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位模糊的公众号,正在被用户 “一键划过”
你打开一个公众号,刷了三篇内容:第一篇讲早餐怎么做,第二篇分析股市行情,第三篇教孩子写作文。你会关注吗?大概率不会。用户刷手机时的注意力比金子还碎,平均停留时间不超过 3 秒。定位模糊的号,就像商场里啥都卖的杂货铺,路过的人多,但没人会特意记着你。
你打开一个公众号,刷了三篇内容:第一篇讲早餐怎么做,第二篇分析股市行情,第三篇教孩子写作文。你会关注吗?大概率不会。用户刷手机时的注意力比金子还碎,平均停留时间不超过 3 秒。定位模糊的号,就像商场里啥都卖的杂货铺,路过的人多,但没人会特意记着你。
我见过一个公众号,半年发了 120 篇内容,涉及职场、情感、教育、健康四个领域。粉丝量卡在 5000 不动,打开率长期低于 1%。运营者觉得委屈,说每篇内容都花了心思。但用户不买账啊,关注一个月后,谁还记得这个号到底能给什么?
数据不会骗人。新榜 2024 年的报告显示,定位垂直的公众号平均打开率是泛领域号的 3.2 倍。用户关注列表里躺着几十上百个号,模糊的定位根本挤不进他们的 “常驻内存”。就像你记不住小区里那家 “啥都卖的店”,但肯定记得 “只卖现烤面包的那家”。
更糟的是,定位乱会让公众号陷入 “内容内耗”。今天写情感文涨了 20 个粉,明天写职场文掉了 15 个,后天换教育领域又来几个新粉。折腾半年,粉丝画像乱成一锅粥,想接广告都没人敢投 —— 广告主不知道你的粉丝到底是谁。
🎯 清晰定位的核心:给用户一个 “非关注不可” 的理由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本质是在 “储存价值”。就像你手机里的 APP,每个都有明确用途:微信聊天,抖音刷视频,高德导航。公众号也一样,必须让用户在关注的瞬间就想明白:“关注这个号,我能稳定拿到什么好处?”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本质是在 “储存价值”。就像你手机里的 APP,每个都有明确用途:微信聊天,抖音刷视频,高德导航。公众号也一样,必须让用户在关注的瞬间就想明白:“关注这个号,我能稳定拿到什么好处?”
有个做 “职场干货” 的公众号,早期啥都写,从简历模板到办公室人际关系,粉丝增长很慢。后来他们把定位缩到 “35 岁职场人转型指南”,内容全围绕 “35 岁如何跳槽、转行、副业增收”。三个月后,粉丝从 2 万涨到 8 万,打开率稳定在 8% 以上。
为什么?因为它解决了用户的 “选择焦虑”。35 岁的职场人打开公众号,一眼就知道 “这个号就是为我写的”。他们不用在一堆杂乱的内容里筛选,这种 “精准匹配” 的感觉,会让用户产生 “归属感”。
清晰的定位还能帮你 “过滤无效用户”。有个号定位 “一线城市月薪 3 万 + 的理财攻略”,内容里经常提到 “股票定投 10 万起步”“保险配置年缴 5 万 +”。有人在后台骂 “太功利”,但运营者根本不慌 —— 这些骂的人本来就不是目标用户。留下来的粉丝,精准度极高,后期推出付费课程时,转化率比同类号高 40%。
💸 用户付费的底层逻辑:价值必须 “看得见摸得着”
用户愿意为公众号买单,从来不是因为 “内容多”,而是因为 “我知道你能帮我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知识付费领域有个数据:定位模糊的公众号,付费转化率平均不到 0.5%;而定位清晰的号,转化率能达到 3%-5%,差距整整 10 倍。
用户愿意为公众号买单,从来不是因为 “内容多”,而是因为 “我知道你能帮我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知识付费领域有个数据:定位模糊的公众号,付费转化率平均不到 0.5%;而定位清晰的号,转化率能达到 3%-5%,差距整整 10 倍。
去年接触过一个做 “亲子教育” 的公众号,一开始定位 “0-12 岁孩子养育”,卖的课程涵盖早教、作业辅导、亲子沟通。半年下来,课程销量惨淡。后来他们把定位改成 “小学低年级(1-3 年级)专注力训练”,只讲如何让孩子坐得住、写作业不拖拉。调整后推出的《21 天专注力训练课》,上线 3 天就卖了 1200 份。
用户在付费前,会在心里打个算盘:“花这笔钱,我能得到什么明确的结果?” 定位模糊的号,这个 “结果” 是模糊的。就像你去药店,店员说 “我们啥药都有”,你肯定不敢买;但如果店员说 “我们专治感冒,3 天见效”,你反而更愿意尝试。
还有个做 “美妆” 的公众号,早期今天推口红,明天讲护肤,后天聊穿搭。后来锁定 “油痘肌护理”,内容全是 “如何控油”“痘印消除方法”“适合油痘肌的平价产品”。粉丝虽然没以前涨得快,但后台经常有人问 “有没有相关的付费社群”。他们顺势推出 “油痘肌护理私教群”,99 元 / 月,第一个月就招了 500 多人。
用户付费的本质是 “价值交换”,而清晰的定位就是把 “交换的内容” 写在明面上。你不用猜,我不用藏,成交自然更顺畅。
📈 定位不是死的,但乱动等于自杀
有人说 “定位太死会限制发展”,这话没错。但 “调整定位” 和 “瞎换定位” 是两码事。前者是在核心价值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者是直接推翻重来,等于把之前积累的用户认知全部清零。
有人说 “定位太死会限制发展”,这话没错。但 “调整定位” 和 “瞎换定位” 是两码事。前者是在核心价值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者是直接推翻重来,等于把之前积累的用户认知全部清零。
有个公众号原本做 “大学生兼职攻略”,粉丝主要是大二、大三学生。运营一年后,他们发现粉丝毕业后还留在列表里,于是把定位微调为 “毕业 1 年内职场新人搞钱指南”—— 核心还是 “搞钱”,只是人群从 “大学生” 扩展到 “职场新人”。调整后,老粉没丢,还吸引了新人群,粉丝增长反而快了。
但另一个号就没这么幸运。原本做 “职场穿搭”,粉丝量 5 万多。运营者觉得 “穿搭变现慢”,突然改成 “考研辅导”,还删光了之前的穿搭内容。结果呢?老粉一天之内取关 3 万,新粉也因为 “没积累” 涨不起来,三个月后就停更了。
定位调整有个 “30% 原则”:新定位和旧定位的重叠度不能低于 30%。比如从 “职场穿搭” 到 “30 + 职场穿搭”,重叠度 80%,用户能接受;但从 “职场穿搭” 到 “考研辅导”,重叠度 0%,用户只会觉得 “你是谁?”
还有个小技巧:调整定位前,先在菜单栏加一个 “新内容预告” 板块,连续发 3-4 篇过渡内容。比如想从 “美食测评” 转向 “家常菜教程”,可以先写 “测评时发现的 3 道适合在家做的菜”,让用户慢慢适应,减少抵触。
✅ 3 步自查你的公众号定位是否 “合格”
想知道自己的公众号定位行不行,不用看复杂数据,三个简单问题就能测出来。
想知道自己的公众号定位行不行,不用看复杂数据,三个简单问题就能测出来。
第一个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说清 “这个号是做什么的”?注意,这句话里不能有 “和”“以及”“还有” 这类词。比如 “分享职场干货和情感故事” 就不合格,“帮 30 岁女性解决职场晋升难题” 才合格。答不上来,说明定位已经模糊了。
第二个问题:让老粉丝说一个 “提到这个号就想到的关键词”。如果 10 个粉丝说出 5 个以上不同的词,那麻烦了。有个号运营者问粉丝 “想到我们号会想到什么”,得到的答案有 “鸡汤”“励志”“情感”“职场”,这就是典型的定位失败 —— 用户根本没记住你。
第三个问题:新关注的粉丝,能不能猜到你下一篇大概会发什么?比如定位 “小户型装修” 的号,新粉丝会猜到 “下一篇可能讲客厅收纳”;但如果是个 “生活号”,新粉丝完全猜不到,可能是旅行,也可能是做饭。猜不到,就说明用户对你没预期,自然不会主动打开。
如果三个问题都没通过,别慌。先停更 3 天,把过去 3 个月的内容列出来,看看哪类内容的点赞、在看、留言最多。找到那个 “用户最认的领域”,把它当成新定位的核心。慢慢调整,比硬撑着做 “四不像” 强。
公众号的竞争早就过了 “随便发点啥都能火” 的时代。现在用户缺的不是内容,是 “能帮自己解决问题的内容”。定位清晰,就是给用户一个 “记住你、关注你、为你买单” 的理由。
你想想,用户的关注列表就像一个工具箱,每个公众号都是一件工具。模糊的定位,就像一把 “又像锤子又像螺丝刀” 的东西,看着功能多,其实啥也干不好。而清晰的定位,就是一把 “专治某个问题” 的专用工具,用户需要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做公众号,别贪多,先求 “准”。准到用户一想起某个需求,就立刻点开你的头像 —— 这时候,你的号就离 “活下来”,甚至 “活得好” 不远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