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同行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事儿?好多文笔特棒的文章,发出去就石沉大海,反倒是些看着不那么 “精致” 的文字,动不动就成了爆文。别纳闷了,这背后的道道,真不在文笔好坏上,关键是有没有摸透人性那点事儿。
✏️ 文笔再好,摸不透人性也是白搭
总有人把公众号爆文和文笔绑在一起,觉得非得辞藻华丽、句式优美才行。可你翻翻那些 10 万 + 的文章,有多少是靠华丽辞藻撑起来的?很少。相反,不少爆文的语言直白得像聊天,甚至有点 “土”,但就是能让人一口气读完,还忍不住转发。
就拿去年那篇《我月薪 3 千,却敢在一线城市活下去》来说,文笔真没啥特别的,就是平铺直叙讲自己的生活。可为啥火了?因为它戳中了太多在大城市挣扎的年轻人的心。这些人拿着不高的工资,每天算计着开销,文章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他们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再看看那些文笔极佳的散文,描写风景能让你仿佛身临其境,抒发情感能让你觉得意境深远。可这类文章在公众号上,能达到 1 万阅读量都算不错了。不是说写得不好,是因为它没和读者的人性需求挂上钩,读者看完觉得 “写得真好”,但不会有强烈的转发欲望,也不会觉得这篇文章和自己有啥密切关系。
文笔只是工具,能把人性洞察表达出来就行,太华丽反而可能成为阻碍。读者看公众号文章,不是来欣赏文学作品的,是来寻找共鸣、获取价值、满足好奇心的。要是只顾着炫文笔,忽略了这些,那文章肯定火不了。
🤝 人性里的 “共鸣点”,是爆文的发动机
人是群居动物,都怕自己是孤单的,都想找到和自己一样的人。公众号爆文往往就抓住了这一点,精准击中大众的 “共鸣点”。
就说亲子类公众号吧,有篇《辅导作业的妈妈,都是下凡的天使(也是魔鬼)》火得一塌糊涂。里面写辅导孩子写作业时的崩溃,一会儿河东狮吼,一会儿又心疼孩子,最后自己躲在厕所偷偷哭。这场景,哪个陪娃写作业的妈妈没经历过?文章一出来,妈妈们纷纷转发,说 “这就是我本人啊”。
还有职场类文章,《领导画的饼,我再也不想吃了》这篇,讲的是领导总是承诺升职加薪,却从不兑现,自己干得再多也没用。多少职场人在这篇文章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种被 “画饼” 的无奈和愤怒,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能引发共鸣的文章,就像在读者心里装了个扩音器,把他们藏在心里没说出来的话喊了出来。读者会觉得 “终于有人懂我了”,转发文章就成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好像在告诉别人 “我也是这样想的”。
❓ 好奇心,让读者忍不住点进来、读下去
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对未知的事情、秘密、反常的现象都想一探究竟。公众号爆文特别擅长利用这点,光是标题就能勾着你点进去。
“我那个年薪百万的同学,居然在偷偷捡垃圾”,看到这标题你不好奇吗?年薪百万和捡垃圾,这反差太大了,谁不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点进去一看,原来是同学用捡垃圾的方式减压,还顺便做公益,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有正能量,自然愿意转发。
还有些文章标题用 “揭秘”“真相”“原来” 之类的词,比如 “揭秘:网红奶茶店的后厨,居然是这样的”“原来,我们被骗了这么多年的护肤常识”。这些词就像钩子,一下子就勾住了读者的好奇心,让他们非点进去看看不可。
不光标题,文章开头也很重要。“那天,我在电梯里撞见了老板和一个陌生女人,他们的对话让我吓出一身冷汗”,这样的开头,谁能忍住不继续往下读?都想知道老板和陌生女人说了啥,后面发生了啥。
好奇心是驱动读者行动的重要动力,抓住它,文章就成功了一半。但要注意,不能光靠标题和开头骗点击,内容得对得起读者的好奇心,不然只会让人觉得被忽悠了,反而会反感。
🤑 贪婪心理,让读者觉得 “不看就亏了”
人都有点小贪婪,总想着占便宜、得好处。公众号爆文就很会利用这种心理,让读者觉得 “这篇文章不看就亏大了”。
“免费领取!100 本经典名著电子版,手慢无”,这样的文章谁能拒绝?免费的东西,还是经典名著,不领白不领。读者为了拿到这些资源,会赶紧点进去看怎么领取,甚至会转发到朋友圈,因为有些文章要求转发才能领取。
还有 “3 个方法,让你一个月瘦 10 斤,亲测有效”,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不用花钱,只要照着方法做就能瘦,谁不想试试?这类文章抓住了人们想不劳而获或者少付出多回报的心理。
利用贪婪心理的文章,给读者的感觉就是 “有便宜可占”。但要注意,不能过度承诺,要是说免费领取却设置各种障碍,或者说的方法根本没用,只会消耗读者的信任,下次就没人信了。
😨 恐惧心理,促使读者行动起来
恐惧是一种很强烈的情绪,能让人快速做出反应。公众号爆文会利用人们对健康、安全、失败的恐惧,促使他们阅读和转发。
“这些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肝,再不改就晚了”,看到这标题,谁不紧张?肝不好可不是小事,赶紧点进去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习惯,看完还会转发给家人朋友,提醒他们注意。
还有 “孩子吃了这个,差点没命!家长们一定要警惕”,家长对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最上心了,这种标题能瞬间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文章里讲的具体案例,会让家长们觉得这事就可能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转发就是在提醒身边的人。
恐惧能让人产生紧迫感,觉得必须马上行动。但用这种方式的时候,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能编造虚假信息,不然会引起恐慌,还会失去读者的信任。
🤔 怎么才能洞察人性?多观察、多思考
说了这么多,那到底怎么才能洞察人性呢?其实不难,就是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思考背后的原因。
你可以看看那些爆文,分析它们是怎么抓住人性的,读者在评论区说的话,往往能暴露他们的真实需求。比如一篇讲婆媳关系的爆文,评论区里很多人在吐槽自己的婆婆,这就说明婆媳矛盾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还可以多和不同的人聊天,听听他们的烦恼、欲望、想法。卖菜的阿姨可能会抱怨生意不好做,上班族可能会说压力大,学生可能会担心考试。这些都是人性的体现,都可能成为文章的素材。
洞察人性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积累。刚开始可能没那么准,但写得多了,观察得多了,自然就能摸到点门道。
做公众号,别再死磕文笔了。文笔好当然是加分项,但不是决定因素。真正能让文章火起来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抓住了人性,哪怕文字简单直白,也能写出打动人心的爆文。同行们,好好琢磨琢磨人性那点事儿,比埋头练文笔管用多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