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 AI 小说生成器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都在抱怨,生成的内容总带着一股 “模板味”。明明想写个独树一帜的故事,结果出来的情节、对话甚至人物性格,都和别人的差不多。这问题到底出在哪?又该怎么解决?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 先搞懂:为什么 AI 总爱 “套模板”?
很多人觉得是 AI 不够智能,其实不全是。AI 生成内容的核心逻辑是 “模仿”,它是用海量已有的文本数据训练出来的。如果训练数据里大部分都是套路化的小说 —— 比如霸道总裁必须冷酷多金,穿越主角必定自带金手指 —— 那 AI 生成时就很容易往这些方向偏。
而且,AI 有个 “安全区” 倾向。它会优先选择那些出现频率高、被验证过 “不会出错” 的表达。就像写爱情故事,“他眼神温柔地看着她” 这类句子,肯定比 “他瞳孔里的光像被风吹皱的湖面” 出现的次数多。AI 为了保证 “不出错”,自然更爱用前者。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很多在线工具为了提高生成速度,会简化算法。它们不会去深度分析你的需求,而是直接匹配最接近的模板。你输入 “校园暗恋”,它就从数据库里调出一堆相似的桥段拼凑,结果自然千篇一律。
📝 避坑第一步:把 “模糊指令” 变成 “精准手术刀”
用 AI 写小说,最忌讳的就是给个模糊的开头。比如你只说 “写一个科幻故事”,AI 大概率会给你整出星际战争、外星人入侵这些老掉牙的情节。想要跳出模板,提示词必须精准到 “带细节”。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科幻,你可以这样调整:“2077 年,在重庆的老巷子里,开杂货店的失明老人能听见机器人的心声,某天他收到一个会流泪的机械臂包裹”。这里面有时间、地点、人物特征和核心冲突,AI 想套模板都难。
还有个小技巧,在提示词里加入 “反套路” 要求。比如写武侠时加上 “主角练的武功越厉害,头发掉得越快”,写悬疑时注明 “凶手是看起来最无辜的小孩,但他的动机和家庭无关”。这些 “异常设定” 能逼着 AI 跳出常规思维。
别小看 “风格限定” 的作用。你不说清楚,AI 默认用的是大众风格。但如果你指定 “模仿汪曾祺的笔触写江湖故事”,或者 “用赛博朋克的调调写古代仙侠”,生成的内容立刻就有了辨识度。
🔄 避坑第二步:拒绝 “一键生成”,学会 “分步引导”
很多人图省事,直接让 AI 写完一整篇,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实 AI 更适合 “接力写作”—— 你写一段,让它接一段,过程中不断修正方向。
比如你先写 “林小满在抽屉里发现了外婆的旧相册,第三页夹着半张泛黄的船票”,然后让 AI 续写。如果它写 “船票上的日期是 1945 年,外婆当年坐船去了上海”,太普通了。你可以打断它:“改成船票上的目的地被虫蛀了,边缘有奇怪的符号,和小满昨天在梦里看到的一样”,逼着它往更独特的方向走。
每写 200 字就回头检查一次,看看有没有落入俗套。发现 AI 开始用 “突然”“没想到”“就在这时” 这类转折词堆情节时,立刻停下来调整。这些词本身没问题,但用多了就会显得刻意,像在凑剧情。
还可以试试 “反向提问法”。比如写到主角面临选择时,不要让 AI 直接写结果,而是问它:“如果主角故意选了最笨的那条路,会发生什么?”“这个配角看似帮主角,其实在偷偷收集他的头发,为什么?”AI 的回答往往会超出你的预期。
🛠️ 避坑第三步:工具别死守一个,学会 “交叉验证”
不同的 AI 模型训练数据和算法都有差异。比如有的擅长写细腻的心理描写,有的擅长构建宏大的世界观。同时用 2-3 个工具生成同一部分内容,然后把它们的优点拼起来,能大大降低模板化概率。
我试过用三个工具写同一个侦探故事的开头。第一个写得中规中矩,第二个加入了 “侦探有嗅觉过敏症,能闻到别人闻不到的气味” 这个设定,第三个则把案发现场设在了正在举办枕头大战的商场。把这些元素组合后,故事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
但也别盲目贪多。选工具时看两个点:一是它的 “自定义参数” 多不多,能不能调风格、节奏、甚至句子长度;二是有没有 “反同质化” 功能,现在有些工具会标注生成内容和已有文本的相似度,超过 60% 就建议重写,这种就很实用。
另外,别依赖在线工具的 “一键润色”。那些功能本质上还是按模板改,比如把 “他很生气” 改成 “他气得浑身发抖”,看似更生动,其实还是套路。不如自己手动改,比如改成 “他没说话,只是把手里的搪瓷杯捏出了一道缝”,画面感和独特性立刻就上来了。
💡 避坑第四步:用 “人工干预” 给 AI “加料”
就算 AI 生成的框架很普通,你也能通过后期加工让它脱胎换骨。加入 “私人化细节” 是个好办法。比如写家庭场景,别用 “妈妈在厨房做饭”,改成 “妈妈在厨房炖排骨,总爱把桂皮和八角放在蓝色的小铁盒里,那是爸爸出差带回来的”。这些带个人印记的细节,AI 很难自己编出来。
还有 “感官描写置换”。比如写紧张的场景,别只写 “心跳得很快”,试试 “手心的汗把纸币浸得发皱,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像破风箱,混着远处卖糖葫芦的吆喝”。把视觉、听觉、触觉揉在一起,能让文字立刻跳出模板。
对话是最容易模板化的地方。AI 写情侣吵架,总爱用 “你根本不懂我”“我都是为了你好”。你可以改成更具体的:“你上次说喜欢吃城南的梅花糕,我排队买了两小时,回来你却说不想吃了”“我不是不想吃,是那天老板说你排错队了,买的是隔壁家的”。用具体事件代替抽象情绪,对话立刻就有了真实感。
📌 避坑第五步:警惕 “热门题材陷阱”
现在 AI 对 “热门元素” 特别敏感。你一输入 “重生”“系统”“甜宠”,它就自动匹配当前最火的套路。不是说这些题材不好,而是写的人太多,AI 的训练数据里全是这些,很容易撞车。
试试 “冷门题材 + 热门元素” 的组合。比如 “重生” 题材,别写重生回高考前改变命运,改成 “重生到自己结婚那天,发现来的宾客都是已经去世的人”;“系统文” 别写打怪升级,改成 “系统每天给主角发布‘必须做一件蠢事’的任务,不做就会忘记一个重要的人”。
就算写热门题材,也要加入 “时代错位” 的细节。比如写古代言情,让女主角用现代的逻辑吐槽:“这圣旨的措辞也太啰嗦了,直接说让我嫁给谁不行吗?”;写末世生存,加一句 “超市货架上的泡面都过期三年了,但标签还印着‘第二件半价’”。这些小细节能打破题材的固有框架。
🎯 最后想说:AI 是工具,不是代笔
用 AI 写小说,最怕的是彻底放弃自己的思考,把所有创作都丢给机器。其实 AI 最适合做的,是帮你处理那些重复劳动 —— 比如描写环境时给你几个备选句子,或者在你卡文时提供几个情节方向。
真正能让故事摆脱模板化的,还是你的独特经历、观察和思考。你小时候住过的老房子、奶奶讲过的偏方、上班路上看到的奇怪店铺…… 这些真实的碎片,才是 AI 永远学不会的 “独家素材”。
下次用 AI 写小说时,别急着点 “生成”。先想想:这个故事里,有没有只有我才知道的秘密?有了这个,再普通的模板,也能长出不一样的血肉。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