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公众号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穿搭的都在说基础款叠穿,讲职场的全在聊沟通技巧,就连推荐书单的号,推来推去都是那几本畅销书。这种内容同质化的困境,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公众号失去读者。想要破局,就得做好差异化定位,在细分领域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为什么差异化定位是公众号的生死线?
打开微信订阅号列表,能存活 3 年以上的公众号,几乎都有一个共性 —— 读者能在 3 秒内说清 “这个号和别人不一样”。那些模糊不清的定位,比如 “分享生活好物”“聊聊职场感悟”,看似覆盖面广,实则像在大海里撒网,最后什么也捞不着。
读者关注一个公众号,本质是为了获取 “专属价值”。当你的内容和 100 个同类号重复度超过 80%,用户凭什么留在你这里?差异化定位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生存必需。就像奶茶店都在做珍珠奶茶时,有人专注做 “零卡糖奶茶”,有人专攻 “地域限定口味”,才能在红海里撕开一道口子。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新榜 2024 年的公众号生存报告显示,定位模糊的账号平均打开率不足 1.2%,而有清晰细分领域的账号,打开率能达到 5% 以上。后者不仅粉丝留存率高,商业合作报价也能比同类账号高出 30%-50%。
🎯找细分领域的三个实操步骤
第一步,从用户痛点反推。别盯着 “大家都在写什么”,而是想 “大家没写但用户急需的是什么”。比如职场领域,多数账号讲大厂晋升,可刚毕业的专科生更关心 “小公司生存技巧”;母婴领域,别人都在聊 0-3 岁育儿,单亲妈妈群体却在找 “一个人带娃的高效时间管理”。找痛点的关键是钻进用户社群,翻看母婴论坛的匿名提问,刷职场豆瓣小组的吐槽帖,把重复出现的问题记下来,这些就是细分领域的线索。
第二步,用关键词挖掘工具找蓝海。在 5118 或者百度指数里搜核心领域词,比如 “美食”,然后看相关的长尾词。当 “美食教程”“美食推荐” 的搜索量饱和时,“上班族 15 分钟快手菜”“宿舍电煮锅食谱” 这类长尾词可能还没人深耕。再看竞争度,用微信指数查这些词的公众号文章数量,如果搜索结果少于 5000 篇,同时月均搜索量超过 1 万,就是值得切入的细分市场。
第三步,结合地域或人群标签细化。同样是讲教育,“北京海淀学区房政策解读” 就比泛泛的 “教育资讯” 更精准;同样写健身,“产后妈妈盆底肌修复” 比 “女性健身” 更有针对性。有个做美妆的号,专门讲 “黄黑皮平价彩妆”,粉丝不到 5 万时,就接到了某国货彩妆的独家合作,因为她的用户画像太精准了,转化率比泛领域账号高 2 倍。
🚫避开同质化陷阱的四个判断标准
内容重合度超过 60% 就要警惕。如果你的文章里,80% 的观点能在另外三个同类号里找到,那说明定位已经模糊了。有个科技号原本写 “手机测评”,后来发现市场太挤,改成 “老年机测评 + 使用教程”,专门教爸妈怎么用智能手机,现在每篇文章的在看数稳定在 300+,而之前最多只有 50。
有没有独特的信息来源?比如写财经,别人都转载央行报告,你能不能采访到县域银行的信贷员?写娱乐,别人追热搜,你能不能联系到明星的中学同学?有个职场号的小编,每天下班都和小区门口的保安聊天,收集 “基层服务人员的职场故事”,这些一手素材让她的文章充满烟火气,粉丝说 “看她的号像在听身边人讲故事”。
用户能否用一句话说清你的特色?如果粉丝给朋友推荐时,需要解释三分钟 “这个号大概写什么”,说明定位太模糊。“专注于职场新人的 Excel 技巧” 就比 “职场干货分享” 好记,“教你用微波炉做甜品” 比 “美食教程” 更有记忆点。测试方法很简单,随机问 3 个粉丝 “你觉得我这个号和别的号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不一致就要调整。
是否能形成专属记忆点?比如排版,有的号每篇文末都附一张手画的思维导图;比如语言风格,有个情感号总用 “我二姨家的表妹” 开头讲案例;比如互动方式,每周三让粉丝发 “自己做的黑暗料理”,小编来点评。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却能让用户在众多公众号里一眼认出你。
💡绑定个人特质做 “人格化定位”
很多人忽略了,运营者自身就是最大的差异化。有个职场号小编以前是护士,她写 “医院职场生存法则”,比如 “怎么和难缠的患者沟通”“夜班护士的护胃指南”,这些内容其他职场号根本写不出来。她的签名是 “从护士站到写字楼,我懂职场里的那些难”,粉丝黏性特别高。
语言风格也能成为壁垒。同样是写历史,有人用说书人的口气,有人像在讲脱口秀。有个讲古诗词的号,小编是个 95 后,总用 “这个诗人其实很叛逆”“这两句诗翻译过来就是‘我太难了’” 这样的口语化表达,反而吸引了很多中学生粉丝,家长们说 “孩子现在背古诗比玩游戏还积极”。
价值观输出要一致。比如做亲子号,如果你主张 “快乐教育”,就别今天写 “别逼孩子学习”,明天又转 “衡水中学作息表”。有个母婴号坚持 “不鸡娃”,经常分享 “带娃去公园观察蚂蚁”“和孩子一起拆旧玩具” 这类内容,虽然粉丝增长慢,但后台留言全是 “终于找到同频的妈妈了”,商业化时也吸引到了主打 “自然教育” 的品牌合作。
🔄动态调整定位的三个信号
数据不会骗人。如果连续 3 个月,粉丝增长速度下降 50%,或者点开率低于 2%,可能是定位出了问题。有个旅行号原本写 “全球小众景点”,后来发现粉丝里 70% 是学生,消费能力有限,改成 “大学生穷游攻略”,主打 “500 元玩转周边城市”,调整后第二个月,粉丝增速就回升了。
用户反馈集中指向某个方向。如果后台总有粉丝问 “能不能多写写 XXX”,而且这类留言超过每周 20 条,就要重视。有个美食号经常收到 “能不能讲下怎么做宝宝辅食” 的留言,后来开辟了 “1 岁 + 宝宝辅食” 专栏,现在这个专栏的阅读量比主栏目还高,还衍生出了付费食谱手册。
同行开始模仿你的时候。当你发现有 3 个以上的号开始抄袭你的选题甚至排版,说明你的细分领域已经被盯上了。这时候可以再往下挖一层,比如从 “职场穿搭” 到 “体制内职场穿搭”,再到 “基层公务员穿搭指南”,每挖深一层,就能筛掉一批跟风者。
做公众号就像开小店,在满大街都是服装店的时候,你开一家 “胖 mm 服装店”,生意反而可能更好。差异化定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试错、调整,但只要找到那个 “别人没做到,而你能做好” 的点,就不用担心内容同质化 —— 因为你已经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建立了别人拿不走的优势。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