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绘画侵权第一案的判决结果,给内容创作者敲响了版权保护的警钟。这起案件不仅明确了 AI 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也为行业发展划定了法律边界。从案件细节来看,原告李某通过开源软件 Stable Diffusion 输入提示词生成图片,并在小红书平台发布。被告刘某未经许可使用该图片作为文章配图,且未标注来源,最终被法院认定侵犯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需赔偿经济损失并公开致歉。
这一判决的核心在于法院认定 AI 生成图片具备 “独创性”,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美术作品。法院认为,原告在生成图片过程中进行了智力投入,包括设计人物呈现方式、选择提示词、调整参数等,这些操作体现了个性化表达。即使 AI 模型是工具,使用者的创造性劳动仍构成作品的核心要素。不过,这一结论也引发了学界争议。有观点认为,AI 生成内容的随机性和工具属性使得使用者的控制力有限,独创性认定标准需进一步细化。
中美法律差异下的版权认定
对比美国的类似案例,法律对 AI 生成内容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美国版权局曾拒绝为《太空歌剧院》等 AI 生成作品登记版权,理由是人类对生成过程的控制不足,无法满足 “最低限度的智力创造性” 要求。例如,杰森・艾伦为生成该作品调试了 624 次提示词,但法院认为 Midjourney 的算法逻辑不理解人类指令,导致其投入不构成实质性创作。
这种差异源于两国对 “人机协作” 的不同理解。中国法院更注重使用者在生成过程中的主动选择和调整,认为即使工具是 AI,只要人类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个性化表达,即可享有著作权。而美国则倾向于严格区分人类创作与工具辅助,强调 AI 生成内容的独立性可能削弱著作权的激励作用。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这意味着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使用 AI 工具需遵循不同规则。例如,在美国使用 Midjourney 生成作品时,需通过 Pro 会员服务确保版权归属,并避免依赖免费版的公共共享设置。而在中国,创作者需保留提示词、参数设置等创作记录,以证明自己的智力投入。
侵权风险的多重场景与应对策略
AI 绘画的侵权风险不仅存在于直接复制,还包括 “微调”“垫图” 等看似微小的修改。北京通州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利用 AI 对他人美术作品进行局部颜色、线条调整,保留核心表达元素,最终被认定为实质性侵权。法院强调,即使生成图片与原图存在细微差异,若未投入足够智力劳动,仍可能构成侵权。
这种 “擦边球” 行为的法律后果提醒创作者,AI 工具并不能规避版权责任。以下是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 素材合法性审查:在使用 AI 生成内容时,需确保训练数据、垫图素材等不涉及他人版权。例如,使用开源模型如 Stable Diffusion 时,需遵守 AGPL3.0 协议,避免未经授权修改或分发代码。
- 创作过程留痕:保存提示词、参数调整记录、生成时间戳等,这些证据在侵权诉讼中至关重要。例如,原告李某在案件中通过当庭展示生成过程,成功证明了自己的著作权。
- 标识与授权管理:在发布 AI 生成内容时,明确标注 “AI 创作” 或 “工具辅助”,避免误导公众。同时,通过平台协议或授权书明确作品使用范围,防止他人擅自转载。
平台与开发者的责任边界
AI 绘画工具的开发者和平台也面临法律挑战。例如,Stable Diffusion 的开源协议允许用户自由使用模型,但要求修改后的代码必须开源。若企业基于该模型开发商业工具却未履行开源义务,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此外,Midjourney 的服务协议规定,Pro 会员拥有生成内容的商业使用权,但免费用户的作品需遵循知识共享协议,这可能导致版权归属的不确定性。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选择合规的 AI 工具至关重要。例如,使用需付费的 Pro 会员服务可获得更明确的版权保护,而免费工具可能因公共共享设置导致作品被他人二次利用。同时,需关注工具的训练数据来源,避免使用未经授权的素材库。
行业发展的合规路径
随着 AI 技术的普及,内容创作者需在效率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以下是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 法律知识更新: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了解 AI 生成内容的标识要求、数据合规等规定。例如,2025 年 9 月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对 AI 生成内容进行显著标识,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 技术与法律结合: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对创作过程进行存证,确保证据链的完整性。例如,将提示词、参数设置等信息上链,可提高在侵权诉讼中的举证效力。
- 商业模式创新:探索 AI 辅助创作的合法路径,例如与艺术家合作开发专属模型,或通过版权池机制获得训练数据授权。这种模式既能降低侵权风险,又能提升作品的独特性。
AI 绘画侵权第一案的判决,标志着法律对新技术的适应性调整。内容创作者需认识到,AI 工具并非版权避风港,每一次提示词的输入、参数的调整都可能成为版权认定的关键。只有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证据留存、素材合法性和合规使用,才能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有效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未来,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创作者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版权挑战。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