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个万能 Prompt 公式:零基础也能直接套用
第一个必须说的是 “角色 + 任务 + 细节” 公式。你别觉得复杂,其实就是让 AI 先明确自己是谁,要做什么,以及具体要注意哪些点。比如你想让 ChatGPT 写一篇产品推广文案,直接说 “写一篇推广文案” 肯定不行,AI 给的内容会很泛。但如果换成 “你是 5 年经验的电商文案师,现在要推广一款 199 元的便携榨汁杯,目标用户是 20-30 岁的上班族,重点突出‘30 秒出汁’‘体积比保温杯还小’这两个卖点,语言要活泼接地气”,你会发现输出的内容立刻有了针对性。这个公式的核心是给 AI 一个 “身份”,让它用对应角色的视角思考,再加上具体任务和细节,回答质量会提升一大截。
第二个是 “目标 + 限制 + 示例” 公式。适合需要特定格式或风格的场景。比如你要写一份周工作计划,直接让 AI 写,它可能给的框架很死板。但换成 “帮我写一份新媒体运营周工作计划,目标是提升公众号粉丝增长 10%,限制是每天最多花 2 小时在内容创作上,参考这个结构:周一选题策划、周二内容制作、周三排版发布、周四数据复盘、周五下周准备”,AI 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这里的关键是 **“限制” 不能少 **,没有限制的话,AI 很容易给出不切实际的方案。
第三个是 “问题 + 背景 + 期望输出” 公式。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特别好用。比如你想让 AI 帮忙解决 “用户留存率低” 的问题,别只说 “怎么提高用户留存率”。试试 “我运营的是一款健身 APP,最近 30 天新用户留存率只有 15%,主要流失在注册后第 3 天(没完成首次训练)和第 7 天(没连续打开),帮我分析原因并给出 3 个可落地的解决办法,每个办法说明具体操作步骤”。这样 AI 有了背景信息,给出的答案就不会是空泛的理论,而是能直接用的方案。背景越具体,AI 的 “诊断” 就越准确。
🔍拆解 ChatGPT 核心需求:让 AI “懂你” 的关键技巧
很多人用不好 prompt,根本原因是没搞懂 AI 的 “思考逻辑”。AI 不像人能猜心思,你给的信息越模糊,它的回答就越敷衍。想让 AI “懂你”,第一个技巧是明确输出格式。比如你让 AI 写一篇短文,别说 “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而是说 “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短文,分 3 个小节,每节配一个真实案例,结尾加一句总结金句”。有了格式要求,AI 就知道该怎么组织内容,你拿到手也不用再调整结构。
第二个技巧是补充 “隐藏信息”。有些需求你觉得 “理所当然”,但 AI 不知道。比如你让 AI 推荐适合送礼的手表,预算 2000 元以内,如果你不说清楚收礼人是 “刚毕业的男生”,AI 可能会推荐偏成熟的款式。这时候你要把所有相关信息都加上:“收礼人是 22 岁刚毕业的男生,平时穿休闲装,喜欢运动,预算 2000 元以内,要显得有质感但不张扬”。这些隐藏信息看似多余,其实是决定回答精准度的关键。
第三个技巧是用 “对比” 代替 “形容词”。你说 “写一篇有感染力的演讲稿”,AI 可能不知道 “感染力” 到底是什么程度。但如果你说 “演讲稿风格参考 TED 演讲,要像‘普通人逆袭’主题那样有代入感,不要像企业年会致辞那样太官方”,AI 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形容词太主观,对比却能让 AI 快速抓住核心。这就像你跟朋友描述一个陌生人,说 “长得像周杰伦但更瘦一点”,比 “长得很帅” 要具体多了。
💡5 个实战场景模板:从日常到工作全覆盖
先说说 “日常学习” 场景。比如你想快速理解一个复杂概念,比如 “区块链”,直接问 “什么是区块链” 太基础。用这个模板:“你是大学计算机系讲师,用 3 个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区块链,别用专业术语,最后告诉我普通人能怎么用它(比如存钱、转账这些场景)”。这样你不仅能听懂,还能知道实际用途。我试过用这个方法学 Python 基础,AI 给的例子比教材里的好懂 10 倍。
然后是 “职场汇报” 场景。很多人写周报、月报头疼,试试这个模板:“你是 5 年经验的运营主管,帮我写一份新媒体运营月报,数据部分包含:公众号粉丝增长 200(上月 150)、阅读量平均 300(上月 250)、转发率 5%(上月 3%);重点写‘增长原因’和‘下月计划’,语言要简洁,别用空话,每个计划附具体执行时间”。这样写出来的汇报,领导能一眼看到重点,还能体现你的思考。
“文案创作” 场景也很常用。比如写朋友圈产品文案,模板是:“你是朋友圈带货达人,推广一款 9.9 元的便携漱口水,突出‘饭后用不尴尬’‘体积小能揣口袋’,用对话式语气,比如‘刚吃完火锅怕口气重?试试这个’,最后加一个行动引导,比如‘现在买还送便携装’”。这种文案比硬广更有人情味,转化率也高。
“问题解决” 场景,比如解决 “客户投诉多” 的问题。模板:“你是客服主管,我们是一家外卖平台,最近一周收到 20 起投诉,15 起是‘送餐超时’,5 起是‘餐品撒漏’;帮我设计两个解决方案,包括具体操作(比如怎么优化配送路线)和预期效果(比如能减少多少投诉)”。这样的方案能直接落地,不会停留在 “加强管理” 这种空泛的层面。
最后是 “创意生成” 场景,比如想给孩子起名字。模板:“你是起名顾问,帮姓王的宝宝起 5 个名字,要求:笔画简单、读音顺口、有美好寓意(比如健康、聪明),每个名字解释寓意,避开生僻字”。比自己翻字典效率高多了,还能避免踩 “生僻字” 的坑。
⚠️避坑指南:新手最容易踩的 3 个 Prompt 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 “提问太笼统,没有聚焦”。很多人一上来就问 “怎么赚钱”“怎么提升能力”,这种问题 AI 根本没法回答,只能给你一堆正确的废话。你得把问题缩小,比如 “在小红书上做穿搭博主,0 粉丝起步,第一个月怎么赚到第一笔钱(比如接置换、带货)”,范围一缩小,AI 给的建议就会具体到 “先做 3 期爆款选题(比如‘158cm 小个子显高穿搭’)”“怎么找商家置换” 这些可操作的点。记住,好的 prompt 都是 “小而具体” 的。
第二个误区是 “不给 AI‘试错机会’,不做迭代”。有些人觉得一次 prompt 就得完美,其实不然。比如你让 AI 写一篇产品介绍,第一次不满意,别直接放弃。可以说 “刚才的介绍太官方了,再改得像朋友推荐一样,重点突出‘用了之后解决了我什么麻烦’,把‘续航 12 小时’改成‘充一次能用两天,出差不用带充电器’”。AI 很擅长根据反馈调整,多迭代 1-2 次,效果会好很多。我之前写活动方案,改了 3 次,最后拿到的版本比第一次好太多。
第三个误区是 “忽略‘输出格式’要求”。你要表格,就说 “用表格呈现”;要清单,就说 “分点列出,每点不超过 20 字”。有个朋友让 AI 整理客户需求,没说格式,AI 给了一大段文字,他还得自己整理成表格。后来他加了 “用表格整理,列‘需求类型’‘具体内容’‘紧急程度’三列”,直接就能用。别小看格式要求,它能帮你节省 50% 的后续处理时间。
🚀进阶技巧:让回答质量提升 300% 的细节调整
第一个技巧是 “多轮追问,深挖细节”。比如你问 AI “怎么做好抖音短视频”,第一次回答可能比较基础。这时候你可以追问:“刚才说的‘选热门话题’,具体怎么找最近 7 天的热门话题?用什么工具?怎么判断话题适合自己(我是做美食的)”。每多问一个细节,AI 的回答就会深入一层。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问下去,才能得到核心信息。我试过用这种方法问 “怎么拍美食教程”,最后得到的步骤细到 “镜头怎么摆”“语速控制在多少”。
第二个技巧是 “反向提示:告诉 AI‘不要做什么’”。有时候你说 “要什么” 不够,还得说 “不要什么”。比如写一篇严肃的行业报告,你可以说 “内容要专业,引用最新数据(2024 年的),不要用网络流行语,不要加表情符号,避免主观判断(比如‘我觉得’)”。这样能提前规避不符合要求的内容,减少修改次数。特别是正式场合的内容,这个方法特别管用。
第三个技巧是 “加入‘数据 / 案例’要求,增强说服力”。比如让 AI 写一篇 “为什么要做用户调研” 的文章,加上 “举 2 个真实案例(比如某品牌通过调研提升销量),引用 1 个数据(比如‘做好调研能提升 30% 转化率’)”,文章会立刻变得有说服力。空讲理论没人信,有数据有案例才让人觉得靠谱。
第四个技巧是 “指定‘思考步骤’,让 AI 跟着你的逻辑走”。比如解决 “库存积压” 问题,你可以说 “先分析可能的原因(比如进货太多、销售渠道少),再针对每个原因给解决方案,最后按‘紧急程度’排序”。这样 AI 就会跟着你的逻辑框架走,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尤其适合复杂问题,能让思路更清晰。
其实 prompt 写作没那么难,核心就是 “把 AI 当成一个需要你说清楚需求的助理”。你说得越具体,它做得就越好。刚开始可以直接套用上面的公式和模板,用多了自然就找到感觉了。记住,哪怕是同一个问题,稍微调整一下 prompt,得到的结果可能天差地别。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