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是公众号的根,扎不深全白搭
做公众号的人里,十个有八个死在起跑线上。不是内容写得差,也不是更新不勤快,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搞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你打开后台看看,那些粉丝不过百、阅读量个位数的账号,点开历史文章能吓一跳 —— 今天发美食教程,明天聊职场八卦,后天又转了条心灵鸡汤。读者点进来跟逛菜市场似的,东看西看最后啥也记不住。
定位不是简单起个名字、写句简介。它是你跟读者的「第一次对话」,得清清楚楚告诉对方:我是谁,我能给你什么,你为什么要天天来看我。就像「丁香医生」,一看就知道是讲健康知识的;「毒舌电影」,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吐槽电影的。读者有对应需求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们。
没有定位的账号,就像没头苍蝇。你今天写的内容吸引来的是宝妈,明天发的内容可能更适合大学生,粉丝画像乱成一锅粥。等到想接广告了,商家一看后台数据:年龄跨度 18 - 60 岁,兴趣标签从母婴到游戏啥都有,人家凭什么给你钱?就算勉强接到单,报价也低得可怜。
别信那些「先做起来再慢慢调整」的鬼话。公众号的初始印象一旦形成,改起来比重新做一个号还难。读者认定你是「杂货铺」,你突然转型做「专业测评」,老粉会觉得你变了,新粉又不知道你过去的底子,两头不讨好。
🔍 定位找不对,努力全白费
常见的定位误区有哪些?太多人把「我喜欢」当成定位的全部。我喜欢旅行,就做旅行号;我喜欢读书,就做读书号。但「你喜欢」和「别人需要」是两码事。你天天发自己的旅行日记,除非文笔特别好、故事特别动人,否则谁愿意看一个陌生人的流水账?
好的定位要满足三个条件:你擅长、有市场、能持续。你擅长写职场干货,这是基础;现在职场人焦虑感强,想学习提升,这是市场;你能不断从工作中提炼新观点,不会写着写着就没东西了,这是持续力。三者缺一不可。
看看那些做得好的号,都是把定位磨得很细。同样是做美食,「日食记」靠治愈系视频和简单菜谱吸引家庭主妇;「食帖」走文艺路线,深挖食物背后的文化故事,吸引年轻白领。它们没有贪多求全,而是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
还有人觉得定位越宽,受众越多。错了,恰恰相反。定位越窄,粉丝越精准。做「职场」的号太多了,但专门做「00 后职场生存指南」的就少了。精准的定位能让你在一堆账号里快速被识别,也能让后期变现更顺畅。
💸 变现模式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得跟定位绑死
很多人做号前豪情壮志,说要靠公众号实现财务自由,但问他具体怎么赚钱,就支支吾吾说不清楚了。变现模式不是等粉丝多了再考虑的事,而是从定位那天起就要想明白的。
定位决定变现的天花板。比如你定位做「搞笑段子」,粉丝再多,变现方式也无非是接品牌广告、开流量主。但如果你定位做「考研辅导」,除了广告,还能卖资料、开课程、搞一对一咨询,赚钱的路子宽得多。
常见的变现模式有哪些?广告是最基础的,粉丝到一定量级(通常 5000+)就能开通流量主,粉丝越多、阅读量越高,收益越多。但单纯靠流量主赚钱,天花板很低,一个月能有几千块就不错了。
带货也是个方向,但不是所有号都适合。美妆号带护肤品、穿搭号带衣服,顺理成章。你一个讲历史的号,突然开始卖零食,粉丝会觉得很突兀,转化率肯定高不了。
知识付费是现在的大趋势。如果你的定位是专业领域,比如法律、医学、教育,只要能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就可以做课程、搞社群。「得到」不就是靠把各个领域的专家知识打包成课程,赚得盆满钵满吗?
🤝 定位和变现,得像齿轮一样咬合
定位和变现不是孤立的两件事,它们得相互匹配,就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你做职场号,定位是「教新人避坑」,那变现就可以是卖「职场新人手册」、开「简历优化课程」,甚至对接猎头服务。
反过来,如果定位和变现脱节,麻烦就大了。我见过一个号,定位是「亲子教育」,天天发怎么陪孩子读书、怎么培养好习惯,粉丝积累到 5 万多。想变现的时候,居然开始卖减肥产品。粉丝都是宝妈,虽然可能有减肥需求,但在一个讲教育的号里看到减肥广告,信任感瞬间崩塌,取关的人一大片。
怎么判断定位和变现是否匹配? 看你的核心粉丝群体有什么痛点,你的内容能不能解决这些痛点,解决痛点的过程中能不能自然地植入变现产品。宝妈群体的痛点是孩子教育、家庭关系、自我成长,那围绕这些痛点开发课程、推荐相关书籍,就很合理。
还有个小技巧:在做号初期,就可以在文末或者菜单栏悄悄放一个「读者调研」,问问大家最想看到什么内容、有什么困惑、愿意为哪些服务付费。这些数据能帮你精准调整定位,找到最合适的变现路径。
🚫 没想清楚就开始,后果有多严重?
我见过太多人兴冲冲开了公众号,写了三五个月就放弃了。问原因,无非是「没粉丝」「不赚钱」「不知道写啥」。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一开始没想清楚定位和变现。
最直接的后果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每天挖空心思写文章,排版、配图、推广,忙得团团转,结果粉丝涨得慢,就算涨了也留不住。几个月下来,除了感动自己,啥也没捞着。
更要命的是打击自信心。看着别人的号做得风生水起,自己的号半死不活,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能力不行。其实不是能力问题,是方向错了。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还有可能错过最佳时机。公众号虽然不像前几年那么火,但依然有机会。但现在的读者越来越挑剔,信息获取渠道也越来越多,如果你用一个定位模糊、变现不明的号去抢占市场,根本没竞争力。等你想明白要调整的时候,可能已经没精力从头再来了。
📝 开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在点击「注册公众号」之前,先静下心来,认真回答这三个问题,想不明白就别动手。
第一个问题:我能持续输出什么内容? 这里的「能」,既包括你的兴趣,更包括你的能力和资源。你喜欢做饭,但只会做家常菜,就别定位「米其林大厨教程」;你是上班族,就别定位「创业干货」,除非你真的有创业经验。
第二个问题:谁会看我的内容? 别告诉我「所有人都可能看」,那等于没人会看。精准到具体人群:是 20 - 25 岁的大学生,还是 30 - 35 岁的职场妈妈?是一线城市的白领,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宝妈?人群越具体,你的内容越容易击中痛点。
第三个问题:这些人愿意为什么买单? 大学生可能愿意为考试资料、实习信息付费;职场妈妈可能愿意为育儿课程、亲子游产品买单。想清楚这个问题,你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做内容,怎么设计变现路径了。
把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反复推敲。如果能清晰、具体地回答出来,再开始注册账号也不晚。如果写了又改,改了又删,还是没头绪,那就先把公众号放一放,继续观察、学习、积累,等想清楚了再说。
公众号不是随便开个账号发发文章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需要精心策划的产品。定位是产品的核心功能,变现是产品的商业模式。一个没有核心功能、没有商业模式的产品,注定会失败。与其匆匆开始然后草草结束,不如花点时间想清楚,一步一个脚印把号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