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的人越来越多,内容同质化也越来越严重。不少人辛辛苦苦写了篇文章,结果因为原创度不够被平台限流,甚至被判定为洗稿,之前的努力全白费。这种情况真的很让人头疼。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平台到底是怎么判定原创和洗稿的,咱们又该怎么应对。
📌 先搞懂平台到底怎么算 “原创度不够”
很多人以为原创就是自己写的文字占多数就行,其实不是这样。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机制,是通过比对全网已发布内容,从文字重合度、段落结构、核心观点、表达方式这几个维度来综合判断的。
文字重合度好理解,就是你写的句子和别人已经发过的有多少是一样的。但这不是唯一标准。有时候哪怕你改了很多文字,如果整体结构和别人的文章高度相似,比如都是先介绍背景,再分三点论述,最后总结,也可能被判定为原创度不足。
核心观点是最关键的。如果你的文章核心论点和别人的几乎一样,只是换了些例子或者调整了语序,平台的算法很容易就能识别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两篇讲同一个事件的文章,一篇能标原创,另一篇却不行,问题可能就出在观点的独特性上。
表达方式也很重要。有些人喜欢把别人的长句改成短句,或者把主动句改成被动句,这种小修小补根本骗不过平台的检测系统。现在的 AI 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这种 “伪原创” 手段早就过时了。
📌 哪些行为最容易被判定为 “洗稿”?别踩这些坑
洗稿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更隐蔽的搬运。根据很多公众号运营者的经验,这几种行为最容易触发平台的洗稿判定:
第一种是大段借鉴别人的案例和数据,只改开头结尾。比如别人写了一篇关于某行业报告的解读,你把里面的核心数据和案例都搬过来,自己只加了个引言和总结,这种情况十有八九会被判定为洗稿。
第二种是跟着热点事件 “换汤不换药”。比如某个新闻出来后,有人先写了一篇分析文章,你看完之后,按照同样的逻辑框架,换几个近义词重新写一遍,这种也很危险。平台会认为你是在跟风模仿,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第三种是直接 “借鉴” 小众账号的内容。有些人觉得那些粉丝少的账号内容没人关注,就放心大胆地拿去改改发布。其实平台的比对范围是全网的,不管对方账号大小,只要内容先发布,你的文章和它高度相似,就可能被判定为有问题。
还有一种是用 AI 生成的内容拼凑。现在很多人图省事,用 AI 工具把几篇文章 “糅合” 在一起生成新文章。但 AI 生成的内容往往有固定的套路,平台很容易识别出来,而且这种内容本身就缺乏原创性,很容易被判定为低质洗稿。
📌 提升原创度的 3 个硬核技巧,亲测有效
知道了平台的规则和雷区,接下来就是怎么提升原创度。这几个方法是我做了多年公众号总结出来的,效果很明显。
从独特视角切入主题。同样一个话题,别人都从 A 角度说,你能不能从 B 角度说?比如大家都在说某款产品好用,你可以聊聊它不适合哪些人群。这种差异化的视角本身就自带原创属性。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职场焦虑的文章,别人都在讲怎么克服焦虑,我却分析了焦虑背后的社会原因,结果不仅顺利过了原创,还获得了不错的推荐。
加入大量个人经验和案例。自己经历的事情、身边发生的故事,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素材。比如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别光说那些通用方法,多说说你自己是怎么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哪些失败的尝试,这样的内容原创度肯定高。平台算法对个人化的内容会更友好,因为这些东西很难被复制。
用自己的语言体系重新表达。看到好的观点,不是直接拿来用,而是先消化理解,再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比如别人说 “读书很重要”,你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 “我之前总觉得读书没用,直到有一次遇到某个问题,正好在书里找到了答案,从那以后我才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样既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又加入了自己的东西,原创度自然就上去了。
📌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从源头解决原创难题
很多人原创度不够,根本原因是没有自己的素材积累,写文章的时候只能到处找别人的内容拼凑。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怎么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平时看到好的观点,马上记下来,最好加上自己当时的想法;遇到有趣的案例,不管是生活中的还是新闻里的,都分类存档;甚至是自己的一些突发奇想,哪怕不成熟,也可以记下来。这些东西积累多了,写文章的时候就有源源不断的原创素材。
素材库的分类也很重要。可以按照主题分,比如职场、情感、科技等;也可以按照类型分,比如观点类、案例类、数据类。这样用的时候能很快找到需要的内容。我自己用的是石墨文档,建了一个共享表格,随时可以添加和修改,很方便。
还有一点,素材库要经常更新和回顾。每周花点时间看看之前积累的素材,有些可能会触发新的思考,产生新的写作灵感。而且定期回顾还能帮你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有针对性地去补充学习,这样写出的内容会越来越有深度。
📌 引用别人内容时,怎么把握分寸才不违规?
写文章难免要引用别人的内容,完全闭门造车也不现实。关键是怎么引用才不会被判定为洗稿。
引用一定要注明来源。这不仅是尊重原创,也是告诉平台你是在合理引用,而不是抄袭。比如你引用了某篇文章的观点,可以说 “正如 XX 在《XXX》中提到的……”。如果是引用数据,最好加上具体的出处,比如 “根据 XX 机构 2024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
引用的比例不能太高。一般来说,引用内容不能超过全文的 20%。如果大段大段地引用,就算注明了来源,也可能被认为是原创度不够。最好的做法是,引用少量核心内容,然后用大量自己的分析和解读来支撑。
引用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延伸。不能把别人的话放上去就完事了,要说明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或者结合这个观点谈谈自己的相关经历。这样既体现了原创性,又能让内容更有层次感。比如你引用了一句名人名言,可以接着说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然后展开自己的论述。
📌 万一被判定为洗稿,该怎么申诉和调整?
就算再小心,也可能有被误判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先别慌,看看平台给出的具体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申诉。
申诉的时候,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原创性。比如可以提供文章的写作大纲、草稿截图、素材来源记录等,说明自己的创作过程。如果是引用了某些内容,可以把引用的原文和自己的文章做对比,说明自己是合理引用,并且有大量原创内容。
申诉不是万能的,如果确实是自己的问题,那就要及时调整。可以重新修改文章,增加更多原创内容,更换案例和表达方式,然后再次发布。但要注意,同一篇文章不要反复修改发布,这样可能会被平台认为是故意试探规则。
长期来看,被判定一次洗稿后,最好花点时间分析自己的写作习惯,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素材积累不够?还是写作方法有问题?找到根源才能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可以多看看那些原创度高的公众号,分析他们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写公众号本来就不容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原创是唯一的出路。了解平台规则,掌握提升原创度的方法,不仅能避免被判定为洗稿,还能让自己的内容更有价值,吸引更多忠实读者。别再走捷径了,踏踏实实地创作,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