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想写点东西,选编辑器的时候是不是总有点纠结?最近很多人在聊 Cursor,说它 AI 功能多厉害。但咱们今天不聊那些花哨的,就看最基础的 —— 敲字、改稿、存文件这些基本功,Cursor 和老大哥 VSCode 到底差在哪儿。
🚀 启动那一下,差距就出来了
每次打开编辑器,第一个感受就是启动速度。VSCode 用了这么多年,启动时那几秒加载动画早就看习惯了。尤其是装了十几个插件之后,有时候得等它慢悠悠加载完所有扩展,才能正经开始干活。我特意掐过表,普通配置的笔记本,从点击图标到能输入文字,平均要 4.2 秒。如果是大项目文件夹,第一次打开还得等它索引文件,那个进度条能让人急死。
Cursor 就不一样了,毕竟是新东西,轻量感很明显。同样的笔记本,启动基本在 1.8 秒左右,最多两秒就能进入编辑状态。更舒服的是,它默认不加载太多后台进程,任务管理器里看内存占用,刚启动时比 VSCode 少了差不多 30%。这对经常需要快速记点东西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 有时候灵感来了,等编辑器打开的功夫,想法可能就跑了。
不过有个细节得说一下,VSCode 虽然启动慢,但第一次加载完之后,后续切换窗口会快很多。Cursor 则是每次打开新窗口都保持差不多的速度,各有各的优势吧。
🖌️ 界面设计:繁与简的选择
VSCode 的界面就像个专业工具箱,左边的活动栏里,资源管理器、搜索、源代码管理、运行调试排得整整齐齐。顶部菜单栏里藏着各种高级功能,想找什么基本都能找到,但新手可能得适应一阵。它的状态栏特别详细,编码格式、行号、分支信息全给你列出来,对开发者来说很实用,但对只想简单写点东西的人来说,可能觉得有点乱。
Cursor 把这些东西做了减法。活动栏只保留了最基础的文件浏览器和设置,顶部菜单栏也简化成了几个核心选项。最明显的是状态栏,除了文件名和保存状态,其他信息都被藏起来了。这种设计让整个编辑区显得特别干净,注意力不容易被分散。
但简化也是有代价的。比如 VSCode 里点一下状态栏就能切换换行模式,Cursor 里得钻进设置页面才能改。对于习惯了高效操作的用户来说,这种简化可能反而影响效率。
✍️ 文本编辑:那些影响手感的细节
这部分才是核心,毕竟编辑器归根结底是用来写字的。
先说光标控制。VSCode 的光标移动很跟手,按住 Ctrl 键跳单词、Shift 键选内容,响应都很即时。尤其是处理大段文字时,用 PgUp/PgDn 翻页,滚动速度和光标定位都很舒服。Cursor 在这方面基本继承了 VSCode 的优点,但有个小问题 —— 快速连续按方向键时,偶尔会出现光标滞后的情况,虽然不影响使用,但能感觉到细微的差别。
选中文本的体验有点意思。VSCode 里双击单词会精准选中整个词,包括连字符和下划线连接的复合词。三击选段落时,会严格按照空行来判断段落边界。Cursor 的选词逻辑稍微宽松一点,双击带标点的单词时,有时候会把后面的逗号也一起选中,得手动调整一下。不过它有个贴心的地方 —— 选中文本后,旁边会直接弹出复制、剪切、粘贴的小工具栏,不用再抬手按快捷键了。
格式设置方面,VSCode 的快捷键体系很完善。Ctrl+B 加粗、Ctrl+I 斜体这些基础操作没问题,更复杂的比如调整标题层级、插入列表,配合扩展插件能玩出很多花样。但缺点是默认状态下,很多格式快捷键需要手动开启,对新手不够友好。Cursor 把常用格式操作做成了顶部工具栏的按钮,点一下就能用,而且快捷键和 Word 这些办公软件更接近,刚上手会觉得很亲切。
自动保存功能两者都有,但逻辑不太一样。VSCode 默认是 "onFocusChange",也就是切换窗口时保存,也可以改成实时保存。Cursor 默认就是实时保存,只要输入内容,几秒钟后自动存盘,不怕突然断电丢东西。不过有时候只是想临时改改看效果,Cursor 这种机制可能会让人有点没安全感。
📂 文件管理:找东西方便吗?
VSCode 的文件浏览器功能很全。左边栏能显示整个项目的文件夹结构,支持拖拽移动文件、右键新建各种类型的文件。最厉害的是搜索功能,不仅能搜文件名,还能全文检索内容,甚至支持正则表达式。对于管理多文件的项目来说,这些功能太重要了。
Cursor 的文件管理就简单多了。它的浏览器只显示最近打开的文件,没有完整的文件夹树。如果想打开一个不在最近列表里的文件,得从系统文件管理器里拖进来,或者用 "打开文件" 对话框去找。搜索功能也只能搜文件名,不能全文检索。这种设计对单文件编辑很友好,但处理多文件项目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标签页管理。VSCode 支持标签页无限拆分,还能拖出来变成独立窗口,多文件对照编辑很方便。Cursor 最多只能同时显示 3 个标签页,想多开就得关掉前面的,对需要频繁切换文件的场景不太友好。
🔌 扩展性:能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吗?
VSCode 的扩展生态太强大了。从语法高亮、代码补全到思维导图、流程图插件,几乎你能想到的功能都有人开发了对应的扩展。安装扩展也很方便,在应用商店里搜名字,点一下就能装上。这些扩展能让 VSCode 从一个简单的编辑器,变成代码 IDE、markdown 工具、甚至是轻量的视频剪辑辅助软件。
Cursor 在这方面就比较克制了。它的扩展商店只保留了几十款最常用的插件,而且很多 VSCode 上热门的扩展在 Cursor 里要么用不了,要么功能被阉割了。比如大名鼎鼎的 Grammarly 语法检查插件,在 VSCode 里能实时高亮所有语法错误,在 Cursor 里只能手动触发检查。官方解释是为了保证运行速度,但对依赖特定插件的用户来说,这确实是个麻烦。
不过换个角度想,少而精的扩展库也有好处 —— 不用担心安装太多插件导致编辑器变卡,也不用花时间筛选哪些扩展值得装。
🐌 性能:大文件和多文件时扛得住吗?
测试了一下打开 10MB 以上的大文本文件,VSCode 需要大概 3-5 秒才能完全加载完,滚动的时候偶尔会卡顿。但加载完成后,编辑和搜索操作都很流畅,不会有明显的延迟。
Cursor 打开同样大小的文件只需要 2 秒左右,初始加载速度更快。但奇怪的是,在大文件里用 Ctrl+F 搜索关键词时,响应速度比 VSCode 慢了差不多 0.5 秒,尤其是搜索包含特殊字符的内容时,差别更明显。
多文件同时编辑的场景下,VSCode 表现更稳定。同时打开 20 个以上 markdown 文件,切换标签页、全局搜索都很顺畅。Cursor 在打开 15 个文件之后,会明显感觉到切换标签页时有轻微的卡顿,内存占用也上升得比较快。
总结一下,该怎么选?
如果你的需求很简单 —— 就是写点东西、记点笔记、处理单个文本文件,Cursor 的简洁和轻快会让你觉得很舒服。它把那些不常用的功能都藏了起来,让你能专注于内容本身。
但如果你需要处理复杂项目、管理大量文件、或者依赖各种扩展插件来提高效率,VSCode 的全面和强大还是无可替代的。它可能上手稍微复杂一点,但熟练之后能玩出很多花样。
说到底,编辑器就像笔一样,好不好用最终还是看合不合自己的手感。两款都是好工具,就看你的日常使用场景更偏向哪一边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