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用户的疑问词,是公众号选题的 “黄金矿脉”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选题就像做饭的米。没好米,再厉害的厨子也炒不出香饭。每天愁选题的运营,可能比愁明天吃啥的打工人还多。
但你有没有想过,用户在搜索引擎里敲下的那些疑问,其实就是送到嘴边的 “好米”?比如 “夏天空调开多少度最省电”“宝宝辅食第一口吃什么好”,这些带着问号的句子,背后都是活生生的需求。
公众号的本质是做内容,但内容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用户主动搜的疑问词,等于直接告诉你 “我需要这个信息”。比起自己拍脑袋想的选题,这种自带需求的内容,打开率和转发率往往高出一大截。
更重要的是,这些疑问词天然符合 SEO 逻辑。搜索引擎喜欢能解决用户问题的内容,公众号文章如果能精准对接这些疑问,不仅能在微信内被更多人搜到,同步到其他平台时,也更容易获得自然流量。
📊 挖疑问词的 3 个 “富矿渠道”,每个都藏着爆款潜力
第一个渠道:搜索引擎的 “自动联想” 和 “相关搜索”
打开百度或者搜狗,输入一个行业关键词,比如 “职场”,下拉框里会跳出 “职场新人如何快速融入”“职场 pua 是什么意思” 这类联想词。页面底部的 “相关搜索” 里,还会有更多延伸疑问,比如 “职场中最忌讳的三件事”。
这些都是真实用户搜出来的高频问题。拿教育类公众号来说,搜 “考研”,会看到 “考研英语怎么复习”“考研和工作哪个更划算”,这些直接就能变成选题。
有个小技巧,换不同的设备搜。手机端和 PC 端的搜索结果会有差异,手机端更偏向生活化、即时性的疑问,比如 “考研报名费多少钱”,PC 端可能更偏向 “考研大纲每年变化大吗” 这类深度问题。
第二个渠道:垂直平台的 “问答板块”
知乎的 “热门问题”、小红书的 “搜索框推荐”、抖音的 “热搜榜”,这些地方藏着更精准的细分疑问。比如美妆类公众号,去小红书搜 “粉底液”,会发现 “混油皮粉底液推荐”“粉底液怎么涂不卡粉” 这类更具体的需求。
母婴类公众号可以多刷宝宝树,里面全是宝妈们的真实疑问:“新生儿睡觉总是哼唧怎么办”“6 个月宝宝可以吃牛油果吗”。这些问题自带场景,写出来的内容用户一看就觉得 “这说的就是我”。
还有专业论坛,比如做金融公众号的,去雪球看大家讨论 “基金跌了要不要割肉”;做法律公众号的,去法律论坛找 “借钱不还怎么起诉”,都是现成的选题库。
第三个渠道:数据分析工具,让疑问词 “浮出水面”
5118、爱站这类 SEO 工具,能直接导出某个关键词下的 “长尾疑问词”。输入 “减肥”,会看到 “减肥期间能吃玉米吗”“减肥平台期怎么突破” 等几百个相关疑问,还能看到搜索热度和竞争度。
百度指数里的 “需求图谱” 也很有用。搜 “教师资格证”,会显示用户同时在关注 “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这些都是可以深挖的选题方向。
公众号后台的 “搜一搜数据” 更不能忽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的 “数据分析 - 搜一搜” 里,能看到用户通过微信搜一搜进入你公众号的关键词,这些是最精准的 “自家用户疑问”,必须重点关注。
💡 3 步筛选法,从海量疑问词里挑出 “爆款种子”
不是所有疑问词都值得写。有些问题太偏门,比如 “左手戴手表有什么讲究”,搜的人太少,写了也没流量。有些问题太泛,比如 “怎么赚钱”,内容不好聚焦,用户也不爱看。
第一步:看搜索量,但别迷信 “绝对数值”
5118 这类工具会显示关键词的 “日搜索量”,一般来说,日搜 500 以上的疑问词就值得关注。但也要看行业,比如小众领域 “古琴保养”,日搜 100 可能就算高的了。
更重要的是 “增长趋势”。比如 “ChatGPT 怎么用”,几个月前搜索量突然暴涨,这时候追进去写,很容易蹭到流量红利。
第二步:判断 “解决难度” 和 “内容稀缺性”
有些问题,比如 “怎么考上清华”,虽然搜的人多,但内容太难写,而且网上已经有一堆答案,你很难写出新意。这种就可以放弃。
反过来,“苹果手机怎么设置自动清理缓存”,这类问题有明确答案,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写出来就是干货。有个职场号写过 “Excel 怎么快速合并单元格”,阅读量比平时高 3 倍,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步:结合 “自身定位”,别啥都写
母婴号别去写 “汽车保养技巧”,科技号别硬蹭 “情感挽回”。用户关注你,是因为认可你的领域 expertise。跨领域写疑问词,看似流量大,实则会模糊账号定位,掉粉更快。
正确的做法是,在疑问词前面加 “领域限定词”。比如美食号,搜 “红烧肉怎么做” 不如搜 “家常红烧肉怎么做”“新手红烧肉教程”,这样既精准又符合账号定位。
✍️ 把疑问词变成爆款文的 “转化公式”,照做就能用
找到好的疑问词,只是第一步。怎么把 “疑问” 变成一篇让人愿意读、愿意转的公众号文章,这里面有套路。
公式一:直接回答 + 延伸拓展
用户问 “微波炉加热牛奶会致癌吗”,开头直接说 “不会,但有 3 个注意事项”,先给答案,再展开讲为什么不会、注意事项是什么、哪些情况确实有风险。
这种结构最符合用户 “找答案” 的心理,打开率高。有个健康号用这个结构写 “晚上喝牛奶会胖吗”,开头一句话给出答案,然后分点讲原因、适合喝的时间、注意事项,阅读量轻松破万。
公式二:疑问词 + 案例故事
年轻人尤其爱听故事。把 “怎么克服拖延症” 变成 “我用这 3 个方法,从拖延癌变成效率达人”,用亲身经历或用户案例引出方法,比干巴巴的理论强 10 倍。
情感号常用这个套路。比如 “异地恋怎么维持感情”,可以写 “和男友异地 3 年,我们靠这 5 件事走到现在”,既有故事性又有实用性,转发率特别高。
公式三:疑问词 + 反常识观点
用户问 “早上空腹喝蜂蜜水好吗”,大部分文章都说 “好”,你可以写 “早上空腹喝蜂蜜水,可能伤胃 —— 营养师给的 3 个正确喝法”。用反常识观点吸引点击,再给出科学解释,说服力更强。
但要注意,反常识不是瞎抬杠,必须有依据。比如 “多喝水不一定健康”,要说明 “肾功能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这样才站得住脚。
公式四:疑问词 + 工具 / 资源推荐
“免费的视频剪辑软件有哪些”,这类疑问词最适合用这个公式。直接列出 5 个软件,每个说清楚优点、缺点、适合人群,再附上下载链接,用户会觉得 “太实用了”,顺手就转发了。
职场号、学生号特别适合这种写法。有个考研号整理过 “免费的考研资料网站大全”,虽然是几年前的文章,现在还有人在看,因为资源类内容时效性长,容易成为 “常青树”。
📈 长期做 “疑问词选题” 的 3 个隐藏好处,不止涨粉
坚持用用户疑问词做选题,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不止阅读量上去了,还有几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用户会主动 “搜” 到你,节省推广成本
微信搜一搜的流量正在变大。当你的文章标题和内容里包含用户常搜的疑问词,时间长了,用户一搜相关问题,微信就会把你的文章推给他们。这种 “被动流量” 比你主动转发到群里靠谱多了,而且精准度高,转化率也高。
有个做家居收纳的号,没怎么推广,全靠用户搜 “小户型收纳技巧”“衣柜怎么整理不发霉” 进来,半年涨了 2 万粉,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个好处:更容易建立 “专业感”,用户更信任你
当用户每次有疑问,都能在你这里找到答案,他们会觉得 “你懂我,你专业”。这种信任一旦建立,不管是接广告还是卖货,转化都特别顺。
有个护肤号,长期回答 “敏感肌怎么选护肤品”“痘痘肌能不能化妆” 这类问题,后来推出自家护肤品,粉丝转化率比同类号高 40%,就是因为专业信任感强。
第三个好处:选题效率大大提升,再也不用愁 “明天写什么”
每天花 30 分钟,从上面说的渠道里找 5-10 个疑问词,存到 Excel 里,一周的选题就有了。再也不用晚上睡不着觉想选题,运营效率至少提升一半。
有个团队做了 3 个公众号,全靠这种方法,3 个人管 3 个号还很轻松,月均阅读量比以前翻了一倍。
🚫 用疑问词做选题的 3 个坑,新手最容易踩
最后提醒一句,疑问词选题虽然好用,但有些坑千万别踩,不然白忙活。
坑一:只看短期流量,忽略 “长尾价值”
有些疑问词是 “时效性的”,比如 “2023 年春节放假安排”,过了年就没人搜了。这种可以写,但别占太多精力。多写 “长期有效” 的疑问词,比如 “社保断缴了怎么办”“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这些问题每年都有人搜,文章能持续带来流量。
坑二:标题硬堆关键词,读起来像机器人
“怎么学英语?学英语的方法?英语学习技巧大全”,这种标题虽然包含了疑问词,但太生硬,用户一看就没兴趣点。正确的做法是把疑问词自然融入,比如 “学英语总坚持不下去?我用这 4 个方法,3 个月从四级没过到能流利对话”。
坑三:只解决 “表层疑问”,没挖到 “深层需求”
用户问 “什么牌子的跑步机好”,表层需求是 “选牌子”,深层需求可能是 “预算有限怎么选跑步机”“小空间适合用什么跑步机”。只列品牌推荐,不如分析 “不同预算 / 户型怎么挑跑步机”,后者更能戳中用户痛点,转发率也更高。
说到底,做公众号选题,不是猜用户喜欢什么,而是听用户在问什么。那些带着问号的搜索词,就是用户递过来的 “需求清单”。把这些清单用好,别说涨粉,做出百万大号都有可能。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