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 AI 写东西的人越来越多,但同样是用 ChatGPT、文心一言这些工具,有人写出来的东西像白开水,有人却能生成堪比专业写手的内容。差别在哪儿?关键就在 prompt—— 你给 AI 的指令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输出质量。
这篇教程从基础到进阶,手把手教你写 prompt。不用记复杂理论,全是能直接套用的方法和案例,小白也能快速上手。
📌 什么是 AI 写作 prompt?先搞懂这个再动手
简单说,prompt 就是你给 AI 的 "任务说明书"。你想让它写文案、做总结、编故事,都得通过 prompt 告诉它。
但很多人刚开始写的 prompt 都太笼统。比如 "写一篇关于减肥的文章",这种指令 AI 根本不知道你要写给谁看、要什么风格、重点讲什么。最后出来的东西肯定千篇一律,没啥用。
好的 prompt 得像给员工派活,说清楚 "做什么、给谁看、要达到什么效果"。就像你跟同事说 "帮我写个朋友圈文案,给 30 岁左右的宝妈看,突出这款辅食无添加剂,让她们觉得安全又方便",AI 才能 get 到你的点。
现在知道为啥你生成的内容总差点意思了吧?不是 AI 不行,是你没把指令说清楚。
✍️ 基础指令的 3 个核心要素,少一个都不行
写 prompt 不用追求华丽辞藻,把核心要素说清楚就行。这三个要素必须有:
明确主题和范围。比如写 "职场沟通",范围太大了。改成 "职场中向上级汇报工作的 3 个技巧",AI 就知道该聚焦在哪儿。范围越具体,内容越精准。你可以试试,同样是写旅游攻略,"青岛 3 日游攻略" 和 "青岛 3 日亲子游攻略,含 2 岁宝宝适合的景点",输出的东西完全是两个画风。
指定受众和场景。同样一个观点,跟大学生说和跟企业老板说,语气、用词差远了。写 prompt 时一定要加上受众,比如 "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写一篇租房避坑指南" 比单纯 "写租房避坑指南" 效果好 10 倍。场景也很重要,是用于朋友圈、公众号还是演讲稿?场景不同,风格和长度都得调整。
说明输出形式和风格。你是要列表、短文还是对话?风格是严肃、幽默还是接地气?比如 "用脱口秀的风格,列 5 个打工人周一不想上班的段子",AI 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力。很多人忽略这点,结果生成的内容风格不对,还得自己大改。
这三个要素就像 prompt 的骨架,先把骨架搭起来,内容才不会跑偏。
🚀 5 个进阶技巧,让你的指令精准度提升 80%
掌握了基础要素,再学这几个技巧,你的 prompt 就能甩开 80% 的人:
加入参考范例。有时候你说不清想要啥风格,直接给个例子就行。比如 "模仿这段文字的风格写一段关于咖啡的描述:' 清晨的第一杯拿铁,奶泡像云朵一样软,抿一口,焦香混着奶香在舌尖慢慢散开 '—— 就按这感觉写奶茶"。AI 对范例的理解比文字描述要精准得多。
设定角色身份。让 AI 代入特定角色,输出会更专业。比如写产品介绍,你可以说 "假设你是 10 年经验的手机测评师,从性能、续航、拍照三个方面分析这款新手机,语气要客观,指出优点和不足"。比单纯 "写手机测评" 要专业得多。试过用 "村口大爷" 的身份写反诈宣传吗?效果出奇的好,接地气又有记忆点。
限制输出长度。不想让 AI 写得太啰嗦,就直接规定字数或段落。比如 "用 300 字以内讲清楚微波炉的 5 个使用误区",或者 "分 3 点说明为什么早上吃鸡蛋好,每点不超过 20 字"。尤其写短视频脚本、朋友圈文案时,这个技巧特别管用。
加入细节要求。越细的要求,输出越符合预期。比如写食谱,别说 "写红烧肉做法",改成 "写适合新手的红烧肉做法,要说明用哪种酱油、冰糖什么时候放、炖多久,避免提到需要特殊厨具"。细节拉满,AI 想跑偏都难。
反向指令排除干扰。告诉 AI 不要什么,比只说要什么更有效。比如 "写一篇关于熬夜的文章,重点讲危害,不要提任何熬夜的好处,不要用专业术语,用普通人能听懂的话"。适合那些需要立场明确、避免歧义的内容。
这几个技巧不用全用上,根据场景选 1-2 个,就能明显提升 prompt 质量。
🧩 万能公式:3 种场景的固定模板,直接套就行
记不住那么多技巧?没关系,这 3 个万能公式背下来,90% 的场景都能应付:
信息整合类:"整理 [某领域] 的 [具体内容],按照 [分类方式] 分成 [数量] 点,每点用 [数字 / 符号] 标记,语言要 [风格],适合 [受众] 阅读"。比如 "整理职场沟通的禁忌,按照和领导、同事、下属三类分成 10 点,每点用●标记,语言要直白,适合刚入职的新人阅读"。
创作类:"以 [主题] 为核心,写一篇 [文体],给 [受众] 看,要体现 [情感 / 风格],包含 [关键元素],长度控制在 [字数] 左右"。比如 "以毕业季为核心,写一篇散文,给高三学生看,要体现不舍和期待的情感,包含教室、校服、留言本这些元素,长度控制在 500 字左右"。
问题解决类:"针对 [问题],给出 [数量] 个解决方案,每个方案说明 [具体做法] 和 [适用场景],避免提到 [不适用的方法],语言要 [风格]"。比如 "针对孩子挑食的问题,给出 5 个解决方案,每个方案说明具体做法和适合的年龄,避免提到强迫进食,语言要温和,适合宝妈看"。
这些公式就像填空题,把括号里的内容换成你的需求,就能生成不错的 prompt。刚开始用 AI 写作的人,建议先从套用公式开始,熟练了再自己发挥。
🔍 案例拆解:从差指令到优质 prompt 的进化
光说不练假把式,看几个例子,你就知道好 prompt 是怎么进化的:
案例 1:写一篇关于早餐重要性的文章
差指令:"写一篇关于早餐重要性的文章"。
问题:没受众、没风格、没重点,AI 可能写得太笼统,既像给小孩看又像给老人看。
优化后:"假设你是营养师,写一篇关于早餐重要性的文章,给上班族看,重点讲不吃早餐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要包含 3 个具体危害和 2 个简单易做的早餐建议,语言要接地气,不要用专业术语,字数控制在 500 字以内"。
效果:针对性强,内容具体,符合受众需求,实用性高。
案例 2:写一段产品推荐语
差指令:"写一段洗发水的推荐语"。
问题:没突出卖点,没目标人群,AI 写出来可能千篇一律,没有吸引力。
优化后:"假设你是美妆博主,给油性发质、头痒的人推荐这款洗发水,突出它控油 72 小时、止痒的卖点,用亲切的语气,像跟闺蜜聊天一样,最后加一句引导购买的话,不超过 80 字"。
效果:有场景感,卖点明确,语气符合人设,有转化力。
案例 3:做一个学习计划
差指令:"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
问题:没时间周期,没学习目标,没基础说明,AI 做的计划可能不适用。
优化后:"给英语零基础的人做一个 30 天的学习计划,每天学习 1 小时,目标是掌握日常问候用语,计划要分每周重点,每天包含单词、句子、练习三个部分,不要安排太复杂的任务,用表格形式呈现"。
效果:针对性强,可执行性高,符合用户实际情况。
看出差别了吧?好的 prompt 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基础要素上不断加细节,让 AI 越来越清楚你的需求。
⚠️ 新手常踩的 6 个坑,避开这些少走弯路
刚开始写 prompt,很容易犯这些错,看看你中了没:
坑 1:指令太模糊。"写篇好文章" 这种话 AI 根本不懂。什么是 "好"?是流量高、还是专业强?一定要具体化。
坑 2:一次提太多要求。"写一篇关于健身的文章,要适合新手,要幽默,要包含饮食建议,要分 10 点,要 500 字以内,还要有案例"。要求太多,AI 可能顾此失彼,重点不突出。一次聚焦 1-2 个核心要求就行。
坑 3:忽略 AI 的局限性。指望 AI 写出来的东西直接能用?不现实。AI 输出的是初稿,还需要你修改调整。把 prompt 当成 "打草稿的工具",而不是 "直接出成品的机器"。
坑 4:不用中文提示。虽然很多 AI 支持多语言,但用母语写 prompt,表达更精准。试过用中文和英文写同一个指令,中文的输出往往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
坑 5:不做迭代优化。第一次写的 prompt 效果不好,就换个思路再试。把 AI 的输出当成反馈,不断调整指令,慢慢就找到感觉了。比如第一次写的 prompt 出来太啰嗦,下次就加上 "控制在 300 字以内"。
坑 6:迷信复杂公式。有人觉得 prompt 写得越复杂越好,其实不然。简单明了的指令,往往效果更好。AI 没那么笨,把核心信息说清楚,比堆砌一堆修饰词管用。
避开这些坑,你的 prompt 水平能直接提升一个档次。记住,写 prompt 没有标准答案,多试多改,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
现在 AI 写作工具越来越普及,但真正能用好的人不多。差别不在工具,而在你会不会 "指挥" 工具。prompt 就像开车的方向盘,方向对了,才能到达目的地。
从今天开始,别再随便丢一句指令给 AI 了。试试上面的方法,从基础要素练起,慢慢加入技巧,套用公式,多分析案例。用不了多久,你也能写出让 AI"听话" 的 prompt,让 AI 真正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