景。比如同样是做育儿内容,有的号泛泛而谈,从怀孕讲到孩子上大学。有的号只盯着 “3 岁宝宝辅食”,反而做得风生水起。越具体,用户越容易记住你。
你的公众号名字和简介也很重要。名字最好能直接体现定位,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干嘛的。简介别写得太花哨,用一句话说清楚 “我是谁,能给你什么”。比如 “每天分享一个家常菜做法,让厨房小白也能做出美味”,比那些 “美食爱好者的精神家园” 之类的空话强多了。
内容风格要统一。用户关注你,除了内容本身,也喜欢你的表达风格。是幽默风趣,还是严谨专业?是接地气的大白话,还是文艺范儿的散文?一旦定下来,就别轻易变。用户习惯了你的调调,突然换风格,很容易让人觉得陌生。
我见过一个公众号,本来走的是犀利吐槽风,粉丝就喜欢看他骂各种社会现象。后来突然改成温情路线,结果掉粉掉得厉害。不是说不能变,而是变之前得看看用户能不能接受。
💡 内容选题:围着用户痛点转,流量自然来
知道了用户是谁,接下来就是写什么了。选题不能凭感觉,得围着用户的痛点转。什么是痛点?就是他们每天都在烦恼、到处找人问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内容就有价值。
怎么找痛点?除了前面说的聊粉丝、看留言,还可以去逛相关的论坛和社群。宝妈聚集的地方,肯定在聊孩子哭闹怎么办、奶粉怎么选。职场人多的社群,讨论的都是升职加薪、人际关系这些话题。把这些高频出现的问题记下来,就是现成的选题库。
写内容的时候,别光顾着讲大道理。用户要的是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写 “如何提高免疫力”,光说 “多运动、多喝水” 没用。得告诉他们每天运动多久合适、喝什么水更好、有没有简单易做的食谱。越具体,用户越觉得有用。
标题也得下功夫。要让用户一看就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30 岁还没结婚,我错了吗”,比 “论大龄未婚的社会压力” 要吸引人得多。多用用户常说的话当标题,拉近和他们的距离。
内容形式也可以多变。图文、视频、音频,总有一种适合你的用户。年轻人可能更喜欢短视频,中年人可能更习惯看图文。根据用户的喜好来调整,别死守着一种形式。
🔄 动态调整:让定位跟着用户走
用户需求会变,你的定位也得跟着微调。不是说要彻底改头换面,而是在核心定位不变的前提下,优化细节。比如你原本做职场穿搭,发现用户开始关心职场礼仪,那就可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怎么判断定位需要调整了?看数据。如果某个类型的文章阅读量持续走低,可能是用户不感兴趣了。如果新关注的粉丝增长缓慢,可能是你的定位不够吸引人。这时候别犹豫,赶紧找原因。
调整的时候别太激进。可以先在内容里穿插一些新话题,看看用户反应。反应好,就多写点。反应不好,就赶紧停。慢慢摸索,找到新的平衡点。
我有个朋友做读书公众号,一开始只推文学名著。后来发现粉丝更喜欢实用类书籍,就慢慢增加了职场、心理学方面的内容。现在他的号既有文学爱好者,也有职场人,粉丝量比以前翻了几番。关键是他的核心定位 “帮你选好书” 没变,只是拓宽了选书的范围。
🔥 定位精准了,流量和转化都不是问题
定位精准的公众号,粉丝粘性特别高。因为用户知道,在这里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打开率、留言率、转发率都会跟着提高。这些数据好了,公众号的商业价值自然就上去了。
广告合作会更精准。商家找公众号推广,看重的就是粉丝匹配度。你的用户画像越清晰,就越容易吸引到合适的商家。报价也能更高。一个定位模糊的号,就算粉丝多,商家也不敢轻易投钱。
电商转化也会更顺畅。如果你的用户是宝妈,推荐母婴用品就比推荐男士手表靠谱得多。用户信任你,又觉得你推荐的东西适合他们,下单率自然高。
做知识付费也是一样。你的用户是想考公务员的学生,那推出行测申论课程肯定受欢迎。要是给他们推投资理财课,效果就差远了。
别小看定位的作用。它就像指南针,能在你迷茫的时候帮你找准方向。花点时间把目标用户研究透,你的公众号才能走得更远。
📈 避开定位雷区:这些坑别踩
想把定位做精准,有些坑必须避开。最常见的就是贪多求全。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与其做一个大而全的号,不如做一个小而美的号。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比在多个领域浅尝辄止要强得多。
另一个坑是盲目跟风。看到别人写某个话题火了,就赶紧跟着写。没考虑自己的用户是不是感兴趣。结果不仅没火,还让老粉丝觉得你越来越陌生。跟风可以,但得结合自己的定位,用自己的风格去写。
还有就是忽视用户反馈。总觉得自己比用户更懂他们。用户说不喜欢某个话题,还非要写。久而久之,粉丝就跑光了。记住,用户才是你的衣食父母,他们的意见得听。
也别太纠结于完美定位。刚开始可能没那么精准,没关系。慢慢调整,不断优化,总会找到最适合的方向。关键是要行动起来,在实践中完善。
做公众号就像交朋友。你得知道对方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才能处得长久。目标用户分析得越透彻,你和他们的 “共同语言” 就越多,公众号的定位自然就越精准。别再闷头写内容了,先停下来,好好研究研究你的用户。做好这一步,后面的路会好走很多。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