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订阅号列表,刷不到几屏就能看到十几个公众号推送。有的号天天更新,阅读量却始终在三位数徘徊;有的号一周更两三次,每篇都能轻松破万。这中间的差距,很多人以为是内容质量或者运营技巧的问题,其实根子在更前面 ——定位。
真不是危言耸听,做公众号这行摸爬滚打久了就会发现,定位这两个字,说轻了是决定账号能不能火,说重了直接关系到生死。你给账号定的位,就像给一艘船画的航海图,往南走能到热带海岛,往北闯可能就是冰原绝境。
📌 定位模糊?用户来了也留不住
用户打开一个公众号,前三秒就会做判断:这个号对我有用吗?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如果答案是 “不知道” 或者 “好像有点用又好像没必要”,那大概率会直接划走,下次推送再发来,可能就顺手点了 “不看该公众号”。
见过太多账号,今天发职场干货,明天转情感鸡汤,后天又推本地美食。美其名曰 “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实际上就是在把用户往沟里带。普通用户关注的公众号少说也有几十个,谁有空天天猜你下一篇会发啥?
前两年帮一个朋友看过号,他做的是亲子类内容,粉丝量不算少,但打开率一直上不去。翻了翻他的历史推送,发现里面既有 0-3 岁宝宝辅食教程,又有小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甚至还夹杂着几篇 “宝妈如何兼职赚钱” 的文章。我问他主要想服务哪类人,他说 “只要是带孩子的家长都行”。这就是典型的定位模糊,看似覆盖人群广,实则谁的需求都满足不深。
后来给他建议,聚焦在 “3-6 岁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这个细分领域,删了一半不符合定位的历史文章,推送内容也严格围绕这个主题。三个月后再看数据,打开率直接翻了一倍多,后台留言里 “终于找到组织了” 的评论多了不少。用户需要的不是一个啥都有的杂货铺,而是能精准解决他某类问题的专卖店。
你想想,一个宝妈关注公众号是为了学怎么给孩子做辅食,结果刷到一篇讲职场晋升的文章,她会觉得 “这个号好全能” 吗?大概率是 “这号咋乱七八糟的”,然后默默点了取关。
🔍 内容散了架?根源在定位没定好
写内容卡壳,几乎是所有公众号运营者都会遇到的问题。但你有没有想过,为啥有的号能轻松做到日更,有的号写三篇就把脑子里的存货掏空了?
秘密就在定位里。定位清晰的号,内容创作就像在划定的田地里耕种,种子(选题)、肥料(素材)、工具(写作技巧)都能围绕一个方向准备。比如做 “职场 PPT 设计” 的号,选题永远跑不出版式设计、配色技巧、素材网站、演讲逻辑这些范畴,哪怕写一年都有新东西可挖。
定位模糊的号就不一样了,今天想写热点,明天想写干货,后天实在没东西写了就转篇鸡汤。看似每天都在输出,实则是在消耗用户的信任。用户关注你是因为某篇文章觉得 “有用”,结果后续内容跟开盲盒似的,久而久之就会觉得 “这个号不靠谱”。
之前接触过一个科技类公众号,运营者是个数码爱好者,今天写手机测评,明天聊人工智能,后天又扯到数码产品维权。粉丝量涨到五万的时候,他自己先撑不住了,说 “每天想选题比登天还难”。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号卖掉,接手的团队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定位 —— 只做 “千元机测评”,反而很快做出了特色。
定位能帮你框定内容边界,让创作有迹可循。就像射箭得有靶心,你知道靶子在哪,才能练出准头。要是连靶子都找不到,射得再用力也是白费功夫。
💡 竞争太激烈?独特定位才是突围关键
现在做公众号,早就过了 “随便写点啥都能火” 的时代。每个领域都挤满了竞争者,想从中突围,靠的不是比别人更勤奋,而是比别人更独特。
看看那些能在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的号,无一例外都有清晰且独特的定位。同样是做美食号,有人专门教上班族做 15 分钟快手菜,有人只讲老北京胡同里的苍蝇馆子,有人聚焦在 “减脂期也能吃的甜品”。他们避开了 “大而全” 的正面竞争,在细分领域里做成了老大。
去年有个做美妆内容的朋友,一开始跟别人一样写 “大牌平替”“口红试色”,写了半年没什么起色。后来发现很多敏感肌女生总在后台问 “哪些护肤品能用”,干脆把定位改成 “敏感肌护肤指南”。就这一个调整,三个月后粉丝量翻了三倍,还接到了好几个药妆品牌的合作。
这就是定位的魔力 ——在饱和的市场里找到不饱和的需求。你不用跟所有人抢蛋糕,只需要在别人没注意到的角落里,把一小块蛋糕做精做透,照样能吃得很饱。
反过来想,如果你的定位跟别人高度重合,又没有特别的优势,那用户凭什么选你?大家写的内容差不多,更新频率差不多,甚至连标题风格都一样,最后只能陷入 “比谁更便宜”“比谁更能蹭热点” 的恶性竞争里,迟早被拖垮。
🚀 想走得远?定位框定了你的天花板
做公众号跟爬山一样,有的人一开始就选了珠穆朗玛峰的路线,哪怕爬得慢,最终高度也不会低;有的人选了城市周边的小土坡,再怎么使劲也到不了海拔三千米。定位直接决定了账号的天花板高度。
见过一个本地生活号,一开始定位是 “XX 市吃喝玩乐攻略”,粉丝涨到十万的时候遇到了瓶颈。想接高端品牌广告,人家觉得账号调性太杂;想做电商带货,用户对 “本地” 的信任很难延伸到外地商品。后来想转型做全省范围的内容,发现早就有更专业的账号占据了市场。
这就是定位太窄且缺乏延展性的问题。当然,定位也不是越宽越好。比如有人上来就敢定 “分享生活”,这种定位等于没定位,今天发宠物,明天发旅行,后天发美食,看似包罗万象,实则没有核心价值。用户记不住你,平台也不知道该怎么给你推荐流量,最终只能在低阅读量的泥潭里挣扎。
真正好的定位,是在 “精准” 和 “延展” 之间找到平衡。就像 “职场沟通技巧” 这个定位,既明确了服务职场人群、解决沟通问题的核心,又能延伸到职场礼仪、团队管理、商务谈判等相关领域,随着用户需求升级不断拓展内容边界。
很多人做公众号失败,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赛道。你以为自己在跑马拉松,其实选的是条死胡同。等跑到尽头再回头,早就错过了换道的机会。
看看那些能活五年以上的公众号,不管是情感领域的 “咪蒙”(早期定位),还是科技领域的 “36 氪”,抑或是教育领域的 “新东方”,都有一个共同点:从诞生那天起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所以说,别再急着写第一篇推文了。先花三天时间琢磨清楚:你的公众号到底要服务哪类人?解决他们什么问题?跟同类账号比有什么不一样?能给用户一个非关注你不可的理由吗?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再动手也不迟。毕竟,在公众号这个江湖里,方向对了,哪怕走得慢一点,也在靠近目标;方向错了,跑得越快,离死期越近。你的定位,真的就是你的天花板。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