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前必须做的 3 个灵魂拷问
别急着模仿别人的爆款。先花 3 天时间把自己摊开了揉碎了分析。打开手机备忘录,认真回答这三个问题,答案会帮你过滤掉 80% 错误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你能稳定输出什么内容? 不是说你偶尔能写一篇,而是能保持每周 3-5 篇的节奏。有人说自己会做饭,但让他连续一个月每天分享不同的家常菜做法,可能第二周就卡壳了。有人觉得自己擅长穿搭,可真要细化到通勤穿搭、学生党穿搭,才发现自己的衣橱根本撑不起内容库。稳定输出的核心是「素材储备量」,你手机里现在存着多少相关的照片、视频、灵感笔记?少于 50 条的领域,谨慎进入。
第二个问题:这个领域你能坚持 1 年吗? 小绿书的流量红利可能会迟到,但很少会缺席长期主义者。去年跟风做 “居家健身” 的账号,90% 在三个月内停更了。原因很简单,新鲜感褪去后,对着镜头做平板支撑变成了煎熬。问问自己,哪怕连续一个月没爆款、没涨粉,你还愿意每天花 2 小时研究这个领域吗?能让你坚持下去的,一定是超越流量之外的热爱 —— 可能是分享时的成就感,也可能是领域本身带来的成长。
第三个问题:你的内容能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别扯虚的。“分享美好生活” 这种定位等于没定位。用户刷小绿书是来解决问题的:早餐吃什么?粉底液怎么选色号?周末带娃去哪里玩?你的内容必须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击某个群体的具体痛点。比如同样是做职场内容,“教应届生写简历” 就比 “分享职场干货” 强 10 倍,前者能让目标用户一眼就知道 “这号对我有用”。
🎯 从 3 个维度锁定高潜力赛道
选赛道就像选停车位,既要自己好停,又要离目的地近。三个维度交叉验证,能帮你找到既适合自己又有潜力的领域。
用户需求强度看搜索量 打开小绿书的搜索框,输入你想做的领域关键词。比如 “考研英语”,看看下拉框里的联想词有哪些,排名越靠前说明需求越旺盛。点进去看 “热门笔记” 的发布时间,如果最近 30 天内还有大量高赞内容,说明这个赛道还在活跃期。再看笔记评论区,用户在问什么?“真题怎么刷”“作文模板好用吗”—— 这些高频问题就是你的内容切入点。记住,搜索量稳定且评论区有明确提问的领域,才是真需求。
竞争程度算 “万赞笔记比例” 同样搜关键词,统计前 30 条笔记里赞数过万的比例。如果超过 15 条都是万赞,说明头部账号已经形成垄断,新手很难突围。反过来,如果前 30 条里只有 5-8 条万赞,剩下的都是几千赞甚至几百赞,这种赛道就很有机会。还要看这些高赞账号的粉丝量,要是很多万赞笔记来自粉丝不足 1 万的小号,赶紧冲 —— 这说明内容质量比账号权重更重要,新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
变现潜力查 “商品笔记占比” 打开小绿书的 “好物” 板块,搜索你的目标领域。比如 “母婴玩具”,看看相关的商品笔记有多少,带货链接的点击量怎么样。再去 “蒲公英” 平台搜同类账号的报价,千粉账号能不能接到商单?报价是否符合你的预期?别迷信 “先涨粉后变现” 的说法,很多账号粉丝几十万,却因为定位太模糊接不到单。从起号第一天就要想清楚,你的内容能对接什么产品—— 是美妆护肤?还是课程服务?变现路径越清晰,后期越不容易迷茫。
📊 用数据验证定位的 5 个实操步骤
光靠感觉定赛道,就像闭着眼睛开盲盒。这 5 步数据验证法,能帮你把定位精准到 “具体人群 + 具体场景”。
第一步:扒 30 个同类账号的爆款选题 找 10 个头部账号(粉丝 10 万 +)、10 个腰部账号(粉丝 1-10 万)、10 个潜力账号(粉丝 1 万以内但近期有爆款)。把他们近 3 个月点赞过万的笔记标题抄下来,按关键词分类。比如 “职场” 领域可能会分出 “摸鱼技巧”“工资谈判”“副业赚钱” 等子话题。哪个子话题出现的频率最高,说明是市场验证过的安全区。
第二步:用 “用户画像三要素” 缩小范围 确定子话题后,进一步锁定人群。拿 “美妆” 举例,是 “学生党平价彩妆” 还是 “敏感肌护肤”?用年龄、消费能力、核心痛点三个要素画圈。比如 “25-30 岁职场女性 + 月消费 2000 元以内 + 熬夜后急救护肤”,这个画像比单纯的 “美妆” 精准 100 倍。去小绿书搜这些关键词组合,看看相关笔记的互动量 —— 如果 “25 岁熬夜护肤” 的笔记平均赞数比 “美妆” 高 30%,说明这个细分定位更有潜力。
第三步:测试 3 条差异化内容 别一上来就定死方向。写 3 条略有差异的笔记,比如同样是 “减脂餐”,一条侧重 “30 分钟快手做法”,一条侧重 “宿舍党无锅版”,一条侧重 “不挨饿的碳水搭配”。用相同的发布时间、相似的封面标题,观察哪条的完播率和互动率最高。完播率超过 60% 的内容方向,就是用户愿意买单的。如果三条数据都差,别死磕,换个赛道测试。
第四步:计算 “内容生产效率” 连续写 5 条同领域笔记,记录每条从构思到发布的时间。如果平均超过 3 小时,说明这个领域对你来说门槛太高。理想状态是 1-2 小时完成一条,既能保证质量,又能维持更新频率。有人觉得 “高质量内容必须花时间”,但小绿书的算法更偏爱 “稳定更新”,与其每周憋 1 条精品,不如每周更 3 条中等质量的内容。
第五步:看 “私信咨询量” 发布 10 条左右内容后,统计收到的私信。如果有用户问 “这个产品哪里买”“能不能多讲点 XX”,说明你的定位已经让用户产生了明确需求。反之,如果私信都是 “互关吗”“求赞”,就得重新审视定位 —— 你的内容可能没戳中用户的真实痛点。
🚫 新手定位最容易踩的 7 个坑
见过太多账号起号失败,不是内容差,而是定位时就埋下了雷。这 7 个坑,避开一个就能多 50% 成功率。
定位太宽泛,想讨好所有人 “分享一切美好”“什么都聊一点” 的账号,就像超市里的万能清洁剂,看起来用途广,实际上哪方面都不如专用产品。用户刷到你的笔记,不知道你到底擅长什么,自然不会关注。不如做 “专治敏感肌的护肤博主”“只教 0 基础学画画”,越具体的定位,越容易被精准用户记住。
盲目跟风热点赛道 看到 “AI 绘画” 火就冲进去,看到 “摆摊创业” 热就跟风做,结果往往是追涨杀跌。热点赛道的竞争最激烈,而且生命周期短。等你学会 AI 绘画的基础操作,可能这个风口已经过了。真正能做长久的,是那些 “长红赛道”—— 比如母婴、教育、职场,需求稳定且复购率高。
把 “兴趣” 当 “优势” 很多人说 “我喜欢旅行,就做旅行博主吧”,但喜欢旅行和能做好旅行内容是两回事。前者是消费行为,后者是生产行为。你能忍受为了拍一张照片,在零下 10 度的山顶等 2 小时吗?能每天花 3 小时整理攻略、回复评论吗?兴趣能不能转化成优势,就看你愿不愿意为它付出 “不享受” 的努力。
忽视 “地域 / 资源优势” 住在义乌的人去做 “奢侈品测评”,远不如做 “义乌小商品挖宝” 有优势。在高校旁边开服装店的,比单纯的 “穿搭博主” 多了 “货源实拍”“线下试穿” 的独特内容。你的物理位置、人脉资源、职业身份,都是别人抄不走的定位护城河。
定位和人设分裂 明明是普通上班族,非要装成 “月入 10 万的创业导师”;自己都没结婚,却教别人 “夫妻相处之道”。用户的眼睛很毒,这种分裂感会让信任感瞬间崩塌。不如真实一点 ——“95 后打工人,分享省钱小技巧”“新手妈妈,记录带娃踩坑日常”,真实的人设比完美的人设更有吸引力。
过早追求 “差异化” 新手常犯的错误是,刚入门就想 “做别人没做过的”。结果要么是内容太生僻没人看,要么是自己都撑不起这个差异化。正确的做法是:先模仿爆款结构,保证内容在 “安全区” 内有流量,再在细节上加入个人特色。比如大家都做 “早餐教程”,你可以突出 “南方人早餐吃什么” 这个地域差异,既安全又有辨识度。
忘了 “变现” 这根弦 有个美食账号,做了半年涨粉 5 万,全是分享 “米其林餐厅测评”,粉丝都以为博主是富二代。后来想接商单,发现没有平价食品品牌敢找他 —— 用户群体和变现路径完全错位。起号时就要想清楚,你的粉丝画像和目标客户是否匹配。学生党多的账号,接平价产品;宝妈多的账号,接母婴用品,这才是健康的变现逻辑。
🔄 定位不是一锤子买卖
别指望一次定位就能一劳永逸。小绿书的算法和用户偏好都在变,你的定位也得跟着动态调整。
发布 30 条内容后,做一次全面复盘。打开后台的 “笔记分析”,看哪类内容的 “涨粉率” 最高 —— 就是那条笔记带来的新增粉丝除以曝光量。比如 A 类笔记曝光 1 万涨粉 50,B 类笔记曝光 1 万涨粉 20,明显 A 类内容更能吸引精准粉丝,之后就可以多倾斜这类选题。
观察评论区的 “需求迁移”。去年做 “减肥餐” 的账号,今年发现评论区越来越多人问 “怎么吃才能不掉头发”,这就是信号 —— 用户需求从 “单纯减脂” 转向 “健康减脂”。及时调整内容方向,加入 “高蛋白防脱发食谱”,就能抓住新的流量机会。
每 3 个月做一次 “竞品对标”。看看头部账号在发什么,新冒出来的黑马账号有什么新玩法。不是让你抄袭,而是观察市场趋势。比如发现很多美妆博主开始做 “成分解析”,说明用户越来越理性,你的内容也可以从 “好物推荐” 转向 “成分科普”,提升专业度。
记住,好的定位就像穿鞋子,一开始可能有点磨脚,需要磨合调整,但最终一定要舒服且适合自己。别被 “完美定位” 绑架,先动起来,在实践中优化,比空想三个月更有用。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