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公众号定位,能让你轻松找到 100 个选题
🧭 定位是选题的 “导航系统”,先搞懂为什么 90% 的公众号死在定位上
做公众号的朋友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今天写热点,明天写干货,后天写故事,粉丝看得一头雾水,自己也越写越累。更头疼的是,写着写着就发现 “没东西可写了”,打开编辑器盯着空白页面发呆成了常态。这背后的核心问题,其实不是你缺乏写作能力,而是定位没扎稳。
做公众号的朋友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今天写热点,明天写干货,后天写故事,粉丝看得一头雾水,自己也越写越累。更头疼的是,写着写着就发现 “没东西可写了”,打开编辑器盯着空白页面发呆成了常态。这背后的核心问题,其实不是你缺乏写作能力,而是定位没扎稳。
定位就像公众号的 “根系”,根系扎得越深越稳,吸收养分(选题灵感)的能力就越强。那些能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公众号,从来不是靠 “灵感爆发”,而是靠清晰的定位建立了一套选题逻辑。比如 “丁香医生” 定位在健康科普,所以无论写饮食、运动还是疾病预防,都围绕 “让普通人看懂健康知识” 这个核心;“拾遗” 专注于文化生活,选题就总能从历史、文学、生活细节中找到共鸣点。
反过来,定位模糊的公众号就像在大海里漂流的船,没有方向感。我见过一个职场类公众号,今天写 “简历怎么写”,明天写 “办公室人际关系”,后天突然发 “周末去哪儿玩”,半年后粉丝不到 5000,留言区全是 “你到底是写什么的?” 这种质疑。粉丝关注你是因为 “你能解决他某类问题”,如果定位摇摆,粉丝自然会用脚投票。
真正的定位不是一句漂亮的 Slogan,而是 ** 明确 “你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这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想清楚了,选题就有了边界和方向。比如 “为职场新人写成长干货,用故事化案例拆解职场规则,比同类账号更聚焦 0-3 年新人痛点”,这样的定位一出来,选题范围瞬间清晰,再也不用东拼西凑找内容。
🎯 精准定位的 3 个核心维度,让选题方向一目了然
很多人以为定位就是 “选个领域”,比如科技、情感、职场,但这远远不够。精准的定位需要拆解成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都能为选题提供明确指引。
很多人以为定位就是 “选个领域”,比如科技、情感、职场,但这远远不够。精准的定位需要拆解成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都能为选题提供明确指引。
第一个维度是用户定位:锁定 “具体的人” 而非 “模糊的群体”。别再说你的目标用户是 “年轻人”“宝妈” 这种宽泛的概念,而是要细化到 “25-30 岁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运营岗女生,月薪 8k-15k,想提升职场竞争力但没时间系统学习”。这样的用户画像越具体,选题就越能戳中痛点。比如针对这个群体,选题可以是 “每天 30 分钟,运营新人必学的 5 个数据分析技巧”“下班前 10 分钟做好第二天规划,效率提升 50%”,这些选题天然带有精准的用户指向性。
第二个维度是内容形式定位:找到你的 “表达舒适区” 和 “用户偏好区” 的交集。同样是职场内容,有人擅长写深度长文,有人适合做清单体,有人喜欢用漫画解读。内容形式没有好坏,但必须和定位匹配。如果你定位是 “职场干货速学”,却非要写千字长文分析理论,用户就很难坚持看下去。观察自己写得最顺手的形式,同时看看同类账号中用户互动最高的形式是什么,两者结合确定自己的内容形式,选题时就能自然筛选出适合这种形式的主题。比如清单体适合 “XX 个实用技巧”,故事体适合 “从月薪 5k 到 20k,我踩过的 3 个职场坑”。
第三个维度是价值差异定位:回答 “用户为什么非要关注你”。现在每个领域都有大量公众号,你必须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是比别人更接地气?更专业?还是更新更快?“笔记侠” 靠 “把复杂演讲变成清晰笔记” 的差异定位站稳脚跟,“槽边往事” 靠 “用幽默视角解读热点” 形成特色。差异定位越清晰,选题就越有辨识度。比如同样写科技新闻,别人都在报参数,你可以定位 “用生活化语言讲透科技产品怎么影响普通人”,选题就能从 “这款手机性能如何” 转向 “为什么说这款手机是宝妈带娃神器”。
📊 用 “定位坐标系” 搭建选题框架,1 个定位衍生 50 个基础选题
确定定位后,最关键的是把抽象的定位转化为具体的选题框架。这里分享一个 “定位坐标系” 方法,横轴是用户生命周期,纵轴是内容深度,交叉点就是你的核心选题池。
确定定位后,最关键的是把抽象的定位转化为具体的选题框架。这里分享一个 “定位坐标系” 方法,横轴是用户生命周期,纵轴是内容深度,交叉点就是你的核心选题池。
先看横轴:用户从 “陌生” 到 “忠实” 的全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用户的需求不同,选题就要跟着调整。以 “职场新人成长” 定位为例,陌生阶段(刚关注)的用户需要 “入门认知”,选题可以是 “新人入职前 3 天必做的 7 件事”“为什么说职场头 3 个月决定你未来 3 年发展”;熟悉阶段(关注 1-3 个月)的用户需要 “技能提升”,选题比如 “新人必备的 Excel 快捷键,效率翻倍”“跨部门沟通的 3 个万能公式”;忠实阶段(关注 3 个月以上)的用户需要 “进阶突破”,选题可以是 “工作 1 年,如何向领导提加薪”“从执行者到管理者,新人晋升的 5 个关键转变”。光是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就能轻松产出 20-30 个选题。
再看纵轴:内容深度从 “基础科普” 到 “行业洞察”。垂直领域的内容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让用户看到你的专业度。还是以职场新人定位为例,基础层选题聚焦 “是什么”,比如 “什么是职场复盘?新手该怎么做”;进阶层选题聚焦 “怎么做”,比如 “用 PDCA 循环做复盘,3 步搞定工作总结”;高阶层选题聚焦 “为什么” 和 “未来趋势”,比如 “为什么优秀的人都在坚持周复盘?背后的认知逻辑”“AI 时代,职场新人需要提前掌握的 3 个核心能力”。每个深度层级至少能衍生 10 个选题,三层下来又是 30 个选题。
横轴和纵轴交叉后,还要加上 “热点结合” 和 “节日节点” 两个变量。每个定位都能找到和热点结合的角度,关键是不脱离核心定位。比如高考季,职场号可以写 “高考志愿选错专业?职场新人如何靠副业弥补”;AI 热点时,写 “职场新人别慌,这 3 类工作暂时不会被 AI 替代”。节日节点更是固定选题来源,春节写 “年后跳槽,新人该怎么选公司”,中秋写 “职场人中秋送礼指南,送对不送贵”。把这些变量加进去,基础选题池轻松突破 50 个。
这里有个小技巧:给每个选题贴上 “定位标签”,比如 “职场新人 + 技能提升 + Excel”“职场新人 + 心态调整 + 抗压”,标签越细,后续找选题就越方便。当你积累足够多带标签的选题,就会发现它们自然形成了覆盖定位核心的网络,再也不会出现 “没选题写” 的情况。
💡 选题灵感枯竭?4 个 “定位锚点” 让灵感自动找上门
即使有了框架,有时候还是会觉得灵感不够。这时候就要用好 “定位锚点”,让选题主动出现。所谓锚点,就是和你定位强相关的信息源,每天花 30 分钟关注这些锚点,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即使有了框架,有时候还是会觉得灵感不够。这时候就要用好 “定位锚点”,让选题主动出现。所谓锚点,就是和你定位强相关的信息源,每天花 30 分钟关注这些锚点,灵感就会源源不断。
第一个锚点是用户反馈。你的用户在留言、私信、社群里问什么,就是最好的选题。很多爆款文章都来自用户的真实问题。“深夜发媸” 早期很多选题都来自粉丝的美妆疑问,“李松蔚” 的心理科普选题常源于读者的咨询案例。养成记录用户问题的习惯,每周整理一次,把高频问题变成选题。比如用户经常问 “职场中该不该主动加班”,就可以写 “新人纠结加班?先搞懂这 3 个原则再决定”。
第二个锚点是行业动态。每个领域都有新政策、新趋势、新工具,这些都是选题富矿。关注行业公众号、新闻网站、垂直论坛,看到和定位相关的动态就记下来。做教育类定位的,教育部新规是选题;做电商类定位的,平台规则变化是选题。关键是用你的定位视角解读这些动态,比如 “微信公众号又更新了,对职场号来说这 3 个功能必须用好”。
第三个锚点是生活场景。用户的真实生活场景里藏着无数选题。观察目标用户平时会遇到什么场景,遇到什么问题。职场新人的场景可能是 “通勤路上”“开会时”“和领导沟通时”“加班时”,每个场景都能延伸出选题。“通勤路上怎么利用 1 小时提升自己?”“开会总被领导说没重点?3 个步骤让你发言加分”,这些选题因为贴近生活,更容易引发共鸣。
第四个锚点是竞品选题改编。不是抄袭,而是 “借灵感”。看同类账号的爆款选题,用你的定位重新解读。别人写 “30 岁职场危机怎么办”,你可以结合新人定位写 “25 岁提前预防 30 岁危机,新人该做的 3 件事”;别人写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你可以写 “职场新人最容易踩的 5 个时间管理坑”。改编时注意保留自己的差异定位,避免同质化。
⚠️ 定位不变,选题常新:避开 3 个选题陷阱,保持内容活力
有了定位和框架,还要注意避开常见的选题陷阱,否则很容易陷入 “定位僵化” 或 “偏离定位” 的误区。
有了定位和框架,还要注意避开常见的选题陷阱,否则很容易陷入 “定位僵化” 或 “偏离定位” 的误区。
第一个陷阱:为追热点硬蹭定位,导致内容割裂。热点确实能带来流量,但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你的定位。曾经有个职场号为了追某部热播剧,写了 “从《甄嬛传》看职场生存法则”,结果粉丝留言 “好好讲职场不行吗?非要蹭剧”。追热点前一定要问自己:这个热点和我的定位核心价值有关吗?能为用户提供独特视角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再火也别碰。实在想追,就要找到和定位的强关联点,比如热播职场剧可以写 “《平凡的荣耀》里新人犯的 3 个错误,现实职场中如何避免”。
第二个陷阱:选题只停留在舒适区,内容深度不足。很多人习惯写自己擅长的选题,但长期下来用户会觉得 “没新意”。定位是核心,但内容深度要不断提升。职场号不能总写 “办公技巧”,偶尔也要写 “职场思维”“行业趋势”;母婴号不能只写 “育儿技巧”,也要涉及 “宝妈自我成长”“家庭关系”。在定位框架内拓宽深度,既能保持专业性,又能让选题更丰富。
第三个陷阱:忽视选题多样性,内容形式单一。即使定位明确,也需要不同形式的内容调剂。可以在固定选题类型中穿插一些 “轻内容”,比如问答合集、用户故事、工具推荐等。“LinkedIn 职场洞察” 除了深度长文,偶尔会发 “职场人每周必看的 3 个干货视频”“粉丝提问:转行做运营需要准备什么?” 这类内容,既保持定位一致,又增加了互动性。多样性的选题能让公众号更有活力,也能覆盖不同阅读习惯的用户。
🗂️ 搭建 “选题银行”,让定位持续产出价值,从 50 到 100 个选题的进阶技巧
最后一步是建立 “选题银行”,让选题储备常态化。一个成熟的公众号应该有至少 30-50 个备用选题,这样才不会临时抱佛脚。
最后一步是建立 “选题银行”,让选题储备常态化。一个成熟的公众号应该有至少 30-50 个备用选题,这样才不会临时抱佛脚。
选题银行的核心是 “分类标签 + 定期更新”。把选题按 “紧急程度” 和 “内容类型” 分类,紧急程度分 “立即可用”“下周可用”“备用”,内容类型分 “干货文”“热点文”“故事文”“互动文”。每次有新灵感就记下来,每周花 1 小时整理,确保选题库始终有存货。
还要学会 “选题裂变”,一个核心选题衍生多个子选题。比如 “职场沟通技巧” 这个核心选题,可以裂变出 “和领导沟通的技巧”“和同事沟通的技巧”“跨部门沟通的技巧”“线上沟通的注意事项”“电话沟通 vs 当面沟通的区别”,一个变五个,轻松扩充选题库。
另外,定期做 “选题复盘” 也很重要。看看过去哪些选题阅读量高、互动好,分析它们和定位的契合度,总结规律。如果 “职场工具推荐” 类选题总是受欢迎,就可以多开发相关内容;如果 “理论分析” 类选题数据一般,就调整成更实操的 “案例 + 方法” 形式。复盘不是否定定位,而是让选题更精准地匹配定位和用户需求。
记住,好的定位不是限制你的选题,而是给你一个 “取景框”,让你在海量信息中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当定位足够清晰,选题就会从 “绞尽脑汁想” 变成 “顺理成章出”。从今天开始,先花 3 天时间打磨你的公众号定位,再用上面的方法搭建选题框架,相信你很快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选题灵感。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