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最忌讳的就是 “想到啥发啥”。我见过太多账号,今天追热点写娱乐八卦,明天突然发职场干货,后天又转成情感鸡汤。结果呢?粉丝画像乱成一锅粥,阅读量上不去,更别说变现了。定位,其实就是给你的公众号安个 “身份证”,让用户一眼就知道你是谁、能给 TA 带来什么。这步要是走歪了,后面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功夫。
🎯 先搞懂:为什么定位是公众号的 “生死线”?
你可能会说,我就是随便发发,记录生活不行吗?当然行,但如果想让公众号有影响力、能变现,没定位绝对玩不转。
用户刷公众号的时间就那么点,他们关注一个号,是因为这个号能持续提供 TA 需要的价值。比如有人关注 “丁香医生”,就是奔着靠谱的健康知识去的;有人看 “深夜发媸”,就是喜欢那种犀利又接地气的时尚解读。要是这两个号突然换着发内容,你觉得粉丝会买账吗?
从运营角度看,定位清晰的号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推荐。微信的搜一搜机制,会根据账号的垂直领域给内容加权。你专注写职场,那用户搜 “职场沟通技巧” 时,你的文章就比那些今天写职场明天写美食的号更容易被搜到。
更现实的是变现。广告商找合作,首先看的就是你的粉丝匹配度。一个专注母婴领域的号,接母婴产品广告顺理成章,报价也高。但要是你的号粉丝啥年龄段都有,产品方根本不敢投,怕钱打水漂。
👥 用户定位:先搞清楚 “谁会来看你”
用户定位不是拍脑袋想 “我觉得年轻人会喜欢”,而是要像侦探一样,一点点挖出目标人群的真实画像。
从 “基本盘” 入手:年龄、性别、地域这些硬数据必须明确。比如你想做美妆内容,是给大学生做平价彩妆推荐,还是给职场女性讲高端护肤?这俩人群的需求天差地别。大学生可能更在意 “50 元以内的口红”,职场女性更关心 “抗初老精华怎么选”。地域也很关键,北方用户可能更关注冬季保湿,南方用户则对控油产品需求更高。
深挖 “行为习惯”:他们平时刷公众号的时间集中在什么时候?是早通勤的地铁上,还是晚上睡前?早通勤适合发短平快的干货,睡前可能更愿意看有点深度的故事。他们除了看公众号,还会逛哪些 APP?玩小红书的和刷抖音的,对内容形式的偏好完全不同。
找到 “痛点和欲望”:这是用户定位的核心。痛点是他们 “害怕什么、困扰什么”,欲望是他们 “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比如做职场号,用户的痛点可能是 “被领导 PUA 怎么办”“跨部门沟通总吵架”,欲望可能是 “3 年之内升职”“跳槽薪资翻倍”。你的内容能解决痛点、满足欲望,用户才会留下来。
怎么获取这些信息?刚起步没粉丝的时候,可以去同类账号的评论区逛,看看粉丝都在聊什么;也可以在知乎、豆瓣的相关小组发个简单的问卷,比如 “你最想在公众号上看到什么内容?” 有了第一批粉丝后,直接在公众号发投票,或者私信几个活跃粉丝聊聊,效果更直接。
📝 内容定位:让用户知道 “你能给什么”
内容定位必须跟用户定位绑在一起,就像钥匙和锁。用户是谁、需要什么,你的内容就该是什么。
先确定 “核心领域”:别贪多,选一个你最擅长、又有市场的领域深耕。比如你懂心理学,那就专注 “心理学干货”,别一会儿加情感挽回,一会儿又掺职场人际。我见过一个号,原本只写 “猫咪饲养指南”,粉丝涨得慢但很精准。后来想扩大受众,加了狗狗内容,结果猫咪粉丝觉得 “不纯粹”,狗狗粉丝又觉得 “不够专业”,两边不讨好。
打造 “差异化标签”:同一领域的号太多了,凭什么用户要关注你?得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都是写美食,“日食记” 靠治愈系视频和精致画面出圈,“菜菜美食日记” 则主打 “懒人快手菜”。你的特色可以是 “更接地气的语言”,比如用方言讲职场;也可以是 “独特的视角”,比如从历史角度解读现代职场规则。
规划 “内容形式”:图文是基础,但现在光靠图文很难留住人。可以试试 “图文 + 短视频”,比如讲穿搭,图文详细说搭配逻辑,短视频拍上身效果。或者 “干货 + 问答”,每周固定一天回复粉丝问题,增加互动感。记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别为了追潮流硬上不适合的形式。比如你写哲学思辨类内容,用短视频就不如长图文来得透彻。
建立 “内容日历”:把内容分类,保证更新的节奏感。比如职场号可以这样安排:周一发 “一周职场心态调整”,周三发 “具体技能教程”(如 PPT 制作、会议发言),周五发 “真实职场故事”。这样用户形成期待,到点就会来看。
📊 执行:定位不是 “一锤子买卖”,要边做边调
定好位不是万事大吉了,得落地执行,还得根据数据反馈随时调整。
先做 “最小可行性测试”:别一上来就铺天盖地发内容。选 3-5 个你觉得最能代表定位的选题,集中一周发出去,看看数据。比如你定位 “宝妈育儿干货”,发了 “0-1 岁宝宝辅食添加表”“新手妈妈情绪调节法”“婴儿湿疹怎么办”,哪篇阅读量、在看数、转发率高,就说明这个方向更受用户欢迎。
盯着 “后台数据” 看门道:微信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分析” 和 “图文分析” 是宝藏。用户分析里,看看新增粉丝的性别、年龄、地域是不是跟你预想的一致。如果差太多,就得想是不是内容跑偏了。图文分析里,重点看 “完读率”,要是低于 30%,可能是标题没吸引力,或者内容太啰嗦。“转发率” 高的文章,说明戳中了用户的分享欲,这类选题可以多做。
别怕 “小范围调整”:如果数据一直不好,别死扛。比如你原本想做 “高端旅行攻略”,但发现粉丝更爱看 “穷游技巧”,那就可以慢慢往这个方向偏。调整的时候别太激进,一点点改,观察数据变化。我有个朋友,原本做 “职场穿搭”,发现粉丝总问 “面试妆容怎么化”,就增加了美妆内容,现在变成 “职场形象管理”,粉丝反而更活跃了。
🌟 成功案例:他们是怎么靠定位出圈的?
看看别人的成功经验,能少走很多弯路。
“书单来了” 这个号,定位特别清晰:给没时间选书的人推荐好书。用户就是那些想读书但不知道读什么的上班族、学生。内容形式很固定,每周推几本书,每本都讲清楚 “适合谁读”“为什么值得读”,语言轻松,还会穿插书中的金句。就靠这个精准定位,积累了千万粉丝。
“咪蒙” 虽然争议大,但早期定位很成功。她瞄准的是 “都市年轻女性”,内容直击她们的情感痛点和职场焦虑,语言犀利、情绪化,特别容易引发共鸣和转发。后来的 “李尚龙”,则专注 “大学生和职场新人”,用故事讲成长,定位也很明确。
这些号的共同点是: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服务谁、提供什么,并且坚持下去。
定位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在要花时间调研、试错;简单在只要抓住 “用户需要什么,你能提供什么” 这两个核心,就不会偏得太远。别想着讨好所有人,能把一小群人的需求满足到极致,你的公众号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