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运营的人都知道,选题就像内容的 “源头活水”。找不到选题的时候,很多人会盯着热点榜刷半天,或者对着空白文档发呆。但其实有个被忽略的宝藏 —— 你日常关注的那些博主。不管是公众号、小红书还是 B 站博主,他们的内容里藏着大量选题线索。这篇就聊聊怎么把关注的博主变成 “选题提款机”。
📌 为什么关注的博主是优质选题源?
你关注的博主,本身就是经过筛选的 “内容过滤器”。能被你长期留在关注列表里,说明他们的内容要么戳中你的兴趣,要么解决你的问题 —— 这和你公众号的目标用户需求很可能高度重合。比如你做职场类公众号,关注的职场博主每天分享的职场沟通、晋升技巧,背后就是读者关心的 “怎么在职场少走弯路”。
博主的内容自带 “用户验证” 属性。他们发的内容里,点赞高、评论多的帖子,本质是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 “有效需求”。有个做母婴号的朋友,发现关注的育儿博主一条 “宝宝辅食过敏应急处理” 的视频评论区炸了,全是妈妈们在问细节。她立刻整理成图文,结合权威资料补充,发出来阅读量直接破万。
更重要的是,博主的内容能帮你 “预判需求”。成熟的博主会根据粉丝反馈调整内容方向,他们近期高频提到的话题,往往是即将成为小热点的内容。比如去年有几个教育博主开始频繁聊 “AI 对学习的影响”,当时还不算大热点,但跟进的账号都吃到了第一波流量。
🔍 不同类型博主,选题挖法不一样
垂直领域博主:盯紧 “细分问题”
垂直领域的博主(比如美妆、财经、教育)最懂行业里的 “小切口”。他们不会只聊大话题,反而会拆解出很多具体问题。比如美妆博主不会只说 “夏天怎么护肤”,会细分到 “混油肌夏天控油不闷痘的 3 个技巧”“学生党百元内夏季防晒清单”。这些细分内容,直接拿过来就能变成你的选题,甚至可以进一步延伸 —— 比如从 “百元防晒” 延伸到 “不同肤质的平价防晒怎么选”。
我关注的一个财经博主,每天分享 “普通人能看懂的理财知识”。他讲过 “月薪 5000 怎么存到第一笔 10 万”,下面有粉丝问 “月光族怎么开始存钱”。我把这个问题拆解成 “月光族存钱第一步:先搞懂‘钱花在哪了’”,结合记账工具推荐,成了当时的爆款。
跨界博主:抓 “跨界结合点”
有些博主本身做的领域和你不完全重合,但内容里的观点能和你的领域结合。比如你做职场号,关注的生活方式博主聊 “怎么用整理术提高效率”,这就能转化成 “职场人:用整理术收拾桌面,工作效率能提升 30%”。
还有个例子,科技博主聊 “AI 工具怎么写周报”,我一个做新媒体运营号的朋友看到后,立刻写了 “新媒体人能用 AI 做的 5 件事:从写文案到做数据分析”。这种跨界结合的选题,既有新鲜感,又能满足读者 “举一反三” 的需求。
成长型博主:跟着 “用户成长节奏” 走
成长型博主(比如分享个人提升、副业经验的)的内容有个特点:跟着粉丝的成长节奏更新。他们一开始可能聊 “怎么开始做副业”,粉丝有一定基础后,就会聊 “副业怎么稳定变现”“主业副业怎么平衡”。
如果你做的是个人成长号,完全可以跟着这个节奏走。比如看到博主开始聊 “副业变现”,你可以提前准备 “副业变现避坑指南”;博主聊 “时间管理”,你可以补充 “适合副业党的时间管理表”。这种跟着用户成长的选题,能让读者觉得 “你懂我现在的状态”。
📝 从博主内容里挖选题的 3 个实操技巧
看 “内容评论区”:找未被满足的需求
博主的内容是 “引子”,评论区才是 “需求宝库”。很多时候博主的内容只能覆盖一部分问题,评论区里粉丝的追问、补充、质疑,都是没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一个美食博主发了 “电饭煲蛋糕教程”,评论区有人问 “没有打蛋器怎么打发蛋白”“新手容易失败的 3 个原因”,这些直接就能变成新选题。
有个小技巧:把评论区高频出现的问题记下来,比如 “怎么学”“怎么选”“为什么”,这些都是典型的需求信号。比如 “怎么学” 对应的是教程类选题,“怎么选” 对应的是对比类选题,“为什么” 对应的是科普类选题。
盯 “博主互动”:抓观点碰撞点
博主之间的互动也藏着选题。比如两个职场博主对 “要不要给领导送礼” 有不同看法,一个说 “必要的人情往来需要”,一个说 “实力比送礼更重要”。这种观点碰撞,你完全可以做一期 “职场送礼: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在担心什么”,把两边的观点整理清楚,再给出自己的建议。
还有博主和粉丝的互动,如果粉丝分享的个人经历很有代表性,也能变成选题。比如有粉丝在育儿博主评论区说 “孩子刚上幼儿园总哭闹,试了个方法居然有用”,这种真实案例整理一下,就是 “幼儿园新生哭闹?这个家长亲测有效的方法可以试试”。
拆 “内容结构”:找延伸空间
有些博主的内容讲得比较浅,但有延伸的空间。比如一个健康博主说 “每天走 1 万步对身体好”,你可以延伸成 “每天走 1 万步真的健康吗?医生说这 3 类人要注意”;博主讲 “早餐要吃好”,你可以拆成 “不同年龄段的早餐怎么搭配:儿童、上班族、老年人各有讲究”。
这种延伸不是否定原内容,而是补充细节。读者看了博主的内容后,往往会想知道 “更具体怎么做”“有没有例外情况”,这就是你的机会。
🧩 光靠博主不够?搭配这 2 个渠道更稳
结合 “用户私信”:验证选题可行性
从博主那里挖到的选题,最好用自己的用户私信再验证一下。比如你从育儿博主那看到 “孩子沉迷手机” 是热点,翻一下自己公众号的私信,如果也有家长问类似问题,说明这个选题适合你的读者。
如果私信里没人问,也可以做 “小范围测试”。比如在公众号菜单栏放个 “选题投票”,把几个备选选题放上去,看哪个得票高。这样能避免 “自嗨式选题”—— 你觉得好,但读者不关心。
关注 “平台热榜”:给选题加 “流量 buff”
博主的选题偏 “长尾需求”,结合平台热榜(比如微信热榜、微博热搜)能让选题更有时效性。比如你从职场博主那准备了 “职场沟通技巧” 的选题,刚好遇到 “00 后职场沟通方式上热搜”,就可以结合起来写 “从 00 后职场沟通上热搜,聊聊职场沟通的核心不是‘讨好’而是‘高效’”。
但要注意,热榜只是 “加分项”,不能为了追热榜硬凑。如果热榜和你的领域关联不大,强行结合反而会让读者觉得突兀。
✅ 最后提醒:从博主挖选题,这 2 点别忽略
一定要 “二次加工”,不能直接抄
从博主那找选题,不是把别人的内容换个说法发出来。你需要加入自己的视角、补充新的信息。比如博主讲 “怎么选笔记本电脑”,你可以结合自己读者的特点(比如学生党),补充 “学生党选笔记本:除了配置,这 2 个细节更重要”;或者加入新的数据,比如 “今年学生笔记本销量 TOP5,性价比最高的是这一款”。
定期清理关注列表,保持 “选题敏感度”
关注的博主不是越多越好,长期不更新、内容质量下降的博主,要及时清理。留下那些能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和你目标用户重合度高的博主。同时也要偶尔关注新博主,避免陷入 “选题同质化”—— 老博主的内容看多了,容易局限在固定思路里。
其实做公众号选题,本质是 “找到用户关心的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解答”。你关注的博主,已经帮你筛选出了 “用户可能关心的问题”,剩下的就是用你的专业度、你的风格,把这些问题讲清楚。下次再愁没选题,打开关注列表翻一翻,说不定就能找到灵感。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