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能不能火,关键看这三个核心要素
做内容的朋友都知道,选题就像一场战役的主攻方向,方向选对了,事半功倍;方向错了,累死也白搭。但到底怎么判断一个选题有没有爆款潜力呢?其实不用靠玄学,也不用拍脑袋,咱用一个简单的 “用户痛点” 公式就能搞定 ——爆款选题 = 强需求人群 × 高频发生场景 × 未被满足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咱就拆开揉碎了讲,手把手教你用这个公式筛选出能火的选题。
💡 第一步:先搞清楚你的目标人群到底是谁
好多人选题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就是把目标人群想得太宽泛。比如写 “减肥” 这个话题,你以为所有想减肥的人都是你的目标人群?错了!学生党、上班族、产后妈妈、中老年人,这些群体的减肥需求完全不一样。学生党可能关注宿舍里怎么低成本减肥,上班族关心久坐怎么瘦肚子,产后妈妈在意如何恢复身材还不影响哺乳。所以咱得先把人群画像画细了,越具体越好。
怎么画细呢?你可以从这三个维度去拆分:年龄、身份、场景。比如 “25 - 35 岁一线城市白领女性”,这个人群在 “职场穿搭” 上的需求就很明确 —— 既要显得专业,又要舒服好穿,还要兼顾通勤和偶尔的商务场合。如果你的选题能精准戳中这个细分人群的特定需求,那关注度肯定比泛泛而谈 “怎么穿好看” 高得多。记住,越精准的人群,越容易产生强烈的共鸣,因为他们会觉得 “这说的就是我啊”。
另外还有个小技巧,你可以去看看同类爆款内容的评论区。比如你想写 “宝妈带娃” 的选题,去抖音、小红书搜相关视频,看看妈妈们都在评论里问什么、抱怨什么。是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还是头疼怎么平衡工作和带娃?评论区就是现成的需求库,能帮你快速锁定真实的目标人群和他们的痛点。
🔥 第二步:判断痛点是否足够 “高频” 和 “刚需”
确定了人群,接下来就要看他们的痛点是不是高频发生的。啥叫高频?就是用户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或者一段时间内反复出现的问题。比如 “每天通勤路上怎么高效学习”,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通勤都要花时间,这个场景就是高频的。但如果是 “如何准备十年一次的同学聚会”,虽然也是痛点,但发生频率太低,很难形成持续的关注度。
刚需就更好理解了,就是用户必须解决的问题,不解决就会难受。比如 “怎么缓解熬夜后的黑眼圈”,对于经常熬夜的人来说,这就是刚需,因为黑眼圈会影响颜值和自信。但 “怎么让猫更黏人”,可能就属于非刚需,毕竟猫不黏人也不影响生活,用户可能只是想想,不会特别迫切地想解决。
这里有个小方法,你可以用 “问题出现的频率” 和 “用户解决的迫切程度” 来做个二维表。横轴是频率,从低到高;纵轴是迫切度,从弱到强。右上角的那个象限,就是高频且刚需的痛点,这种选题天生就有爆款基因。比如 “新手妈妈如何应对宝宝夜醒”,几乎每个新手妈妈都会遇到,而且夜夜都要面对,迫切度极高,这样的选题想不火都难。
🛠️ 第三步:看看解决方案有没有独特性和可操作性
就算找到了高频刚需的痛点,还得看你的解决方案有没有亮点。现在网上内容太多了,用户早就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建议。比如同样是 “减肥”,别人都在说 “管住嘴迈开腿”,你能不能给出更具体、更适合特定人群的方法?比如 “上班族在办公室就能做的 10 分钟减肥操”,或者 “爱吃零食的人怎么通过选对零食来减肥”,这种更细分、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更容易吸引用户。
可操作性也很重要。用户看你的内容,是想得到实际能用上的方法,而不是听一堆大道理。比如你说 “要提升职场竞争力”,光说 “要学习新技能” 没用,得具体说学什么技能、怎么学、哪里有免费资源。最好能分步骤,让用户看完就能动手做。比如 “30 天学会 Python,每天只需要 1 小时”,这种有明确步骤和时间规划的内容,用户会觉得靠谱,愿意跟着做。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解决方案的 “情绪价值”。除了提供实用方法,能不能同时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比如 “30 岁失业别怕,我是如何 3 个月找到高薪工作的”,这里面既有具体的找工作技巧,又传递了 “不怕失业,只要努力就能逆袭” 的积极情绪,用户不仅能学到东西,还能获得鼓励,这样的内容更容易被分享和收藏。
🧐 避坑指南:这三类选题看着热闹,其实很难火
说完了能火的选题特征,再说说哪些选题容易踩坑。第一类是 “伪痛点” 选题,看着好像是个问题,其实用户根本没那么在意。比如 “如何让手机壳更有个性”,虽然有人会关心,但远不如 “如何防止手机摔碎” 来得刚需。判断是不是伪痛点很简单,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我是目标用户,这个问题不解决会怎么样?会不会吃不下睡不着?如果答案是 “没多大影响”,那大概率是伪痛点。
第二类是 “太专业太冷门” 的选题。比如 “量子计算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虽然很有价值,但受众太小众了,除非你是做垂直领域的专业号,否则很难有流量。记住,爆款选题一定是 “大众化的小众需求”,比如 “文科生如何转行做数据分析”,文科生群体不算小,转行又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既有针对性又有足够的受众。
第三类是 “政策风险或敏感话题”。比如涉及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一些敏感问题,或者可能引发争议的话题,这类选题就算能火,也容易被限流甚至封号。咱们做内容还是要守规矩,别碰红线,安全第一。
✅ 实战演练:用公式快速筛选你的下一个选题
现在咱来实战一下,假设你想写一篇关于 “大学生” 的选题。首先确定人群: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对学习和生活都不太适应。然后找高频刚需痛点:比如 “如何快速适应大学学习节奏”,刚开学的时候,几乎每个新生都会遇到上课跟不上、作业不会做、不知道怎么复习等问题,这就是高频刚需。接下来想解决方案:别泛泛而谈 “要努力”,而是具体说 “大学课堂记笔记的 3 个技巧”“如何利用课后 1 小时高效复习”“学长推荐的 5 个学习 APP”,这些具体的方法既有独特性又有可操作性,再加上一点鼓励的话,比如 “别慌,学姐当年也踩过这些坑,按这个方法做很快就能上手”,兼顾实用和情绪价值。
再检查一下有没有踩坑:这不是伪痛点,新生确实急需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太冷门,受众足够大;还不涉及敏感话题,安全系数高。这样的选题就很有爆款潜力。你可以按照这个步骤,把自己手头的选题都过一遍,看看符不符合 “用户痛点” 公式。
最后的小提醒
选题能不能火,除了用公式筛选,还要结合当下的热点和平台调性。比如抖音上喜欢短平快、有视觉冲击力的内容,小红书更偏向种草和干货分享,公众号适合深度长文。所以在确定选题后,别忘了想想这个内容在目标平台上会不会受欢迎,会不会符合平台的推荐机制。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什么选题,内容一定要真实、真诚。现在的用户都很聪明,能分辨出你是在真心分享还是在套路他们。把自己当成目标用户,想想你自己遇到这个问题时最想知道什么,然后把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出来,比任何技巧都有用。
好了,关于如何用 “用户痛点” 公式筛选选题,咱就聊到这儿。赶紧把你脑壳里的选题拿出来套一套,说不定下一个爆款就藏在里面呢!记住,爆款不是靠运气,是靠科学的方法和对用户的理解。多练几次,你也能成为选题高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