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逻辑:别人贪大求全,他偏选 "窄门"
做公众号的人太多了。打开微信,随便一刷就是各种职场号、情感号、美食号。但你发现没有,那些喊着 "覆盖全人群" 的号,往往死得最快。
这个案例里的主角,叫阿凯(化名),95 后。他一开始也犯过同样的错。去年 3 月,他做了个泛职场号,今天写简历技巧,明天聊副业赚钱,后天又扯职场人际关系。一个月下来,粉丝才 200 多,全是亲戚朋友凑数的。
转折点在 4 月。他偶然发现,自己合租的三个 00 后大学生,天天在宿舍讨论 "怎么赚点奶茶钱"。有个女生说 "想做小红书,但不知道发什么",另一个男生抱怨 "家教中介抽成太狠,时薪 30 块到手只剩 20"。这些对话像警钟一样敲醒了他 ——泛职场号的对手是千万个大号,不如盯着一个细分群体往深扎。
他最终把定位锁在 "00 后大学生副业指南"。这个定位妙在哪?首先,人群够窄,精准到 "00 后"+"大学生",排除了已经工作的 95 后,也排除了初中生高中生。其次,需求够硬,大学生想赚钱的欲望,比职场人还迫切,而且试错成本低,愿意为信息买单。最后,竞争够小,当时做大学生副业的号不少,但专门针对 00 后的几乎没有 —— 这代人从小接触互联网,对副业的认知和 80、90 后完全不同。
很多人做定位喜欢搞 "大而全",觉得受众越多机会越多。但公众号的逻辑恰恰相反:在流量红利见顶的时代,窄门里才有红利。阿凯后来算过一笔账,全国 00 后大学生约 1800 万,哪怕只触达 1%,都是 18 万用户,足够撑起一个能赚钱的号了。
📝 内容策略:不是写你想写的,是写用户 "搜着找" 的
定位定好了,内容怎么出?阿凯没急着动笔,先做了件事:蹲点。
他混进了 20 多个 00 后大学生群,每天翻聊天记录。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学生聊副业,问的问题特别具体,"小红书无货源开店需要交保证金吗?"、"拼多多砍一刀能赚多少钱?"、"抖音全民任务一天能做几次?"。这些带着 "?" 的句子,后来都成了他的标题。
他的第一篇爆款文,标题是《00 后别再做问卷星了!这 3 个副业一天赚够饭钱,亲测提现到账》。内容很简单,就是拆解了三个大学生能做的小副业:抖音特效师、百度地图淘金、支付宝云客服。每个项目都写清楚操作步骤、时薪范围、坑点在哪。发布第三天,阅读量突然从几百涨到 5000+,涨粉 200 多。
这篇文能爆,有个关键技巧:用 "具体数字" 替代模糊描述。比如不说 "能赚钱",而是 "时薪 25-40 元";不说 "容易做",而是 "每天花 1 小时,周末可翻倍"。00 后对这种确定性的信息毫无抵抗力。
他还搞了个 "反常识" 操作:每周三固定发 "避坑文"。比如《被小红书培训割了 300 块后,我整理出 00 后副业防坑指南》,把自己和粉丝踩过的坑全抖出来。有人劝他,老是说负面的会影响转化。但数据告诉他,发避坑文的那几天,公众号的留存率反而比发干货文时高 15%。
后来他总结出一个公式:爆款内容 = 精准人群 + 具体需求 + 可验证结果。他的每篇文都带着这三个要素,比如《计算机专业 00 后必看:这 2 个线上兼职,既能练技术又能赚钱》,人群(计算机专业 00 后)、需求(练技术 + 赚钱)、结果(附同学的收入截图)全齐了。
📈 用户运营:不是拉新越多越好,是 "对的人" 越多越好
阿凯的涨粉路径,和很多人不一样。他不搞互推,也不买流量,就靠两种方式:内容引流 + 私域沉淀。
他发现,00 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微信,就是小红书和抖音。所以每篇公众号文章写完,他都会拆成 10 条小红书笔记。比如一篇讲 "大学生如何做校园代理" 的文,会拆成 "校园代理怎么找靠谱上家"、"第一次做代理该选什么产品"、"怎么和商家谈分成" 等系列笔记。每条笔记末尾都引导 "完整避坑指南在公众号 XXX"。
这种 "内容拆解分发" 的方式,让他的公众号在 3 个月里,从 0 涨到了 8000 粉丝。更关键的是,这些粉丝的精准度极高 —— 后台数据显示,92% 的用户年龄在 18-22 岁,87% 的用户地域是高校集中的城市。
光拉新还不够,他把粉丝导流到微信群。但不是一个大群,而是按 "副业类型" 分了 5 个群:线上兼职群、校园创业群、技能变现群、自媒体入门群、羊毛党交流群。每个群有不同的运营策略,比如线上兼职群每天发 3 个经过验证的兼职信息,技能变现群每周组织一次 "技能交换会"。
群里有个细节特别值得说:他从不主动发广告。而是让用户自己分享赚钱经历。比如有人通过他的文章赚到了钱,就在群里晒截图,他看到了就给发个小红包鼓励。这种 "用户证言" 比任何广告都管用,很多观望的人就是看到别人的真实反馈才决定付费的。
💰 变现设计:别等粉丝多了再想,从第一天就植入变现钩子
很多人做公众号的误区是:先涨粉,再变现。阿凯反着来:从注册公众号的第一天,就想清楚怎么赚钱。
他的变现路径很清晰,分三级:
第一级:低价引流产品。9.9 元的《00 后副业避坑手册》,内容是他整理的 50 个常见骗局和防范方法。这个手册不赚钱,主要是筛选精准用户 —— 愿意花 9.9 元买信息的人,付费意愿比免费用户高 10 倍以上。
第二级:中端服务。399 元的 "副业陪跑营",为期 1 个月。提供三项服务:每周 1 次直播答疑、专属兼职信息推送、一对一副业方向诊断。这个产品推出第一个月就卖了 120 份,光这一项就收入 4.78 万。
第三级:高端定制。针对有一定基础的粉丝,推出 1980 元的 "校园创业孵化计划"。他会根据学生的学校、专业、资源,量身设计校园创业项目,比如帮艺术生设计 "校园摄影工作室" 的启动方案,帮商科生对接本地商家的校园推广合作。这个产品虽然贵,但 3 个月也卖了 20 多份。
为什么他的变现能这么顺利?核心是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设计得好。从 9.9 元到 1980 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消费升级路径。而且每个产品都解决了用户的具体问题,不是虚无缥缈的 "课程"。
比如陪跑营里有个学员,是二本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阿凯根据她的情况,建议她做 "大学生英语简历翻译",还帮她设计了定价策略和推广方法。一个月后,这个学生靠翻译简历赚了 3000 多块,比她的生活费还多。这种 "看得见的效果" 让老学员的转介绍率高达 35%。
🚫 避坑指南:这 3 个定位雷区,比内容差更致命
最后,必须说说阿凯踩过的坑,这些教训比成功经验更值钱。
第一个坑:定位太 "飘",不够具体。他一开始想做 "年轻人赚钱指南",结果写出来的内容既不像给大学生看的,也不像给职场新人看的。后来把 "年轻人" 锁定为 "00 后大学生",内容一下子就有了针对性。记住,定位时一定要能清晰描述出 "你的用户每天在想什么、做什么"。
第二个坑:盲目追热点,偏离定位。有段时间 "摆地摊" 特别火,他跟风写了篇《大学生摆地摊月入过万?真相是...》。虽然阅读量很高,但后台数据显示,这篇文带来的粉丝,后续留存率只有 18%,远低于平均水平。因为这些人只是好奇摆地摊,并不是他的目标用户。
第三个坑:变现太急,伤害信任。他在粉丝刚到 3000 的时候,接了个校园贷的广告,虽然赚了 500 块,但当天就掉了 100 多个粉,群里骂声一片。从那以后,他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所有广告必须先自己验证,而且和 "大学生副业" 强相关。哪怕钱少点,也不能砸了招牌。
这个案例最值得借鉴的,不是 "3 个月变现 10 万" 这个结果,而是他把 "精准定位" 做到了极致。从人群筛选到内容制作,从用户运营到变现设计,每一步都围绕 "00 后大学生副业" 这个核心。现在做公众号,早就不是 "内容为王" 的时代了,而是 "定位为王"—— 你能清晰地说出你的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你就能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