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知道,内容是核心。但很多人写着写着就乱了 —— 今天发职场干货,明天发生活感悟,后天又转热点八卦。结果粉丝看得迷糊,自己找素材也累得够呛。其实问题出在根上:内容定位没做清楚。定位就像指南针,它不光决定你要给用户提供什么价值,更直接框定了你的素材库该往哪攒,选题该往哪挖。
📌 先搞懂:内容定位到底定的是什么?
很多人以为定位就是 “我要写职场”“我要写美食”,这太浅了。真正的内容定位,是明确 “你是谁、写给谁看、解决什么问题” 这三个核心问题的组合。
你是谁 —— 是职场老司机还是新手妈妈?是专业营养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你的身份决定了内容的视角和可信度。写给谁看 —— 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职场中层?是宝妈还是独居青年?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才是内容的起点。解决什么问题 —— 是帮他们省时间、学技能,还是缓解焦虑、找乐子?这三个问题想不清楚,素材和选题就容易变成 “大杂烩”。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美食,“上班族便当指南” 的定位就很清晰 —— 身份是懂职场的美食爱好者,写给带饭上班族,解决 “没时间做饭又想吃得健康” 的问题。那它的素材肯定要围绕 “快速备菜”“冰箱收纳”“低成本营养搭配”,选题也会往 “30 分钟搞定一周便当”“带饭不翻车的 5 个技巧” 上靠。要是定位模糊成 “分享美食”,素材可能今天是米其林探店,明天是农村大席菜,粉丝根本留不住。
定位还有个关键作用:帮你在信息爆炸里找到差异化。现在公众号太多了,同个领域挤了上百上千个号。你的定位越具体,就越容易让用户记住。比如都是写育儿,“0-3 岁宝宝睡眠训练” 就比 “育儿知识分享” 更有针对性,素材和选题也能更聚焦,反而更容易做出特色。
🎯 定位清晰了,素材库才不会变成 “垃圾场”
素材库是内容的弹药库,但如果没有定位当筛选标准,攒的素材只会越来越多,用的时候却找不到能用的。见过不少运营者的素材文件夹,里面堆满了公众号文章、短视频脚本、热点截图,真要写稿时,翻半天也挑不出合适的 —— 这就是没按定位筛选的后果。
定位会帮你划清素材的 “纳入线” 和 “排除线”。比如定位是 “中小商家线上运营”,那素材纳入线就是 “私域引流技巧”“美团店铺优化”“低成本推广方法”;排除线就是 “大企业品牌战略”“线下门店装修” 这类和中小商家需求关联不大的内容。这样攒素材时,看到一篇讲 “朋友圈卖货话术” 的文章,你会立刻存起来;看到讲 “品牌代言人怎么选”,就知道和定位无关,直接划过就行。
不同定位的素材库,攒素材的渠道也完全不同。
如果是垂直干货类定位(比如 “Python 入门教程”“会计考证干货”),素材主要靠专业资料 —— 教材、行业报告、权威平台的教程(像中国大学 MOOC、B 站专业课),还有用户在评论区问的高频问题。这些素材得保证准确,所以优先选官方、专业的来源。
如果是生活情感类定位(比如 “独居青年生活指南”“异地恋相处技巧”),素材更多来自生活观察和用户互动 —— 刷小红书时看到的 “一人食创意做法”,粉丝私信里说的 “异地恋吵架原因”,甚至自己逛超市时发现的 “适合独居的小包装食材”,这些真实场景里的细节,比网上抄来的理论更打动人。
如果是行业资讯类定位(比如 “新能源行业动态”“美妆新品测评”),素材就得盯着一手信源 —— 企业官网、行业展会信息、品牌公关稿,还有靠谱的新闻平台(像 36 氪、界面新闻)。这类定位对时效性要求高,素材库得每天更新,看到新消息第一时间存好。
素材库还要定期 “清理”,这也得靠定位。每隔一周翻一翻,那些存了半个月都没用到的素材,大概率是不符合定位的,直接删掉。留下的素材按 “核心素材”(能反复用的干货、用户常问的问题)和 “临时素材”(热点、季节相关内容)分类,下次写稿时就能快速调用。
🔍 选题方向对不对?用定位一测就知道
选题就像射箭,定位是靶心。脱离定位的选题,写得再好也像箭射偏了 —— 可能一时有流量,但留不住精准粉丝。怎么让选题紧扣定位?关键是学会用定位来 “过滤” 和 “转化”。
先说说 “过滤”。看到一个热点,别急着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热点和我的定位相关吗?我的用户会关心吗?我能从定位的角度解读吗?比如 “打工人周一不想上班” 这个话题,“职场效率” 定位的号可以写 “3 个小技巧让周一上午不摸鱼”;“职场心理” 定位的号可以写 “为什么周一容易焦虑?3 个方法调整状态”。但如果是 “美妆教程” 定位的号,硬要追这个热点写 “周一化个淡妆提精神”,就有点牵强,粉丝可能觉得 “你怎么突然说这个”。
再说说 “转化”。同样一个素材,不同定位能转出完全不同的选题。比如 “秋天第一杯奶茶” 这个现象,
- 美食测评定位:可以转成 “8 款热门秋日奶茶实测,踩雷和必点清单”
- 健康养生定位:可以转成 “秋天喝奶茶怕胖?3 个低卡点单公式”
- 情感治愈定位:可以转成 “为什么我们总期待‘秋天第一杯奶茶’?其实是在等一句关心”
这就是定位的魔力 —— 它能帮你从同一个素材里,挖出符合自己方向的选题。重点是找到素材和定位的 “连接点”,而不是生搬硬套。
选题还要注意 “用户需求密度”。定位明确后,你得知道用户最关心什么。可以翻评论区、私信,看看他们常问的问题;也可以用微信指数、新榜这些工具,搜搜和定位相关的关键词,看哪些词最近热度高。比如定位 “新手妈妈育儿”,发现 “宝宝辅食” 的搜索量比 “宝宝早教” 高,那近期选题就可以多往辅食方向倾斜,像 “6 个月宝宝第一口辅食怎么加?避开这 3 个坑”“不用开火的宝宝辅食,新手妈妈也能做”。
另外,选题要有 “层次感”,这也得围绕定位来设计。不能一直写同一个深度的内容,得有 “基础款”(给新粉丝科普的入门内容)、“进阶款”(给老粉丝解决复杂问题的内容),偶尔来个 “彩蛋款”(和定位相关的轻松内容)。比如定位 “职场 PPT 技巧”,基础款可以写 “3 步做出清晰的汇报 PPT”,进阶款可以写 “用 PPT 数据可视化说服领导的 5 个方法”,彩蛋款可以写 “那些年我们见过的‘离谱 PPT’,错在哪”。这样既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又不会让粉丝觉得枯燥。
🚫 避开这 3 个定位误区,素材和选题才不白做
很多人定位做不好,不是能力问题,是掉进了误区。这些误区会让你白费力气攒素材、想选题,还留不住粉丝。
第一个误区:定位贪大求全,想 “所有人都喜欢”。有人觉得 “我写的内容越全,吸引的人越多”,结果变成 “职场 + 美食 + 情感 + 育儿” 的 “万能号”。但你想想,一个号又要教你升职加薪,又要教你做饭,还要陪你聊感情,用户会觉得 “你到底擅长什么?” 素材库也会乱成一锅粥,今天存职场资料,明天存菜谱,根本没法聚焦。记住:定位越细分,越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哪怕是 “职场”,也可以细化成 “体制内职场”“互联网大厂职场”“自由职业职场”,针对性越强,素材和选题反而越好做。
第二个误区:定位跟着热点变,没有定力。看到别人写 “AI 工具” 火了,就把定位改成 “分享 AI 工具”;看到 “直播带货” 火了,又转成 “直播技巧”。结果老粉丝觉得 “你变了”,新粉丝还没记住你又换方向了。素材库也是,之前攒的职场素材没用完,又开始攒 AI 资料,永远在 “从头开始”。定位可以微调,但不能频繁大改。如果确实想拓展方向,得用 “主定位 + 辅助定位” 的方式 —— 比如主定位是 “职场效率”,辅助定位可以加 “职场相关的 AI 工具”,这样既不偏离核心,又能跟上新趋势。
第三个误区:只考虑自己想写什么,不考虑用户需要什么。有人说 “我喜欢摄影,就定位‘分享我的摄影作品’”,但如果粉丝想看的是 “怎么用手机拍出好照片”,而你总发自己的作品不教技巧,粉丝就会慢慢走掉。定位得是 “你的优势” 和 “用户需求” 的交叉点 —— 你擅长的,刚好是用户需要的,这样素材才有价值,选题才有人看。可以列个清单:左边写 “我能持续输出的内容”,右边写 “目标用户的需求”,找两者重叠的部分,那就是最好的定位。
💡 定位落地的 3 个小技巧,让素材和选题更顺
知道了定位的重要性,怎么把定位落到实处?分享几个简单但管用的方法,帮你让素材收集和选题更高效。
第一个技巧:写 “定位标签” 贴在显眼处。把你的定位浓缩成一句话,比如 “帮租房党搞定小户型收纳”,再拆成几个关键词:租房党、小户型、收纳。把这句话和关键词存在手机备忘录里,每次刷手机找素材、想选题时,先对照一下 —— 和这些关键词相关的,才值得留下来。比如看到 “10 个收纳神器”,先想 “这神器适合小户型吗?租房党买得起吗?” 符合的话就存,不符合就划走。
第二个技巧:建立 “用户问题库”。定位的核心是解决用户问题,所以用户的问题就是最好的素材和选题来源。每次看到粉丝评论、私信里的问题,都记到库里,按 “高频问题”“重要问题”“待解决问题” 分类。比如定位 “大学生考研”,高频问题可能是 “怎么平衡考研和上课”,重要问题可能是 “目标院校怎么选”。这些问题就是现成的选题,素材就围绕解决这些问题来收集 —— 学长经验、官方政策、实用工具,都能用上。
第三个技巧:定期 “复盘定位匹配度”。每周花 10 分钟,看看这周发的内容:哪些选题点赞、在看高?这些选题是不是紧扣定位?哪些素材用得好?这些素材是不是来自定位相关的渠道?如果发现某个偏离定位的选题意外火了,别忙着改定位,可能只是偶然;如果紧扣定位的内容数据一直差,那可能是定位本身有问题 —— 要么用户需求不明显,要么你缺乏持续输出的优势,这时候再微调定位。
其实做公众号就像开餐馆:定位是 “菜单”,素材库是 “食材仓库”,选题是 “每天的菜品”。菜单要是又卖川菜又卖日料又卖西餐,仓库里的食材肯定乱七八糟,客人也不知道该点什么。但如果菜单只做 “重庆小面”,仓库就只存辣椒、面条、花椒,每天想的就是 “今天做豌杂面还是牛肉面”,反而容易做出名气。
所以别再盲目找素材、追选题了。先花 3 天把定位想清楚 —— 你是谁,写给谁,解决什么问题。想透了这三个问题,素材库会自动 “过滤” 掉没用的信息,选题也会自然聚焦。记住:定位不是限制,是帮你在海量信息里找到自己的坐标。有了坐标,内容才不会跑偏,粉丝才会越攒越精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