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 “人挤人的赛道” 里挖 “独一份的坑”
选选题别总盯着热搜榜,那上面的话题早就被写烂了。你想想,大家都在追的热点,读者打开十个公众号有八个都在说,凭什么点开你的?
真要做差异化,就得往细分里钻。比如讲美食,别人都在说各地网红餐厅,你可以专门写 “小区楼下那些开了十年的苍蝇馆子”,聚焦社区里的烟火气。再比如聊旅行,别老写热门景点攻略,试试 “打工人周末 24 小时 city walk 指南”,精准对接那些没时间远游的人群。
还有个办法,就是反向思考。别人都在说 “做自媒体有多赚钱”,你可以写写 “普通人做自媒体的 5 个踩坑实录”,用真实的失败案例戳中那些想入行又怕被骗的人。这种反常识的角度,往往能杀出一条血路。
记住,你的选题得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而不是一把钝斧头。斧头能砍倒一片树,但手术刀能精准解决某个痛点,读者才会觉得 “哎,这说的就是我”。
🎨 内容呈现:换个 “包装”,让老故事焕发新活力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效果天差地别。别总局限于图文排版,试试别的形式。
比如把干货做成 “对话体”。别人写 “职场沟通技巧”,列 1234 条,看着就头大。你可以模拟成两个同事的聊天记录,A 说 “今天跟领导汇报又被怼了”,B 说 “我教你个招,下次你先讲结果再讲过程”,这样读起来就像在听身边人聊天,轻松多了。
还能玩 “数据可视化”。讲行业趋势的时候,别光堆砌文字,把数据做成简单的信息图,比如用柱状图对比不同年份的用户增长,用饼图展示各年龄段的消费偏好。读者一眼就能看明白,比大段文字强多了。
甚至可以加一点 “互动元素”。写一篇关于 “夏天怎么瘦” 的文章,结尾别光说 “坚持运动”,可以设计一个 “瘦 5 斤打卡区”,让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记录自己的进度,下周再汇总分享。这样不仅内容有记忆点,还能提高用户粘性。
内容呈现就像给菜装盘,同样的食材,用个精致的盘子端上来,食客就更有食欲。
🗣️ 风格:让你的公众号 “开口说话”,有自己的 “声线”
很多公众号写出来的东西,读起来都一个味儿,像机器人在念稿。想差异化,就得有自己的风格,让读者一看就知道 “这是 XX 号写的”。
要是你擅长幽默,那就把段子融入内容里。讲理财的时候,别干巴巴说 “复利很重要”,可以说 “你现在存的每一分钱,都是未来躺在沙滩上喝椰子的资本,前提是别今天存明天就忍不住剁手”。
要是你走温情路线,就多加点细节描写。写亲子话题,别只说 “要多陪伴孩子”,可以描述 “晚上陪孩子读绘本,他的小手攥着你的手指,声音奶声奶气地跟着念,那一刻觉得再累都值了”。
千万别今天走严肃风,明天又变搞笑风,读者会晕的。选定一个风格,一直坚持下去,就像一个人说话的语气,时间长了,大家闭着眼睛都能认出你。
🔗 把用户 “拉进来”,而不是 “推出去”
很多公众号总想着 “我要输出什么”,却忘了 “用户想要什么”。差异化的关键,是让用户觉得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可以多做 “用户故事征集”。比如你做情感号,就发起 “那些让你突然想通的瞬间” 征集,把读者的故事整理成文章,署上他们的名字。读者看到自己的经历被分享,会特别有归属感,还会主动转发。
也能搞 “问题共创”。写一篇关于 “职场焦虑” 的文章,先列出几个常见问题,然后让读者在评论区补充,再根据这些补充内容写一篇 “读者说的职场焦虑,比我想的更扎心”。这样既丰富了内容,又让用户觉得 “我的声音被听到了”。
甚至可以让用户 “决定内容走向”。比如写连载的职场故事,每次结尾留个悬念,让读者投票决定下一章的发展。这种互动感,是那些单向输出的公众号比不了的。
用户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是你的 “内容合伙人”,把他们拉进来,内容自然就有了别人抄不走的特色。
🚀 爆款逻辑:差异化不是 “自嗨”,得让市场买单
做差异化不是为了特立独行,最终还是要出爆款。那怎么让差异化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
得抓住 “情绪共鸣点”。差异化的内容如果只停留在 “不一样”,没人关心。但如果能戳中大家的共同情绪,就容易火。比如有个公众号专门写 “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的挣扎”,内容很细分,但那种孤独、迷茫又不甘心的情绪,戳中了很多在外打拼的人,篇篇都是爆款。
还要 “蹭热点但不盲从”。热点来了,别跟着别人的角度写。比如某部电影火了,别人都在讨论剧情和演员,你可以写 “电影里的 XX 场景,像极了我当年在老家的经历”,用个人故事嫁接热点,既有热度又有差异化。
更要 “小步快跑,快速调整”。刚开始做差异化,可能方向不对。别死磕,发出去看看数据,哪个话题读者互动多,哪个风格点赞高,就往哪个方向优化。有个公众号一开始做职场干货,后来发现读者更喜欢看职场人的吐槽,就及时调整,专门写 “老板画过的那些离谱大饼”,很快就做起来了。
记住,差异化是手段,不是目的。能让读者觉得 “有用、有趣、有共鸣”,又和别人不一样,才是真的赢了。
做公众号重新起号,最怕的就是 “我跟别人差不多”。市场不缺 “差不多” 的内容,缺的是 “就你不一样” 的东西。从选题到呈现,从风格到互动,每一个环节都多问自己一句 “能不能换个方式?”,慢慢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别怕慢,差异化的价值,会在时间里越来越明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