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自媒体,每天找素材和选题确实是个大难题。很多人每天对着屏幕半天,脑子还是空空的,不知道写点啥。其实,书里藏着超多宝藏选题,就看你会不会挖。今天就拿《影响力》这本书举例,拆解出 10 个选题,顺便说说怎么从书里找素材的门道。
📚 为啥从书里找选题靠谱?
书的内容经过作者反复打磨,逻辑严谨,观点也有深度。拿这种内容当基底做选题,不容易出错,还能体现你的专业性。读者也愿意看有干货、有依据的内容,而不是随便编的口水文。
而且一本书涵盖的知识点多,能从不同角度拆出各种选题,足够你更新好一阵子。不像热点,来得快去得也快,过了这阵就没用了。从书里挖选题,还能帮你建立自己的内容体系,让账号更有辨识度。
关键是,书里的内容能引发读者共鸣。很多经典书籍讲的都是人性、生活规律这些共通的东西,读者看了会觉得 “对啊,我也有这种感觉”“原来这背后是这么回事”,互动自然就多了。
🔍 从《影响力》拆出的 10 个选题,照着写准有流量
第一个选题:为啥你总忍不住买 “限量款”?《影响力》揭秘稀缺原理的套路
《影响力》里说,人们对稀缺的东西更着迷。就像限量款球鞋、限时折扣的衣服,一看到 “数量有限”“倒计时”,手就忍不住点下单。可以写写身边人抢限量款的趣事,再说说商家怎么用这个原理让你掏钱,最后给点避开套路的小技巧。素材就从自己的购物经历、身边人的故事里找,很容易让读者有代入感。
第二个选题:熟人推荐的东西更靠谱?《影响力》告诉你信任背后的逻辑
生活中,朋友推荐的餐厅、护肤品,我们往往更愿意尝试。这就是《影响力》里说的喜好原理。可以聊聊自己因为朋友推荐踩过的坑或者捡到的宝,分析为啥我们会相信熟人,商家又是怎么利用 “口碑营销” 让熟人帮着卖货的。还能采访几个朋友,看看他们被熟人推荐的经历,素材一下子就丰富了。
第三个选题:为啥答应别人的事,再难也想做到?《影响力》的承诺一致原理太真实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答应帮朋友带东西,就算下雨堵车也会想办法做到。这就是承诺一致在起作用。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这种心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比如减肥时公开立下 flag 更容易坚持,商家让你先交定金再消费也是用了这招。还能找些网友分享的因为坚持承诺发生的故事,让内容更生动。
第四个选题:专家说的就一定对吗?《影响力》拆穿权威的 “伪装”
我们总觉得穿白大褂的就是医生,戴眼镜的就是学者,容易相信权威。但《影响力》告诉我们,权威也可能被利用。可以写写那些冒充专家骗人的案例,比如虚假保健品广告里的 “专家”,再教大家怎么分辨真权威和假权威。素材可以从新闻报道、身边的骗局里找,提醒读者别被 “权威” 忽悠。
第五个选题:看到别人排队就想去凑?《影响力》揭秘从众心理的威力
排队的餐厅一定好吃吗?大家都买的股票就一定赚钱吗?其实这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影响力》里对从众心理有详细分析。可以去拍几个排队的场景,问问排队的人为啥愿意等,再结合书中观点分析背后的原因。还能对比一下跟风做某事和坚持自己想法的不同结果,给读者一些启示。
第六个选题:先送你小礼物,再让你掏钱?《影响力》的互惠原理太会玩
街上有人给你递小扇子、小气球,然后让你扫码关注或者买东西,你是不是很难拒绝?这就是互惠原理。可以写写自己遇到的这种情况,分析商家为什么这么做,我们该怎么应对。还能找找那些用互惠原理做营销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对比着写更有说服力。
第七个选题:为啥免费的东西总让你欲罢不能?《影响力》带你看透 “免费” 陷阱
“免费试用”“免费领取”,一看到这两个字,很多人就没抵抗力了。但免费的东西往往不便宜,《影响力》里早就点破了这一点。可以写写自己因为贪免费便宜吃的亏,比如免费试用后被强制消费,再分析商家怎么通过免费套路赚钱。提醒读者别被 “免费” 冲昏头脑。
第八个选题:孩子哭闹着要玩具,家长为啥容易妥协?《影响力》的短缺原理在家庭中的体现
孩子知道只要哭闹,家长可能就会买玩具,这其实是利用了家长怕孩子一直闹下去的心理,也和短缺原理有关 —— 怕孩子情绪失控,怕周围人异样的眼光。可以采访几个家长,听听他们的经历,结合书中观点分析这种家庭中的互动模式,再给家长们支几招怎么应对。
第九个选题:职场中,为啥老员工的话更有分量?《影响力》的社会认同在起作用
刚进公司,我们总觉得老员工经验丰富,他们说的话更可信。这就是社会认同在职场中的体现。可以写写自己刚入职时被老员工影响的经历,分析这种现象的利弊,比如能快速学到东西,但也可能被误导。再给新人一些建议,怎么正确看待老员工的意见。
第十个选题:看完《影响力》,我终于明白为啥总被营销套路坑
这个选题可以做个总结,把前面提到的几个原理串起来,说说自己看完书后的感悟,分享一些避开营销套路的实用方法。比如购物前先冷静 10 分钟,别轻易相信别人的推荐等。还能号召大家一起交流被套路的经历,增加互动。
💡 从书里找选题的小技巧,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先把书通读一遍,在自己有感触的地方做好标记。这些有感触的点,往往就是读者也会关心的点。比如看《影响力》时,看到稀缺原理想到自己抢限量款的经历,这就是个好选题。
然后把书里的观点和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起来。别光说理论,要举具体的例子。比如说到互惠原理,就想想街上发小礼物的场景,这样的内容读者才爱看。
还可以看看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和解读,从不同角度获取灵感。但别照搬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这样才是原创。
另外,同一本书可以反复挖选题。第一次从消费者角度写,第二次从商家角度写,第三次结合职场、家庭等不同场景写,总能有新发现。
📝 除了《影响力》,这些书也能挖出超多选题
《明朝那些事儿》可以拆出历史人物的职场生存法则、古代的奇葩法律等选题;《红楼梦》能写里面的人情世故对现代社交的启示、服饰搭配技巧等;《三体》可以聊聊科幻背后的科学知识、人类未来的生存思考等。
只要你肯花时间去读、去想,任何一本书都能成为你的素材库。别再愁每天没东西写了,赶紧找本书翻起来,试着拆几个选题,慢慢就会发现其中的门道。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