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头条的都知道,现在不用 AI 写文案,效率起码落后别人一大截。但不少人用 AI 写出来的东西,要么像白开水,要么就是满篇空话,根本拿不到流量。其实不是 AI 不行,是你没给对指令。今天就拆解五个核心指令,掌握了它们,AI 写出的头条文案不说篇篇爆,但至少能甩开八成同行。
📌 指令一:给 AI 装上 “标题雷达”,死死咬住用户眼球
标题是头条文案的脸面,用户划屏幕的速度比翻书还快,三秒内抓不住人,内容再好也白搭。让 AI 写标题时,必须给它明确的 “雷达参数”—— 也就是目标用户的高频疑问、行业热点词、甚至是近期的网络热梗。
比如你要写育儿类文案,不能只说 “让 AI 写个育儿标题”,得具体到 “3 岁孩子挑食怎么办?用‘吃饭游戏’这招,三天见效 | 宝妈实测” 这种程度。AI 需要知道用户当下最焦虑的是什么,用 “怎么办”“实测”“见效” 这类词当诱饵,标题才能自带点击磁力。
还有个小技巧,让 AI 同时生成 5 个以上标题,然后挑那种带数字、有具体场景、或者藏着点小悬念的。数字能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场景能让用户快速代入,悬念则能勾着他们点进来找答案。别小看这一步,头条的算法就爱吃这种 “有明确指向性” 的标题。
📌 指令二:内容要 “短平快”,但得有 “实在货”
头条用户刷内容,就像在菜市场挑菜,一眼看不上就直接略过。所以给 AI 的第二个指令,就是 **“每段不超过三行,每句话都得带点料”**。别让它写长篇大论的理论,用户没那耐心看。
比如写职场类文案,与其让 AI 分析 “职场沟通的重要性”,不如让它直接说 “跟领导汇报工作,别说‘我做了…’,换成‘结果是…’,升职快一倍”。前者是空话,后者是能直接用的干货。AI 需要明白,头条用户要的是 “拿来就能用的方法”,不是 “需要消化半天的道理”。
另外,内容里最好掺点 “个人经历”。可以让 AI 模拟 “我上次遇到这种情况,是这么解决的…” 这种口吻,哪怕是虚构的场景,只要写得真实,用户就容易相信。头条的算法也更青睐这种 “有个人色彩” 的内容,觉得它更贴近用户,更容易产生互动。
📌 指令三:关键词像 “盐”,放对位置才够味
做头条文案,关键词就像炒菜的盐,少了没味道,多了齁得慌。给 AI 的第三个指令,就是 **“把核心关键词藏在标题、开头第一句和结尾里”**,中间段落自然穿插就行,别硬塞。
比如你写关于 “夏天减肥” 的文案,核心关键词是 “夏天减肥”“快速瘦身”“饮食技巧”。标题里放 “夏天减肥别瞎练!这 3 个饮食技巧,一周瘦 5 斤”,开头第一句说 “夏天减肥最愁的就是管不住嘴,其实吃对了比运动更管用”,结尾再提一句 “照着这几个夏天减肥的饮食技巧做,轻松瘦下来不难”。这样既保证了关键词的存在感,又不影响阅读流畅度。
要是不知道该用哪些关键词,也可以让 AI 先分析近期头条上同类爆文里的高频词,然后把这些词当成 “弹药”,合理分配到文案里。记住,关键词是给搜索引擎看的,但最终是给用户读的,别为了凑数毁了用户体验。
📌 指令四:情绪要 “接地气”,别端着
头条用户不喜欢看 “高高在上” 的内容,越接地气、越有情绪共鸣的文案,越容易火。给 AI 的第四个指令,就是 **“用聊天的口气写,带点小吐槽、小感慨”**,别搞得像写论文似的。
比如写家庭类文案,说 “婆婆总干涉带娃,我该怎么办”,AI 可以写成 “婆婆天天说‘我当年就是这么带我儿子的’,听得我头都大了… 后来我这么跟她沟通,现在她啥都听我的”。这种带点小抱怨又给出解决方案的写法,比干巴巴的 “如何处理婆媳关系” 要亲切多了。
还可以让 AI 在文案里加一些口语化的词,比如 “咱就是说”“真的绝了”“谁懂啊”,这些词能拉近和用户的距离,让他们觉得你不是在说教,而是在跟他们聊天。头条的算法也喜欢这种 “有温度” 的内容,更容易推荐给更多人。
📌 指令五:结尾留 “钩子”,逼着用户动起来
文案写完不是结束,得让用户有点动作才行 —— 点赞、评论、收藏,哪怕是转发。给 AI 的第五个指令,就是 **“结尾必须留个‘互动钩子’,让用户忍不住想说点啥”**。
比如写美食类文案,结尾可以说 “你们家做红烧肉,是先炒糖色还是直接炖?我先来,我妈总说直接炖才香 | 评论区等你”。用提问的方式,把话题抛给用户,他们就容易接话。
或者用 “福利诱导”,比如 “觉得有用的话,点个赞,我把详细的做法教程发你”。用户为了拿到福利,自然会动手点赞。别小看这些互动,头条会根据互动数据判断内容的受欢迎程度,互动越高,推荐量就越大。
AI 写文案,就像你雇了个新手助理,你得把要求说细了,它才能干好活。这五个指令看似简单,却是把 AI 用好的关键。标题抓眼球、内容有干货、关键词藏得巧、情绪接地气、结尾留钩子,缺了哪一环,文案的效果都会打折扣。
刚开始用的时候,可能觉得麻烦,多试几次就熟了。毕竟现在做头条,效率就是竞争力,把 AI 用顺了,别人写一篇的时间,你能写三篇,流量自然就向你倾斜了。记住,AI 只是工具,真正决定文案好坏的,还是你对头条用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