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内容的谁还没试过用 AI 写东西?但直接发出去轻则没流量,重则被平台判非原创。这篇就掏心窝子讲讲怎么把 AI 生成的内容改成 "人味儿" 十足的原创文,全是我这两年踩坑总结的实战干货。
📌 伪原创不是换词游戏,这三个原则得先拎清
很多人觉得伪原创就是把 "高兴" 换成 "开心",把长句拆短句。真这么干,平台的 AI 检测一眼就能看出来。我见过太多账号,用这种方法改完发出去,阅读量还不如直接复制粘贴的。
核心信息得守住。AI 写的东西可能框架不错,但细节往往有问题。比如写某个行业报告,AI 列的大纲挺清晰,但具体数据可能过时。这时候要做的是保留框架,把里面的案例、数据全换成最新的。上次帮一个美食号改 AI 写的探店文,就把里面的 "网红打卡地" 全换成了本地人常去的苍蝇馆子,阅读量直接翻了三倍。
表达方式必须彻底换。AI 爱用的 "综上所述"" 由此可见 "这类词,看到就删掉。换成更口语化的表达,比如" 说白了 ""你看啊"。还有 AI 写的段落,经常是观点 + 解释 + 例子的固定模式,把这个顺序打乱,先放例子,再引出观点,读起来就像真人在聊天。
一定要注入个人视角。AI 写的东西最大问题是没态度,全是正确的废话。改的时候要加自己的判断,比如在讲某个方法时,加上 "我试过三次,第二次效果最好,因为..."。上次改一篇 AI 写的护肤文,加了句 "这个成分我敏感肌用着会发烫,干皮可能更合适",评论区马上就有人讨论起来了。
✍️ 深度改写的五个实战技巧,招招见血
句式重构得玩出花来。AI 特别爱用 "如果... 那么..." 的条件句,改成 "要是... 就得..." 或者直接把条件放后面。比如 "如果想提高转化率,那么就得优化落地页",改成 "落地页没做好,转化率根本上不去"。还可以把被动句全改成主动句,"数据被分析后得出结论" 改成 "我分析完数据发现"。
段落结构得打乱重排。AI 写的文章段落顺序特别规整,像教科书一样。改的时候把重要的观点提前,或者用倒叙。上次改一篇 AI 写的旅行攻略,原先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改成先讲最容易踩坑的三个地方,再讲行程安排,完读率提升了 40%。
细节补充是加分项。AI 写的内容经常泛泛而谈,比如讲 "做短视频要注重画质",这等于没说。得补上具体的参数,"1080P 分辨率不够,现在至少得 2K,帧率调 30 帧以上才不会卡"。还有加场景化描述,"我上次在地铁里拍,光线太暗,后来发现打开手机手电筒反着照脸,画质马上清晰了"。
行业黑话得本土化。AI 特别爱用通用术语,比如电商行业说 "用户画像",改成 "给买家画个像" 就亲切多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话,加进去立马显得专业。做教育的可以说 "这个知识点得掰开了揉碎了讲",做餐饮的可以说 "火候得盯着,差一秒就老了"。
情感色彩要明确。AI 写的东西像白开水,改的时候得加入情绪。赞同就说 "这方法绝了,我试一次就见效",反对就说 "这招早过时了,去年就被平台限流了"。上次改一篇 AI 写的职场文,加了句 "老板看我用这招做报表,当场就给我涨了工资",转发量比原文高了一倍。
🕵️ 怎么让 AI 味儿降到最低?避开这几个雷区
别用太规整的小标题。AI 写东西总爱用 "第一、第二" 或者 "首先、其次",改成 "先说说这个"" 再讲个关键的 "。甚至可以用问句当小标题," 为什么别人改的就能过原创?" 这样更像真人在思考。
少用四字成语和书面语。AI 特爱堆成语,什么 "众所周知"" 毋庸置疑 ",看到就删掉。换成更口语的表达," 大家都知道 "可以说" 这事儿圈内人都清楚 "," 至关重要 "可以说" 这步错了就全白搭 "。
故意加些 "不完美" 的表达。真人说话不会那么严谨,偶尔可以说 "这块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 或者 "可能我说的不对,你们可以试试"。这种小瑕疵反而显得真实,上次在文章里加了句 "这个方法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我同事用就没效果",评论区反而更活跃了。
数据别用整数。AI 写的东西数据都特规整,"转化率提升 50%" 这种,改成 "差不多提升了 47% 左右"。再加上具体的时间和场景,"去年 12 月做活动那阵子,转化率从 12.3% 涨到了 17.8%",这样看起来就像真实统计的结果。
多提具体的人名和案例。AI 写的案例都很模糊,"某知名品牌" 这种,改成你真知道的品牌。比如 "就像瑞幸上次搞的 9.9 元活动,他们就是用了这个策略"。如果是小众案例更好,"我邻居开的花店,用这招把客单价从 35 提到了 58"。
📊 三个行业实战案例,看完就能抄作业
美妆测评类内容怎么改?AI 写的测评总是 "质地清爽,适合油性皮肤" 这种套话。我帮一个美妆号改的时候,加了 "我混油肌在 30 度的天气用,下午 2 点开始泛油,但比 XX 牌子好太多"。还加了具体的使用场景,"早上化妆前涂,后续上粉底不搓泥,但要是涂多了会有点黏枕头"。改完之后,评论区全是问 "那干皮能用吗" 的互动。
职场干货类内容怎么改?AI 写的职场文全是 "要积极沟通"" 学会时间管理 "这种正确的废话。上次改一篇" 职场沟通技巧 ",把里面的理论全换成具体场景:" 上次跟老板提涨薪,我没直接说钱,先讲了这半年做的三个项目,每个项目给公司省了多少成本,最后老板主动说给我涨 20%"。还加了失败案例," 前同事直接说 ' 别人都涨了就我没涨 ',结果被老板怼回来,说他上个月迟到了 8 次 "。
本地生活类内容怎么改?AI 写的本地攻略总是 "交通便利,美食众多"。我帮一个城市号改的时候,全换成具体的细节:"从地铁 3 号口出来得走 7 分钟,千万别从 2 号口出,要绕路"。"那家馄饨店早上 9 点前去不用排队,加两块钱可以多要一勺辣油,老板是安徽人,特实在"。这些具体到极致的信息,让文章的收藏量比原文高了两倍。
🛠️ 效率提升工具推荐,但别依赖工具
改写时可以用的几个辅助工具。"秘塔写作猫" 查重复率挺准,但别全信它的改写建议。"Grammarly" 能改语法错误,但会把句子改得太规整,反而像 AI 写的。我一般是先用这两个工具扫一遍,找出明显的 AI 痕迹,然后手动改。
Excel 做对比表很有用。把 AI 原文和改写后的版本放一起,列个表格对比,能清楚看到哪些地方改得不够。比如 "是否加入个人经历"" 数据是否具体 ""有没有场景化描述",每满足一项打个勾,确保改写后的版本至少有 5 处以上的真人化修改。
手机备忘录随时记灵感。平时刷到好的表达就记下来,比如 "这事儿我门儿清" 这种口语化短语,改 AI 内容的时候就能用上。我还专门建了个 "行业黑话库",做电商的记 "动销率"" 坑产 ",做教育的记" 续费率 ""转化率",改的时候加进去,立马显得专业。
最后想说,改 AI 内容最忌讳的就是图快。我见过有人用软件一键改写,结果被平台判为低质内容,整个账号权重都掉了。真不如花半小时手动改,加几个自己的经历,换几个具体的例子,虽然慢但效果好。记住啊,平台现在要的是 "像人写的内容",不是 "写得像人的 AI 内容",这俩区别大了去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