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们需要 ChatGPT 写作 prompt 万能公式?
用 ChatGPT 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了。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想让它写一篇有深度的行业分析,结果出来的内容干巴巴像说明书;或者想让它模仿某个作家的风格,写出来却四不像。这不是 AI 不行,问题多半出在你给的 prompt 上。
好的 prompt 就像给 AI 画了张清晰的地图,告诉它要去哪里、怎么走、终点长什么样。没有这张地图,AI 只能凭着模糊的指令乱撞。尤其是对新手来说,每次都要从头琢磨怎么描述需求,既浪费时间又很难保证效果。万能公式的存在,就是把那些有效的 prompt 结构提炼出来,让你不管写什么类型的内容,都能有章可循。
现在 AI 写作越来越卷了,同样用 ChatGPT,有人能让它产出堪比专业写手的内容,有人却只能得到一堆废话。差别就在 prompt 上。掌握了万能公式,你就能让 AI 的能力最大化,写出的东西不仅能通过原创检测,还能真正解决你的需求。
🎯 万能公式的核心构成要素
👤 角色设定:给 AI 一个明确的身份
这是 prompt 里最容易被忽略但超重要的一步。你得告诉 AI 它现在是谁。比如你想写一篇美食测评,不能只说 “写篇火锅测评”,而要说 “你现在是有 5 年经验的美食博主,擅长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食物的口感和氛围”。
角色设定越具体,AI 的输出就越精准。可以从职业、经验、风格三个维度来描述。职业决定了内容的专业度,经验决定了深度,风格决定了调性。比如 “你是有 10 年经验的科技记者,专注于智能手机评测,文风客观严谨,擅长用数据说话”,这样的设定能让 AI 立刻进入状态。
别担心设定太细会限制 AI 发挥,恰恰相反,清晰的角色能让它避开无关的风格,集中火力在你需要的方向上。试过的人都知道,给 AI 戴上 “身份帽子” 后,写出的内容质量会有明显提升。
📋 任务描述:把需求拆解得越细越好
很多人给 prompt 时就一句话:“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这种模糊的指令,AI 根本不知道你要侧重沟通技巧、还是职场冲突处理、或者是跨部门沟通的注意事项。
任务描述的关键是 “具体化”。你要告诉 AI 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覆盖哪些要点。比如 “写一篇关于职场沟通的文章,重点讲 3 个和领导汇报工作的技巧,每个技巧要有具体的场景举例,比如被领导否定时该怎么回应”。
这里有个小技巧,多用 “包含”“比如”“具体到” 这样的词,把大任务拆成小目标。AI 处理具体指令的能力远强于模糊指令。你把需求拆解得越细,它踩坑的概率就越低。
🌐 背景信息:给 AI 足够的 “上下文”
想象一下,你让别人写篇关于某款新产品的推广文,却不告诉人家这款产品的核心卖点、目标用户是谁,人家能写好吗?对 AI 也是一个道理。
背景信息要包括哪些?如果是写行业分析,就得告诉 AI 当前行业的最新动态、存在的主要问题、你关注的细分领域等;如果是写故事,就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关系。
别觉得这些信息 AI 能自己 “搜” 到。就算是联网的 AI,也需要你明确指出哪些背景是重点。比如你写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最好加上 “重点分析 2024 年国内一线城市的市场数据,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这样 AI 就不会把精力浪费在无关的信息上。
📄 输出要求:规定内容的 “成品标准”
这一步决定了 AI 输出内容的格式和风格。你是想要一篇 1000 字的文章,还是 3 个简短的段落?是想要分点列出,还是写成故事形式?这些都得在 prompt 里说清楚。
输出要求可以包括字数、结构、风格、关键词等。比如 “写一篇关于家庭教育的短文,字数控制在 800 字左右,分 3 个小节,每节有小标题,语言要亲切像和朋友聊天,必须提到‘共情’‘倾听’这两个词”。
尤其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需要内容符合某些平台的规则,比如公众号文章的排版习惯、小红书的语气风格,一定要在输出要求里明确。AI 很擅长模仿,但前提是你得告诉它模仿的标准是什么。
📊 结构化模板:让万能公式落地的具体工具
📰 资讯类内容模板
角色设定:“你是资深财经编辑,熟悉股市动态,文风简洁明了,擅长用通俗语言解释复杂概念”
任务描述:“写一篇关于近期 A 股市场波动的分析,说明波动的 3 个主要原因,每个原因用具体数据支撑,最后给出普通投资者的应对建议”
背景信息:“2024 年 7 月以来,A 股主要指数出现连续下跌,创业板指跌幅超过 5%,新能源和消费板块领跌”
输出要求:“文章约 1200 字,分‘原因分析’‘数据解读’‘投资建议’三个部分,每部分用序号标注,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让新手也能看懂”
用这个模板写出来的内容,既不会像财经报道那样晦涩,又比普通自媒体文章有数据支撑,可读性和专业性能平衡得很好。
✍️ 创作类内容模板
角色设定:“你是青春文学作家,擅长描写校园生活,语言细腻有画面感,对话符合中学生的表达方式”
任务描述:“写一个关于高三学生在晚自习时偷偷给暗恋对象传纸条的小故事,要体现出紧张又甜蜜的心情,结尾留个小悬念”
背景信息:“故事发生在重点高中的冲刺阶段,晚自习教室只有风扇转动的声音,老师在讲台前批改作业”
输出要求:“字数 500 字左右,多用动作和心理描写,少用对话,结尾用环境描写暗示后续发展”
按照这个模板,AI 写出的故事能准确抓住那种青春期特有的细腻情感,不会出现脱离场景的情节。
💡 实用技巧类内容模板
角色设定:“你是有 8 年经验的家庭收纳师,擅长用低成本方法解决小户型收纳问题,讲解时步骤清晰,有可操作性”
任务描述:“写一篇关于卧室衣柜收纳的实用技巧,包含 3 个整理步骤和 2 个利用旧物改造收纳工具的方法,每个方法要说明需要的材料和具体做法”
背景信息:“针对的是租来的房子,衣柜空间小,不能在墙面打钉子,预算控制在 50 元以内”
输出要求:“文章 800 字左右,用‘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方式呈现步骤,重点部分用加粗标出,语言像和邻居聊天一样亲切”
这种模板产出的内容,读者一看就知道怎么操作,不会出现那种 “说了等于没说” 的空话。
🚀 如何用万能公式提升 AI 交互体验?
根据 AI 的第一反应调整 prompt
就算用了万能公式,也不是每次都能一次到位。AI 的第一次输出可能在某些细节上不符合预期,这时候别着急重新写 prompt,而是针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比如你让它写一篇旅游攻略,结果推荐的餐厅都是高档餐厅,不符合你 “平价美食” 的需求。你可以接着说 “刚才推荐的餐厅价格太高了,能不能换成人均 50 元以内的本地小吃店,最好是居民区里的老店”。这种针对性的调整,比重新写一遍 prompt 效率高多了。
用 “追问” 让内容更深入
有时候 AI 给出的内容框架不错,但某个部分不够深入。这时候你可以用追问的方式让它补充。比如它写了 “职场沟通要注意语气”,你可以追问 “能具体说说在和同事产生分歧时,语气上要避免哪些词吗?最好举 3 个例子”。
追问的时候,依然可以套用万能公式里的要素,比如 “作为有多年 HR 经验的职场导师,你觉得……”。这样既能保持角色一致性,又能让内容更有深度。
批量生成时固定 “变量” 和 “不变量”
如果你需要生成一系列同类型的内容,比如每周的行业动态汇总,可以把角色设定、输出要求这些 “不变量” 固定下来,每次只修改任务描述和背景信息这些 “变量”。
比如固定角色是 “科技行业观察员,文风简洁,每周汇总 3 个重要新闻”,输出要求固定为 “每则新闻包含事件、影响、点评三部分,每部分不超过 200 字”。这样每次只需要输入当周的新闻事件,就能快速得到格式统一的内容,大大提高效率。
🔍 避开 prompt 写作的常见坑
别把所有要求堆在一段话里。AI 处理信息时,对分层呈现的指令理解得更清楚。可以用换行或者项目符号来区分不同要素,虽然我们这里不用,但你自己写的时候可以这么做。
别用太抽象的词。“写一篇好的文章”“写得有感染力”,这些词对 AI 来说太模糊了。什么是 “好”?什么是 “有感染力”?不如换成 “文章要包含 3 个真实案例”“结尾能让读者产生共鸣,比如提到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别一次性让 AI 做太多事。又要写内容,又要排版,又要配图建议,AI 可能会顾此失彼。不如分步骤来,先让它写内容,满意了再让它给排版建议。
掌握了这些,你会发现和 ChatGPT 的交互越来越顺畅,它不再是那个 “答非所问” 的 AI,而会成为你工作和创作的得力助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