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这行,谁没经历过选题荒啊?盯着屏幕半天,脑子空空如也,敲了删删了敲,最后还是一片空白。别焦虑,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们说几个亲测有效的法子,亲测能把生锈的创作大脑重新转起来。
🧐 第一个法子:蹲在生活褶皱里挖选题
真别小看日常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你早上买豆浆时,老板多送了一勺糖;下班路上看见大爷大妈围着抢打折鸡蛋;甚至刷短视频时刷到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评论 —— 这些全是选题的种子。
我认识个写职场号的姑娘,有次她加班到凌晨,打网约车时司机跟她吐槽现在年轻人太能卷。她当时就掏出手机记下来,后来写了篇《凌晨 3 点的网约车司机,比老板更懂职场真相》,阅读量直接爆了。生活从来都不缺素材,缺的是你弯腰捡起来的动作。
怎么练这种敏感度?教你个笨办法:随身带个小本子(手机备忘录也行),只要脑子里闪过 “哎?这事儿有点意思”,马上记下来。不用写多详细,哪怕就几个关键词。比如 “楼下超市老板总跟顾客吵架”“同事带的便当每天都有新花样”,攒上一周你再翻,保准能从里面扒出七八个能写的点。
还有啊,多观察 “反常现象”。小区里平时斤斤计较的阿姨,突然给流浪猫买了进口猫粮;平时特抠门的朋友,在某个公益捐款里捐了不少钱。这些打破固有印象的事儿,本身就自带讨论度,写出来读者爱看。
🔥 第二个法子:热点不是追而是 “拆”
很多人追热点就像小狗追飞盘,看见啥火就扑上去,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跟别人大同小异。真正会用热点的人,都是把热点拆开了揉碎了,跟自己的领域结合起来。
就拿前段时间很火的 “特种兵旅游” 来说,旅游号写攻略不新鲜吧?但有个教育号换了个角度,写《从特种兵旅游看 00 后的时间管理,比职场精英还狠》,硬是把旅游热点跟青少年成长挂钩,照样爆了。还有个美食号更绝,写《特种兵式干饭:3 小时吃遍 5 家店的正确姿势》,也火得一塌糊涂。
怎么拆热点?记住这三步:先看热点里有哪些核心元素(比如人物、事件、观点);再想这些元素跟你的领域有啥交集(别硬凑,实在没交集就放弃);最后找个别人没说过的角度(哪怕是很小的一个点)。比如 ChatGPT 火的时候,情感号别跟着写 “AI 会不会取代爱情”,可以写 “用 ChatGPT 写情书的人,到底在怕什么?”
还有个小技巧,多看看评论区。热点事件下面的评论,往往藏着最真实的用户情绪和观点。有次 “年轻人不上健身房改跳广场舞” 上了热搜,我在评论区看见有人说 “广场舞比健身房更治愈,因为有大爷大妈的唠嗑”,这不就是个好选题吗?直接就能写成《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宁愿跟大妈跳广场舞也不去健身房?》
📣 第三个法子:让用户替你想选题
你写的东西是给用户看的,那他们想看啥,你就写啥不就完了?别自己闷头瞎想,多跟用户唠唠,选题能从天上掉下来。
怎么找用户的需求?最直接的就是翻评论区和私信。有人问 “夏天化妆总脱妆怎么办”,美妆号就可以写脱妆急救指南;有人说 “孩子总爱玩手机怎么管”,育儿号就可以写亲子沟通技巧。这些都是现成的选题,而且自带精准流量。
还有个更主动的办法:搞个 “选题征集”。在公众号或者社群里发个通知,让大家把想看的内容留言告诉你们,点赞最高的几个优先写。我有个朋友做职场号,用这招征集到 “新人入职该不该主动帮老员工干活”“领导画的饼该怎么接” 这些选题,篇篇都成了爆款。
别觉得用户的问题太基础不值得写。恰恰相反,越是基础的问题,关注的人越多。你把这些问题讲透了,用户觉得 “哎,这人懂我”,自然就愿意跟着你。还有啊,多看看同领域博主的评论区,他们的用户在问啥,很可能也是你的用户想知道的。
🔄 第四个法子:跨界混搭出新鲜感
有时候灵感枯竭,是因为你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打转。试着把两个不搭边的领域凑到一起,说不定就有惊喜。
我关注的一个历史号,平时写古代史挺枯燥的,后来他写了篇《如果甄嬛活在宋朝,能不能斗过刘娥?》,把宫斗剧和真实历史人物结合起来,阅读量比平时翻了三倍。还有个科技号更绝,写《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看古代黑科技有多牛》,硬是把历史和科技拧到了一起,评论区全是 “还能这么玩?”
怎么找跨界的点?给你个公式:你的领域 + 大众话题。比如你是写美食的,大众话题里有 “减肥”,那就可以写《减肥期能吃的 5 种甜品,解馋还不胖》;你是写职场的,大众话题里有 “追剧”,那就可以写《从 < 狂飙 > 里的高启强,看职场晋升的潜规则》。
还有个思路:把 “旧概念” 装进 “新容器”。比如 “时间管理” 是个老话题,但你可以写《用打游戏的思路管理时间,效率翻倍》;“存钱” 也是老话题,你可以写《像经营小红书账号一样经营你的存款》。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最容易让人产生点击欲。
🕰️ 第五个法子:翻旧账也能翻出新花样
别总想着写新东西,你以前写过的文章里,可能藏着金矿。不是让你照搬,而是换个角度重新挖。
比如你半年前写过《新手做自媒体必踩的 5 个坑》,现在可以写《半年后回头看,那些坑我又踩了 3 个新的》;之前写过《月薪 5000 怎么存钱》,现在可以写《月薪 5000 存到 10 万后,我总结出 3 个关键》。同一个主题,随着时间推移,你的认知会升级,用户的需求也会变化,完全可以再写一遍。
还有种玩法:把老选题和新热点结合。比如你 2022 年写过《居家办公效率低怎么办》,2023 年 AI 火了,就可以写《用 AI 辅助居家办公,效率提升 300% 的实操指南》;之前写过《小众旅行地推荐》,现在高铁通了新线路,就可以写《高铁新线路开通,这几个小众地现在去正合适》。
翻旧账的时候,别忘了看看当时的评论区。有没有人说 “这个问题还没讲透”“如果 XXX 就更好了”,这些都是你重写的线索。相当于用户直接告诉你 “我还想看这个,但要换种方式”,你照着做就行。
其实啊,选题灵感这东西,就像水龙头,有时候会卡住,但只要你找到合适的法子拧一拧,水自然就来了。别总等着灵感砸脑袋,主动去挖、去拆、去凑,脑子转起来了,选题根本写不完。
试试这几个法子,明天就动手记点东西,别等。自媒体这行,动起来永远比想得多更有用。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