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做起来的始终是少数。你有没有发现,很多账号更新了大半年,粉丝还是停留在四位数,打开率常年低于 3%。问题往往出在起点 ——运营前没把内容定位和用户定位掰扯清楚。这就像盖房子不打地基,看着热闹,风一吹就塌。
📌 为什么这两个定位能决定生死?
现在的公众号生态早就不是 “随便写写就能火” 的年代了。截至去年,微信公众号的活跃账号已经超过 3000 万,用户日均阅读时长却在逐年下降。你发的内容如果抓不住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就会瞬间淹没在信息流里。
内容定位决定了账号的 “辨识度”。用户关注一个号,本质是因为 “这个号能持续提供我需要的东西”。可能是职场干货,可能是情感陪伴,也可能是搞笑段子。如果今天发美食,明天发职场,后天发娱乐,用户根本记不住你,更别说养成阅读习惯。
用户定位则决定了内容的 “精准度”。同样是讲育儿,写给 0-3 岁宝妈和写给 6-12 岁宝妈的内容,在侧重点、语言风格、解决的问题上完全不同。搞不清谁在看,内容就像打靶没瞄准,白费力气。
见过太多人开号时的心态:“我什么都能写,应该能吸引更多人吧?” 结果恰恰相反。模糊的定位只会让用户觉得 “这个号跟我没关系”,自然不会停留。
🔍 内容定位:先找到自己的 “不可替代性”
内容定位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满足三个条件:你擅长的、用户需要的、能持续产出的。三者缺一不可。
先盘点自己的核心优势。有人说 “我好像没什么特别擅长的”,这不可能。你可能是宝妈里最懂儿童心理学的,是程序员里最会做饭的,是教师里最擅长理财的。把 “领域 + 细分技能” 组合起来,就是你的独特标签。比如 “职场妈妈的时间管理” 就比单纯的 “职场干货” 或 “育儿经验” 更有辨识度。
接着要验证市场需求。打开微信指数,搜搜你想做的关键词,看看日活指数有多少。如果某个方向的指数持续走低,或者已经被头部大号垄断,就得谨慎。也可以去知乎、小红书看看相关话题的讨论度,用户在问什么问题,抱怨什么痛点,这些都是内容的切入点。
然后确定内容形式和风格。是纯文字干货,还是漫画图解?是严肃专业,还是轻松幽默?形式要跟内容匹配,风格要保持统一。比如做财经内容,过于娱乐化会让人觉得不专业;做亲子内容,太严肃又会失去亲和力。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 “可持续性”。有人一时兴起做了几期深度访谈,后面找不到嘉宾就断更了;有人想做测评号,买样品的钱跟不上就停更了。内容定位必须在你的能力和资源范围内,别一开始就给自己设太高的门槛。
🎯 用户定位:别想着 “讨好所有人”
用户定位的核心是 “精准”。你要想清楚:你的读者是谁?他们多大年纪?在什么城市?做什么工作?有什么困扰?每天关注什么?
画用户画像的时候,越具体越好。不要说 “我的读者是年轻人”,而是 “22-28 岁,一二线城市上班族,月收入 5k-12k,租房住,下班喜欢刷短视频,想省钱又怕降低生活质量”。画像越细,你写的内容就越能戳中他们。
怎么找到这些信息?如果是新号,可以先从身边人入手。你的目标用户跟哪些朋友重合?去跟他们聊聊天,问问他们平时看公众号会关注什么,对什么内容会主动转发。如果已经有少量粉丝,看看后台的用户分析,性别、年龄、地域分布都能给你线索。
还要搞清楚用户的 “真实需求”。他们说想要 “赚钱方法”,可能其实是 “想摆脱月光”;他们说想要 “育儿技巧”,可能其实是 “想缓解育儿焦虑”。表面需求背后的情绪和动机,才是内容能产生共鸣的关键。
别担心定位太窄会流失用户。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与其在模糊的定位里挣扎,不如抓住一小群人,让他们成为你的忠实粉丝。1000 个铁杆粉丝带来的价值,远超过 10000 个泛泛之交。
🤝 让内容和用户定位形成 “闭环”
内容定位和用户定位不是孤立的,得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用户的需求决定内容的方向,内容的输出又会吸引更精准的用户,形成正向循环。
怎么判断两者是否匹配?看数据。如果你的内容是写给 “刚毕业的职场新人”,但后台数据显示 30 岁以上的读者占比超过 60%,就得反思是不是内容太 “老成” 了。如果某篇文章的打开率特别高,看看它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能不能复制这种成功。
还要注意 “动态调整”。用户在成长,需求会变;市场在变化,热点会换。半年或一年要回头看看,你的定位是否还跟用户需求匹配。比如做考研内容的号,每年的备考重点都会变,用户关注的问题也会不同,内容必须跟着调整。
最忌讳的是 “自嗨式创作”。有些人写的内容全是自己感兴趣的,完全不管用户要不要看。记住,公众号是写给读者的,不是写给自己的。每次写之前多问一句:这篇文章能帮到我的用户吗?他们会愿意转发吗?
💡 避开定位时的几个 “坑”
很多人在定位时容易犯这些错误,一定要避开:
定位太宽泛。“分享生活”“干货聚集地” 这种定位等于没定位。用户根本不知道你能给他们什么,自然不会关注。
频繁换定位。这个月做美食,下个月做旅行,再下个月做职场。用户会觉得你很不稳定,难以建立信任。
忽略差异化。别人写什么你也写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差异化就等于没有存在的必要。
不考虑变现路径。虽然一开始不用急着赚钱,但定位时要想清楚未来怎么变现。做职场内容的号,后期可以接课程推广;做母婴内容的号,后期可以带货。如果定位的领域完全没有变现可能,很难长期坚持。
定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但一开始想清楚,能让你少走 90% 的弯路。做公众号就像开实体店,先想清楚卖什么(内容定位),卖给谁(用户定位),再装修开店(搭建账号),生意才能慢慢做起来。
别总想着 “先做起来再说”。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花一周时间把这两个定位想透彻,比盲目更新一个月更有用。
最后想说,公众号的竞争确实激烈,但只要你能精准定位,持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总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毕竟,再小的群体,也有自己的需求;再细分的领域,也有做得好的账号。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想清楚 —— 你要为谁,提供什么价值。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