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用户痛点到底藏在哪些地方?
做自媒体的都知道,选题选不对,写得再好也白搭。但怎么才能摸到用户真正的痛点?这可不是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我见过太多人对着屏幕发呆,要么跟风写热点,要么自嗨聊情怀,结果阅读量惨不忍睹。
其实用户痛点就藏在他们的日常抱怨里。你去翻一翻小红书的评论区,看看抖音视频下面的吐槽,或者逛一逛豆瓣小组的讨论帖,那些重复出现的 “烦死了”“怎么办”“有没有人知道”,全都是现成的选题线索。比如宝妈群体总在问 “孩子挑食怎么破”,职场新人常纠结 “被领导当众批评该怎么回应”,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痛点。
还可以去看看电商平台的差评区。你以为那只是用户发泄不满的地方?错了。那里藏着最真实的需求。比如有人抱怨 “这款婴儿辅食太甜,宝宝吃了不爱喝水”,这背后就是 “如何选择低糖婴儿辅食” 的选题机会。别小看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把它们串联起来,就能找到用户反复纠结的核心问题。
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也是个宝藏。但别只看表面热闹,要挖深层需求。比如 “打工人周一综合症” 上了热搜,表面是吐槽上班痛苦,背后可能是 “如何快速调整工作状态”“周一高效工作技巧” 的需求。学会从热点事件里拆解用户的潜在困扰,选题就不会跑偏。
用户的搜索记录更直接。去百度指数或者 5118 这类工具查一查,看看大家都在搜什么相关的关键词。比如搜 “减肥” 的人,可能同时在搜 “减肥不掉秤怎么办”“节食减肥反弹”,这些长尾关键词就是用户最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变成文章标题,流量自然不会差。
📌 从痛点到选题:3 个实用转化技巧
找到痛点只是第一步,怎么把它变成有吸引力的选题?这里有个小窍门:把痛点变成具体场景。用户不会说 “我需要提升沟通能力”,但会说 “跟领导汇报工作总被打断,不知道怎么接话”。你看,后者就是具体场景,用这个做选题,用户一眼就会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比如 “职场沟通” 这个大话题,太泛了没人看。但如果聚焦到 “开会时被同事抢话,如何礼貌反击”,就具体多了。用户能立刻代入自己的经历,点击欲望自然就强。记住,选题越具体,越容易戳中用户的痛点。
还要学会给用户明确的 “获得感”。没人愿意看一篇看完之后啥用没有的文章。比如用户的痛点是 “存钱难”,你不能只写 “存钱很重要”,得告诉他们 “3 个月薪 5000 也能存下 2 万的方法”。前者是空泛的道理,后者是具体的解决方案。用户看文章是为了解决问题,你的选题必须让他们知道 “看完我能得到什么”。
反向思考也很有用。有时候用户的痛点是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时候可以用 “提醒” 的方式做选题。比如很多人觉得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升职”,但实际上可能忽略了 “职场人脉的重要性”。你可以写 “别只埋头干活,这 3 个升职隐形条件你必须知道”,用这种方式点出用户没意识到的痛点,反而更容易引发共鸣。
还要注意选题的时效性和普遍性。太冷门的痛点受众太少,太热的又容易扎堆。找那些长期存在但近期有新变化的痛点。比如 “孩子沉迷手机” 是个老问题,但如果结合 “暑假期间孩子玩手机时间暴涨” 这个时间点,写 “暑假如何控制孩子玩手机?试试这 5 个不吵架的方法”,就会更有吸引力。
📌 避开选题雷区:这些坑别踩
不是所有痛点都能变成好选题。有些痛点虽然真实存在,但写出来要么没人看,要么容易引发争议,这些坑一定要避开。
别碰太私人化的痛点。比如 “夫妻吵架如何和好”,这种话题太私密,用户可能不愿意公开讨论,传播性自然就差。除非你的账号定位就是情感私密话题,否则尽量选大众都能聊、愿意分享的痛点。
避免过于专业或小众的领域。比如 “如何修复单反相机快门故障”,这个痛点确实存在,但只有少数摄影发烧友会关注,受众太窄,流量很难做起来。选题要找那些覆盖人群广、大家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比如 “手机拍照模糊怎么办”,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关注。
别写没有解决方案的痛点。用户看文章是为了找答案,如果你只描述问题,不给出具体方法,他们会觉得被骗了。比如 “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太大了”,这确实是痛点,但光吐槽没用。得写成 “年轻人压力大?3 个低成本解压方法亲测有效”,既有共鸣,又有价值。
还要注意痛点的 “敏感度”。有些话题涉及隐私、伦理或者容易引发对立,比如 “婆婆带娃不如亲妈”,这类选题很容易引发骂战,虽然可能有流量,但会伤害账号的调性,甚至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尽量选中性、积极的角度,比如 “隔代带娃有分歧?这样沟通双方都舒服”。
📌 用数据验证选题:别凭感觉做事
光靠感觉判断选题好坏不靠谱,得用数据说话。毕竟你的直觉可能和用户的真实需求差太远。
先看同类账号的表现。在小红书或者公众号上搜一搜类似的选题,看看那些高赞文章都在写什么。比如你想写 “早餐吃什么健康又方便”,就去看看同领域的爆款文章,标题是怎么起的,内容侧重点是什么,点赞评论多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点。模仿成功案例的框架,再加入自己的独特观点,成功率会高很多。
用工具分析关键词的热度。5118、蝉妈妈这些工具能看到关键词的搜索量、增长率和竞争度。比如 “减脂早餐” 这个词,搜索量一直在上升,竞争度又不高,那就是个好机会。如果某个关键词搜索量低,而且一直在下降,说明用户兴趣在减弱,就别浪费时间了。
用户互动数据也很重要。发几篇不同方向的选题,看看哪篇的点赞、在看、评论更多。比如你发了 “上班族快速做早餐” 和 “学生党平价早餐”,后者互动更好,说明你的粉丝群体里学生党更多,以后就可以多围绕这个群体的痛点做选题。
还要关注评论区的二次痛点。比如你写了一篇 “租房好物推荐” 的文章,评论里有人问 “租房甲醛超标怎么办”,这就是新的选题机会。用户的提问往往是最直接的需求,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就能形成源源不断的选题库。别小看这些细节,很多爆款文章都是从评论区里 “长” 出来的。
📌 让选题自带传播力:抓住用户 “分享欲”
好的选题不仅能吸引点击,还能让人愿意转发分享。怎么做到?关键是触动用户的 “社交货币”—— 让他们觉得分享这篇文章能体现自己的品味、价值观,或者能帮到别人。
解决 “尴尬时刻” 的选题很容易被分享。比如 “当众演讲忘词怎么办?3 个救场技巧不冷场”,谁都有过紧张出错的时候,这种文章能帮人解决实际困境,用户会愿意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或者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引发情感共鸣的选题传播力也强。比如 “30 岁没结婚,我被亲戚催到想躲年”,这种文章能让有同样经历的人觉得 “终于有人懂我了”,忍不住转发到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心情。写这类选题时,多描述具体的细节和感受,少讲大道理,共鸣才会深。
提供 **“稀缺性信息”** 的选题也很受欢迎。比如 “超市晚上 8 点后,这些食材半价抢”,这种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实用技巧,用户会觉得 “捡到宝了”,愿意分享给身边的人。平时多积累一些冷门但有用的知识,变成选题,传播效果不会差。
还有 ** 能帮用户 “表达观点”** 的选题。比如 “我觉得没必要逼孩子考第一名”,这类文章说出了很多家长想说但不敢说的话,他们会转发来表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写的时候要立场明确,态度真诚,别模棱两可,才能引发用户的认同和传播。
📌 长期选题库搭建:告别 “无米下锅”
做自媒体最怕的就是 “今天有灵感,明天没选题”。想要持续输出,必须建立自己的选题库。
准备一个表格或者笔记本,专门记录日常收集的痛点和选题。看到好的评论、热搜、用户提问,马上记下来。别等,灵感这东西转瞬即逝。积累得多了,就不怕没东西可写。
给选题库分类标签也很重要。比如按 “职场”“育儿”“生活技巧” 分类,每个分类下面再细分,比如 “职场” 下面分 “沟通”“晋升”“人际关系”。这样找选题的时候就能快速定位,效率会高很多。
定期复盘和更新选题库。有些选题可能过段时间就过时了,要及时删掉。同时根据账号的发展和用户反馈,新增一些符合当前定位的选题。比如你的账号从 “职场新人” 转向 “中层管理”,选题库也要跟着调整,多加入 “团队管理”“向上管理” 相关的内容。
还可以和同行交流,交换选题思路。有时候自己卡壳了,别人的一句话就能点醒你。但别直接抄人家的选题,要结合自己的风格和用户特点进行改编,做出差异化。记住,选题库是活水,要不断流动更新,才能保持账号的活力。
做自媒体,选题就像航海时的指南针,方向对了,才能顺风顺水。从用户的痛点出发,用数据验证,避开雷区,再赋予选题传播力,想不做出爆款都难。别总想着标新立异,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才是最好的选题。试试看,下次写文章前,先问问自己:这篇能帮用户解决什么困扰?想清楚这个,就成功了一半。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