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知道,天天盯着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容易陷入 “写来写去就那点事” 的困境。不是内容不好,是读者早就看腻了 —— 毕竟大家刷手机时,总期待看到点新鲜的。这时候,靠谱的选题网站就成了 “破茧” 的关键。它们能把你从固定的信息圈子里拉出来,看到外面的人在聊什么、关心什么。今天就把亲测有效的选题网站和用法整理出来,都是能直接上手的干货。
📊 综合类选题网站 —— 帮你抓全网热点,避免 “只看一亩三分地”
这类网站最大的价值是把各个平台的热点汇总起来,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抖音、B 站的热门内容,都能一站式看到。对公众号运营来说,这相当于有了 “信息雷达”,不会错过跨平台的爆款机会。
新榜应该是很多运营者的老朋友了。它的 “热点日历” 特别实用,不仅能看到当天的实时热点,还能回溯过去一周的热门话题,甚至能看到不同领域(比如科技、娱乐、职场)的热度排行。更重要的是,它会标注每个热点的 “传播阶段”—— 是刚冒头,还是已经火了半天,或者快要降温。写公众号最怕追热点追在尾巴上,有了这个标注,就能判断要不要跟进。比如看到一个职场类热点刚进入 “上升期”,这时候准备内容,发布时正好赶上热度高峰。
清博指数的优势在 “舆情分析”。它不只是列热点,还会告诉你这个热点里,不同群体在讨论什么。比如一个社会新闻出来,年轻人在吐槽什么,家长群体在担心什么,职场人在联想什么。公众号如果能抓住某个细分群体的情绪点,内容更容易引发共鸣。举个例子,之前 “年轻人反向消费” 成热点,清博指数显示,学生群体更关注 “怎么省钱”,而刚工作的人更在意 “如何在省钱和生活质量间平衡”。针对后者写一篇 “月薪 5000 也能过得体面的 3 个小技巧”,阅读量往往比泛泛而谈的内容好。
还有一个值得提的是 “壹伴”。它是浏览器插件,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就能用。写稿时点开它的 “热点中心”,能看到和你账号领域相关的热门文章,甚至能看到这些文章的关键词、被转发的主要渠道。比如你做母婴号,它会推送其他母婴号最近火的选题,同时告诉你 “宝宝辅食”“亲子互动” 这些关键词最近被提得最多。这时候如果写一篇 “避开 3 个辅食误区,新手妈妈必看”,就很容易踩中用户需求。
🔍 垂直领域网站 —— 挖到细分领域的 “冷门爆款”,避开同质化
综合类网站能抓大热点,但想写出有差异化的内容,还得靠垂直领域的网站。这些网站专注于某个行业或领域,里面的内容更深入,能帮你找到那些 “还没被全网炒烂,但目标用户很关心” 的选题。
科技类公众号可以多看看 36 氪和虎嗅。这两个平台不只是发科技新闻,更多是分析行业趋势和商业模式。比如最近 AI 工具很火,综合平台上大家都在聊 “AI 能做什么”,但 36 氪里会有 “中小商家怎么用 AI 降低运营成本”“普通人能靠 AI 兼职赚钱吗” 这类更具体的内容。把这些内容转化成公众号语言,比如 “不用懂技术,3 个 AI 工具帮你 1 小时搞定图文排版”,既有新鲜感,又有实用性。
职场类账号一定要盯 “LinkedIn 领英” 和 “脉脉”。领英上有很多职场人分享的真实经历,比如 “35 岁转型做自由职业的一年”“从大厂离职后,我发现了哪些职场真相”,这些真实故事本身就是好选题,而且容易引发读者的 “代入感”。脉脉则更偏向职场吐槽和内部消息,比如 “某行业最近在裁员,但这个岗位反而在扩招”“新人入职必知的 3 个潜规则”,这类内容自带话题性,很容易被转发。
生活类公众号可以关注 “好奇心日报” 和 “好好虚度时光”。它们的内容不追求时效性,而是挖掘生活里的小观察。比如 “为什么年轻人开始收集旧物”“小区里的便利店,藏着多少人的生活习惯”,这些选题看似小众,但能戳中现代人对 “慢生活”“真实感” 的需求。写的时候结合自己的观察,比如 “我家楼下的便利店老板,记住了 200 个顾客的喜好”,用具体故事代替说教,读者更容易接受。
🔥 社交平台热榜 —— 捕捉用户 “真实需求”,避免 “自嗨式选题”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某个选题好,是自己觉得好,但用户根本不关心。社交平台的热榜能解决这个问题 —— 上面的每一个热搜、每一个热门话题,都是用户用点击和讨论 “投票” 选出来的。从这里找选题,相当于直接对接用户的真实需求。
知乎热榜是 “深度选题” 的宝藏。知乎用户提问往往很具体,比如 “月薪 8000,在一线城市怎么存钱”“为什么有人宁愿花 2000 租老破小,也不租 1500 的远郊新房”。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很好的选题,而且下面的高赞回答能给你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路。比如回答里有人说 “老破小离公司近,省下的通勤时间能搞副业”,这就能延伸出 “租房不只看价格,这 3 个隐性成本更该算”。公众号写这类内容,既解决了用户的实际困惑,又有足够的讨论空间。
微博热搜适合抓 “情绪类选题”。微博用户更爱表达情绪,比如 “上班如上坟但又不敢辞职”“被父母催婚到想躲起来”。这些话题背后是年轻人的普遍焦虑,公众号如果能给出 “软安慰” 或者 “小建议”,很容易获得认同。比如看到 “当代人上班有多拼” 上热搜,可以写 “不用逼自己‘卷’,这几个摸鱼时能偷偷提升的小习惯”,既回应了热点,又给出了用户需要的情绪价值。
抖音热榜和快手热榜要关注 “生活化热点”。这两个平台的用户更偏爱接地气的内容,比如 “在家做奶茶的 3 个简单配方”“快递盒别扔,改造后能当收纳”。这些内容操作门槛低,适合做成 “教程类” 或 “分享类” 公众号文章。比如把抖音上的 “低成本改造出租屋” 视频,整理成 “50 元搞定出租屋收纳,附具体购买清单”,加上图片步骤,实用性强,转发率也高。
📈 工具类平台 —— 用数据打破 “主观判断”,知道什么真能火
有时候我们凭感觉选的选题,阅读量却很差;反而一些不看好的内容,意外成了爆款。这就是因为缺乏数据支撑。工具类平台能通过数据告诉你,哪些关键词最近搜索量在涨,哪些选题有潜力但还没被写透。
5118 和爱站工具是做关键词分析的利器。它们能查到某个关键词的 “搜索指数”—— 也就是最近有多少人在搜这个词。比如你做教育类公众号,想写 “考研” 相关内容,用 5118 查一下就会发现,“考研二战怎么调整心态” 的搜索量比 “考研复习计划” 高 30%,但相关公众号文章却少一半。这时候选前者,竞争小,需求大,更容易出效果。另外,它们还能查 “长尾关键词”,比如 “考研二战” 下面,“辞职考研二战值得吗”“考研二战在家复习还是租房”,这些更具体的问题,写出来更有针对性。
微小宝的 “爆款文分析” 功能很实用。它能按领域筛选最近一周的爆款公众号文章,告诉你这些文章的标题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关键词、在什么时间发布的。比如发现最近情感类爆款标题常用 “亲身经历”“后来我才明白”,那自己写的时候可以借鉴,比如 “和男友冷战 3 天,我才明白:好的感情需要‘主动认输’”。同时它还能看文章的 “在看” 和 “转发” 数据,转发率高的文章,往往是因为有 “社交货币”—— 也就是读者觉得 “转发这个能显得我有想法”,写选题时可以往这个方向靠。
Google Trends 虽然主要是国外数据,但对做 “国际视野” 选题的公众号很有用。比如想写 “国外年轻人最近在流行什么”,用它查一下就知道,“极简主义收纳”“数字游民生活” 这些话题在国外搜索量持续上升。结合国内情况,写 “为什么中国年轻人也开始向往‘数字游民’”,既有新鲜感,又能引发本土讨论。
🧩 怎么组合使用这些网站?避免 “信息过载”,高效找到好选题
用太多网站反而会乱 —— 打开十几个页面,看着几百个热点,最后还是不知道写什么。分享一个亲测有效的 “3 步选题法”,既能覆盖足够多的信息,又不会浪费时间。
第一步:每天花 10 分钟扫综合类网站和社交热榜。新榜看热点日历,知乎看前 20 名热榜,微博看 “社会”“职场” 相关的热搜。把看到的、觉得和自己账号领域相关的选题记下来,不用多,选 3-5 个就行。比如做美食号,看到 “年轻人开始流行‘一人食’”“某网红餐厅因卫生问题被查”,这两个都可以记下来。
第二步:用垂直网站和工具平台 “深挖”。比如上面记了 “一人食”,就去梅花网查相关的案例,去 5118 查 “一人食菜谱”“一人食餐具” 的搜索量。发现 “一人食怎么做得既简单又好看” 搜索量高,但内容少,那就可以确定这个选题。同时去脉脉或小红书看看,大家吐槽 “一人食太麻烦”“做了也没胃口”,那文章里就可以加入 “10 分钟搞定”“用好看的盘子提升食欲” 这些点,解决用户的实际痛点。
第三步:用 “交叉验证” 判断选题潜力。比如看好一个选题,先去微小宝搜同类文章,看看最近有没有爆款,如果有,说明有市场;再去清博指数看相关话题的讨论情绪,如果正面情绪多,或者吐槽点明确,说明有发挥空间。如果发现同类文章少,但搜索量在涨,那就是 “潜力股”,赶紧准备。比如之前 “年轻人开始攒‘应急钱’” 这个话题,刚开始没多少公众号写,但 5118 显示搜索量一周涨了 50%,这时候写出来,很容易成早期爆款。
其实打破信息茧房,核心不是看多少信息,而是看 “不同维度” 的信息。综合类网站帮你打开视野,垂直网站帮你挖深内容,社交热榜帮你贴近用户,工具平台帮你用数据说话。把这些网站用起来,选题就不会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用熟了之后,每天花半小时就能找到 2-3 个优质选题。记住,读者永远喜欢 “新鲜又有用” 的内容 —— 新鲜来自你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信息,有用来自你把信息变成了读者需要的答案。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