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的,每天睁开眼就得琢磨素材和选题吧?我见过太多人,一打开电脑就刷热搜榜,哪个话题火就往哪个话题上凑。不是说热点不能追,但天天追热点,你会发现自己像个陀螺,被热点带着转,最后啥也没留下。
真要把自媒体做成事儿,得换个思路 ——深耕垂直领域。垂直领域的素材和选题,其实藏在很多地方,比追热点靠谱多了。
🎯 先说说只追热点的坑,你踩过几个?
热点这东西,看着热闹,其实水很深。
就说时效性吧,一个热点爆出来,黄金窗口期可能就几个小时。你这边刚看到,赶紧查资料、写稿子,等你写完发出去,可能热点已经凉了。尤其是那些突发新闻类的热点,专业媒体反应比你快多了,你一个小自媒体,根本抢不过。
而且追热点的人太多了,同质化严重到不行。比如某个明星官宣个事儿,全网都是同款文案,你写得再好,也很难被人记住。用户刷来刷去都是一样的内容,早就看腻了,凭啥点开你的?
更重要的是,很多热点跟你的垂直领域八竿子打不着。你是做职场干货的,非得去追娱乐圈的八卦,粉丝点进来看了,只会觉得你不专业,反而会掉粉。我之前有个朋友,做美食账号的,非得追什么科技圈的热点,结果粉丝跑了一大半,后悔都来不及。
还有一点,热点的生命周期太短,留不住长期粉丝。用户因为某个热点关注你,等热点过了,他就不会再看你了。你累死累活追了半天,粉丝涨得快,掉得更快。
🔍 垂直领域的素材,藏在用户的 “碎碎念” 里
深耕垂直领域,第一步就得盯着你的用户。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可能是个好选题。
打开你的后台,看看评论区。用户问的问题,比如 “油皮夏天怎么选粉底液”“新手学吉他该买多少钱的琴”,这些都是现成的选题。你要是做美妆的,就把这些问题一个个拆解开,写成详细的教程或者科普,用户能不爱看?
私信也别放过。有些用户不好意思在评论区问,会偷偷发私信。这些私信里的困惑、需求,往往更具体、更真实。我认识一个做宠物账号的,就是把私信里大家问的 “猫咪软便怎么办”“狗狗拆家怎么教” 整理起来,做成系列内容,粉丝粘性特别高。
还可以搞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不用太复杂,就在公众号或者社群里发一下,问问大家最近最想了解什么。比如你做理财领域的,问问大家是想知道基金怎么选,还是信用卡怎么用,根据答案来定选题,准没错。
📚 行业 “边角料”,都是宝藏素材库
垂直领域里,那些别人不注意的 “边角料”,其实藏着很多好东西。
行业报告得看,但不用全看。重点看那些数据背后的小细节。比如你做母婴领域,看到一份报告说 “90 后妈妈更注重宝宝的早教”,别只盯着这个结论,去看看报告里不同城市、不同收入的 90 后妈妈,在早教上的具体需求有啥不一样,这些都是能写的点。
专业书籍也别浪费。很多人看专业书,看完就忘了。其实书里的案例、观点,稍微改改就能变成自媒体内容。你做健身领域的,看健身理论书的时候,把里面的动作原理、饮食搭配,用大白话讲出来,再结合自己的经验举个例子,就是一篇好内容。
还有行业会议、展会。就算去不了现场,网上也能找到很多相关的资料、视频。听听大佬们在会上聊什么,看看展会上出了什么新产品、新技术。这些信息,普通人接触不到,你整理出来告诉大家,就很有价值。
🌱 从 “小现象” 里挖 “大选题”
垂直领域里,到处都是不起眼的小现象,但背后可能藏着大需求。
比如你做职场领域,发现很多人上班摸鱼。别只骂他们不敬业,想想他们为啥摸鱼?是工作太简单没挑战,还是太累了想休息?从这个小现象深挖,就能写出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无效摸鱼”“老板该如何调整工作安排,让员工更有动力” 之类的选题。
再比如做美食领域,发现最近很多人喜欢在家做预制菜。别只说预制菜方便,想想大家担心啥?是不是怕不健康、不新鲜?那就可以写 “怎么选到靠谱的预制菜”“预制菜搭配什么吃更有营养”。
生活里的小变化也别忽略。你做家居领域的,发现身边人开始用智能垃圾桶、自动洗手液机了。这就是个信号,说明大家越来越注重家居的便捷性。可以写这些智能小物件的测评,或者推荐一些适合小户型的智能家居。
💬 跟同行 “抬杠”,抬出好选题
别害怕跟同行不一样,有时候 “抬杠” 反而能出好内容。
看到同行写的内容,别光点头说对。想想有没有不同的角度,或者他没说到的地方。比如同行都在说 “早起好处多”,你做健康领域的,就可以写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早起,这几类人晚点起更健康”。
但 “抬杠” 不是瞎抬,得有依据。你说别人不对,得拿出数据、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让读者觉得你有想法,而不是故意唱反调。
还可以看看同行的评论区。很多读者会在同行的内容下面发表不同意见,或者提出新的问题。这些都是你的灵感来源,把这些意见和问题整理一下,从自己的角度去解答,就能做出有差异化的内容。
👤 用 “个人经历” 做独特素材
你自己的经历,就是别人复制不了的素材。
在垂直领域里,你肯定遇到过各种问题,踩过各种坑。把这些经历写出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能让读者觉得你很真实,也能给他们提供参考。你做烘焙领域的,分享自己第一次做蛋糕失败的经历,说说哪里错了,后来怎么改进的,比只教步骤要吸引人多了。
还有你的观察和感悟。每天在垂直领域里摸爬滚打,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你做教育领域的,看到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说说自己的看法,再给出一些缓解压力的建议,很容易引起家长们的共鸣。
甚至可以写写你身边人的故事。你做情感领域的,朋友的恋爱经历、婚姻故事,经过他们同意后写出来,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会很有代入感。
📝 建立 “素材库”,让选题不再愁
素材和选题不是想出来的,是攒出来的。
准备一个笔记本或者手机备忘录,看到任何和垂直领域相关的东西,都记下来。可能是一句话、一个案例、一个数据,哪怕当时觉得没用,说不定以后就能派上用场。
定期整理素材库。每周花点时间,把收集到的素材分类,比如分成 “用户问题”“行业动态”“个人经历” 等。整理的时候,看看哪些素材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选题。
还可以给素材标上 “紧急程度” 和 “适用类型”。比如某个素材适合写图文,某个适合拍视频;某个素材最近就能用,某个可以留到特定节日用。这样用到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到。
做自媒体,别总想着走捷径追热点。把垂直领域吃透,从用户需求、行业细节、生活现象、个人经历里找素材和选题,才能做出有特色、有价值的内容。慢慢积累,你会发现,选题越来越多,粉丝也越来越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