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类公众号:在细腻共情中找到独特坐标
“十点读书” 的差异化藏在细节里。别的情感号总爱揪着悲伤故事反复说,它不这样。每晚十点准时推送,这个时间卡点本身就是个信号 —— 告诉你该放下手机里的工作消息,跟自己的情绪好好待一会儿。
内容规划更绝。它不只会写 “他不爱你了怎么办” 这种老生常谈,还会把情感和个人成长绑在一起。比如写婚姻故事,会顺带聊女性如何在关系里保持独立;讲友情矛盾,会延伸到如何建立健康的社交边界。读者看完不光能共情,还能带走点实在的思考。
“夜听” 另辟蹊径。创始人刘筱的声音成了最大标签,别人用文字堆情绪,它用音频筑场景。深夜里点开推送,那把低沉的男声像在耳边说悄悄话,这种沉浸式体验是纯文字号比不了的。
内容上专打 “短平快”。每期就讲一个核心观点,配上一段应景的音乐,3 分钟就能听完。现代人没时间读长文,这种轻量化的情感补给刚好戳中痛点。而且它特会抓当下人的情绪波动,加班夜会说 “你已经很努力了”,失恋时会讲 “离开错的人才会遇见对的”,精准得像装了情绪雷达。
💡 知识干货类公众号:用专业度筑起信任壁垒
“丁香医生” 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当普通健康号。它敢直接怼谣言,比如 “隔夜水不能喝”“坐月子不能洗头”,每次都甩出处方级别的论据,背后是几百位三甲医生组成的内容团队在撑腰。这种 “科学打假” 的定位,让它在一堆养生鸡汤号里瞬间立住脚。
内容规划像做产品一样精细。会把复杂的医学知识拆成 “健康清单”“避坑指南”,比如《一张表看懂所有退烧药》《体检报告上的这 5 个词不用怕》。普通人拿到体检单犯懵的时候,翻到它的文章就能找到答案。而且定期整理 “谣言合集”,读者转发到家庭群里特有面子,自带传播属性。
“得到” 的定位是 “知识服务平台”,但公众号做得很克制。不搞大而全的知识堆砌,只聚焦 “碎片化学习” 场景。上班路上、排队时打开,5 分钟就能学个小知识点。
它的内容规划有个小心机 —— 把课程内容拆成 “知识点切片”。比如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会提炼出 “为什么学区房那么贵” 这种生活化的问题,用几百字讲透一个原理。还会定期推送 “认知升级清单”,把不同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让读者觉得 “每天看 5 分钟,自己真的在进步”。
🔍 垂直领域类公众号:把小众做到极致就是大众
“36 氪” 在科技创业领域的定位太精准了。早期别人都在报大公司新闻,它专盯初创企业。哪家公司拿到了融资,哪个商业模式有新意,它总能第一时间挖出来。创业者想找行业动态,投资人想找项目,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内容规划有套 “组合拳”。早间推 “行业早报”,汇总昨夜今晨的关键消息;中午发 “深度报道”,解析某个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晚上更 “投融资速递”,列清楚当天的钱都去了哪里。整个节奏就跟着创投圈的生物钟走,用户养成习惯后,一天不看就觉得错过了什么。
“日食记” 把美食号做成了 “生活美学号”。别人教做菜只讲步骤,它会把厨房变成治愈场景。镜头里咕嘟冒泡的汤,窗外飘落的秋叶,加上创始人姜老刀的猫 “酥饼大人” 偶尔入镜,看它的文章像在看一部治愈系短片。
内容上不贪多,每周就更新几道菜,但每道都有 “记忆点”。比如 “深夜食堂系列”,一道简单的葱油面,会配上 “加班晚归,一碗热面就是最好的安慰” 这样的文字。读者学做菜的时候,还能顺带 get 生活仪式感,这种 “美食 + 情感” 的复合定位,让它从美食号里跳了出来。
🎭 娱乐八卦类公众号:在信息洪流中锚定独特视角
“毒舌电影” 的差异化是 “敢说真话”。别人写影评要么夸上天,要么骂得没道理,它不这样。会从剧情逻辑、人物塑造、行业现象多个角度拆解,比如评《流浪地球》,不光说特效多牛,还分析它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意义;聊《甄嬛传》,能挖出 “职场生存法则”。
内容规划很懂 “时效性” 和 “长尾效应”。新片上映当天必出影评,赶上节假日推 “影单合集”,比如《春节宅家必看的 10 部喜剧》。更绝的是老片重评,《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 20 周年时,它写了篇《为什么我们永远爱这个杀手》,勾起一堆人的回忆杀,阅读量轻松 10 万 +。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现已更名)早期靠 “粉丝爆料” 起家,定位 “让粉丝当主角”。别人的八卦都是小编写的,它会把粉丝的爆料整理成 “会长手记”,还会邀请粉丝参与投票 “你最想知道哪个明星的八卦”。
内容上专抓 “大众好奇但没人说的点”。比如 “明星机场街拍是怎么来的”“综艺节目里的 CP 是真的吗”,用讲故事的方式拆解娱乐圈规则。粉丝看完觉得 “原来背后是这么回事”,还会主动分享给朋友,形成 “爆料 - 解读 - 传播” 的闭环。
🎯 总结:大号定位的 3 个共通逻辑
所有能跑出来的大号,都不是 “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 “用户需要什么我就提供什么”。“十点读书” 看透了现代人的情感焦虑,“丁香医生” 抓住了大家对健康知识的渴求,“36 氪” 瞄准了创投圈的信息差。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比盲目追热点靠谱一百倍。
差异化不是标新立异,而是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夜听” 用声音做情感号,“日食记” 用美学做美食号,都是在同一个赛道里找到了别人没做的细分领域。哪怕是同一个主题,换个角度、换种形式,就能做出不一样的东西。
内容规划要像 “打组合拳”,既要有稳定输出的 “常规动作”,也要有应对变化的 “灵活招式”。“36 氪” 的早报、深度、速递是常规动作,突发融资事件时的紧急报道是灵活招式;“毒舌电影” 的新片影评是常规动作,节日影单是灵活招式。这样才能让用户既觉得 “靠谱”,又能时常有 “新鲜感”。
做公众号就像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对了地方,别人才能一眼看到你。这些大号的案例告诉我们,定位不用多复杂,关键是想清楚 “我能给什么”“别人给不了什么”,然后把这点做到极致。剩下的,交给时间和持续的内容打磨就好。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