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的都在抱怨流量难搞。后台数据一天比一天难看,辛辛苦苦写的推文发出去,阅读量还没自己朋友圈点赞多。其实真不是平台不给机会,而是很多人还在抱着 “发完等爆款” 的老思路。现在的公众号推流,早就不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等天上掉馅饼了。
📌
内容不只是写出来,更要 “钩” 住人内容是 1,流量是后面的 0。但很多人把这个 1 做得太普通,根本勾不住用户。你写的东西用户划到第三屏就退出去了,还谈什么推流?
得学会在开头 3 秒就抓住人。比如写职场干货,别一上来就讲大道理,试试用 “昨天加完班,发现老板在朋友圈发了条骂人的话,点开一看,配图是我做的报表” 这种具体场景开头。用户一看,哎这事儿我好像也遇到过,自然就想往下看。
标题里埋钩子更关键。“3 个方法搞定客户” 这种标题早就没人点了。换成 “客户说‘再便宜点’,我只回了一句话,他当场签单”,是不是感觉不一样?数字 + 具体场景 + 反常识,这是现在打开率最高的标题公式之一。
还有个被忽略的点,就是内容的 “可传播性”。你写的东西用户看完觉得好,但为什么要转发?得给个理由。要么帮他表达观点,比如 “真正厉害的人,从来不在微信上秒回”;要么帮他塑造形象,比如 “30 岁后,我开始坚持这 5 个极简习惯”。用户转发的时候,其实是在告诉朋友圈 “我是这样的人”。
现在公众号的算法,很看重内容的完读率和互动率。别总想着写长篇大论显得专业,手机屏幕上,能让用户一口气读完的内容才是好内容。段落别太长,每段就讲一个小观点,适当用点表情包或者符号分隔,阅读体验上去了,平台自然愿意多推一点。
📌
私域不是死粉堆,激活了就是流量池很多人做公众号,只盯着新粉,忘了自己后台可能躺着几千甚至几万 “僵尸粉”。这些用户当初关注你,说明对你有过兴趣,只是后来被其他信息淹没了。把他们激活,比拉新粉容易 10 倍。
怎么激活?群发消息别总发推文链接。试试每周发一次互动话题,比如 “你最近被哪个职场套路坑过?评论区抽 3 个人送电子书”。用户回复了,就有了互动,平台会觉得你的账号活跃,给的流量倾斜也会多一点。
建粉丝群是个好办法,但别建了就不管。每天扔个行业小八卦,每周搞个资源对接会,让群里的人觉得 “有价值”。群里活跃了,你发在群里的推文,打开率至少比直接群发高 30%。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给老粉 “特殊待遇”。比如新推文发布前,先在粉丝群里放个 “剧透版”,或者让他们投票选下一期的主题。用户觉得自己 “被重视”,不仅会看你的文章,还会主动帮你转发。
别小看这些私域里的小动作。我见过一个账号,粉丝不到 5000,但通过持续激活私域,每篇推文的阅读量都能稳定在 2000 以上,而且转发率特别高。平台的推荐机制很敏感,这种 “小而精” 的活跃账号,反而更容易获得额外推流。
📌
跨平台引流,把流量 “导” 进公众号只在公众号里打转,流量池就那么大。现在做公众号推流,必须学会 “走出去”。小红书、抖音、知乎这些平台,其实都是公众号的流量源头。
在小红书引流,关键是 “内容匹配”。比如你公众号是做育儿的,就在小红书发 “3 岁宝宝辅食攻略”,结尾自然引导 “完整食谱整理在公众号了,回复‘辅食’就能领”。注意别硬广,小红书用户反感这个。图片做得好看点,标题里带点 emoji,效果会更好。
抖音引流要靠 “钩子前置”。短视频前 3 秒必须抓住人,比如 “我用这个方法,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然后快速讲个小故事,最后说 “具体怎么做,公众号里有详细步骤,名字在屏幕下方”。抖音用户没耐心看长内容,把公众号当成 “深度内容承载地” 就好。
知乎是个被低估的引流平台。在相关话题下认真回答问题,比如你做职场号,就去答 “工作中遇到甩锅的同事怎么办”。回答里别直接放公众号,而是分享干货,结尾说 “我整理了一份《职场避坑指南》,需要的可以关注我公众号,回复‘避坑’领取”。知乎的权重高,很多回答能在百度上排到前面,相当于免费获得搜索流量。
跨平台引流有个忌讳,就是所有平台都发一样的内容。小红书用户喜欢看图文并茂的 “攻略”,抖音用户喜欢看有冲突的 “短视频”,知乎用户喜欢看逻辑严密的 “长回答”。得根据不同平台的调性调整内容形式,不然引流效果会大打折扣。
📌
用户裂变,让流量 “滚雪球”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公众号推流最高级的玩法,是让用户帮你带新用户,也就是裂变。
最简单的裂变就是 “转发领福利”。比如 “转发这篇文章到朋友圈,截图发给公众号,就能领《XXX 资料包》”。福利要真有价值,别搞些网上随便能搜到的东西。资料包、课程优惠券、行业报告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进阶一点可以做 “邀请关注” 活动。比如 “邀请 3 个好友关注,送你一本电子书;邀请 10 个,送一对一咨询”。设置阶梯奖励,让用户有持续邀请的动力。这个活动最好在粉丝群里推,群成员的带动作用比群发消息强得多。
现在很多人做裂变失败,是因为门槛太高。比如 “邀请 20 人关注才能领福利”,大部分用户看到就放弃了。不如把门槛降低,邀请 1 个人就给点小奖励,先让用户动起来。积少成多,效果反而更好。
裂变活动结束后,别光顾着看新增粉丝数。要统计哪些用户邀请的人多,这些人就是你的 “种子用户”。单独加他们好友,拉进核心粉丝群,以后有活动让他们先参与,裂变效果会越来越强。
我之前帮一个账号做裂变,就靠 “邀请 3 人领资料” 这个简单活动,3 天新增了 2000 多粉丝,而且这些粉丝的活跃度比普通粉丝高很多。因为是通过朋友推荐关注的,对账号的信任感本来就强。
📌
数据驱动优化,别凭感觉做事很多人做公众号,全凭感觉:“我觉得这篇内容会火”“我觉得用户喜欢这个话题”。其实数据不会说谎,学会看数据,才能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力。
后台有个 “用户分析” 很重要。看看你的粉丝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年龄多大,喜欢在什么时间段看文章。如果大部分是 90 后,内容风格就可以活泼点;如果多在晚上 8 点后阅读,就别选早上发推文。
“图文分析” 里的 “完读率” 是个关键指标。如果一篇文章的完读率低于 30%,说明内容有问题。看看用户一般读到哪里就退出了,那个地方是不是写得太枯燥,或者话题跑偏了。
“转发率” 比阅读量更重要。一篇阅读量 500 但转发率 20% 的文章,比一篇阅读量 2000 但转发率 5% 的文章更有价值。平台算法很看重转发行为,转发率高的文章,更容易进入推荐池。
定期做 “内容复盘”。每周挑出阅读量最高和最低的文章,对比它们的标题、开头、内容结构有什么不同。慢慢就能总结出自己账号的 “爆款规律”。比如我发现,带具体案例的文章比纯理论的文章,阅读量平均高 40%。
别害怕数据不好看。数据的作用不是打击你,而是帮你找到问题。我见过一个账号,刚开始每篇文章阅读量只有几百,后来通过持续分析数据,调整内容方向,3 个月后阅读量稳定在 5000 以上。
做公众号推流,最怕的就是 “等”。等平台给流量,等用户主动来,等爆款自己出现。现在的流量环境,早就不是 “酒香不怕巷子深” 了。
主动把内容做得更吸引人,主动激活沉睡的粉丝,主动到其他平台去找流量,主动让用户帮你传播,主动用数据优化方向。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但能坚持做下来的人不多。
那些现在还能把公众号做得风生水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不等不靠,自己创造机会。与其每天抱怨没流量,不如从今天开始,选一个方法试起来。哪怕只是优化一下标题,哪怕只在一个平台发了一篇引流文,都是在主动靠近流量。
流量从来不是等来的,是 “抢” 来的。你不主动,就只能看着别人把用户都抢走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