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用 AI 锁定高共鸣主题(5 分钟搞定)
别总想着自己苦思冥想主题,AI 在捕捉热点和受众偏好上比我们敏感多了。打开你的 AI 工具,直接输入 “2025 年短视频平台最火的短剧主题类型”,它会立刻给你一堆方向 —— 比如最近很火的 “轻科幻职场”“复古校园暗恋”“宠物成精日常”。
挑一个你有点感觉的方向,再追问 AI:“这个主题下,用户最容易产生共鸣的 3 个冲突点是什么?” 以 “轻科幻职场” 为例,AI 可能会告诉你 “人类与 AI 同事的工作竞争”“时间循环里的报表危机”“能预知失误的手环带来的麻烦”。选第二个冲突点,因为时间循环自带悬念,又贴近打工人的日常焦虑,容易出效果。
这一步要快,别纠结。AI 给的选项里,选第一个让你心里 “咯噔” 一下的,直觉往往比分析更准。记住,主题不用太复杂,一个核心冲突足够撑满 5 分钟的短剧。
📝 第二步:让 AI 搭好剧情框架(7 分钟收尾)
确定主题后,直接给 AI 发指令:“帮我写一个‘时间循环里的报表危机’的剧情框架,分 4 幕,每幕不超过 3 句话,要包含开端、转折、高潮、结局”。
通常 AI 会给你这样的初稿:
- 开端:实习生小美发现自己被困在提交错误报表的那天
- 转折:她尝试修改报表,却总在下班前被领导驳回
- 高潮:她发现错误来自同事隐藏的数据,而同事是故意的
- 结局:她用循环里学到的信息揭穿同事,打破循环
你看,这个框架太普通了。直接告诉 AI:“把转折改成‘她发现循环里能和昨天的自己对话’,高潮部分加一个‘领导其实早就知道谁在搞鬼’的反转”。AI 很快会调整好,这时候框架就有了记忆点。
框架里必须有一个 “反套路” 的设计,比如观众以为是职场陷害,其实是领导在考验新人。这种小反转能让短剧在最后 10 秒抓住人心,方便后续传播。
👥 第三步:3 分钟让 AI 生成鲜活角色
别让 AI 随便写角色,给它设定具体的 “反差感”。比如:
- 主角小美:表面是唯唯诺诺的实习生,循环中逐渐变得果断,说话带点东北口音
- 反派同事:看起来是热心前辈,每次帮忙都会 “不小心” 改掉关键数据,总穿粉色衬衫
- 领导:平时不苟言笑,抽屉里总放着草莓味糖果,其实是隐藏的 “循环过来的人”
把这些要求输进去,AI 会自动补全细节。比如它会写 “小美紧张时会下意识摸头发”“同事说话时喜欢拍别人肩膀”。这些小动作能让角色立起来,比单纯写 “性格开朗”“心思缜密” 管用 10 倍。
如果 AI 写的角色太扁平,就用 “否定法” 追问:“同事不能只是坏,要加上‘他其实是因为上次报表失误被降职才报复’的动机”。多来两轮,角色就有血有肉了。
✍️ 第四步:AI 写正文,你当 “剪刀手”(10 分钟冲刺)
现在让 AI 开始写剧本正文,直接说:“按照刚才的框架和角色,写 3 分钟短剧的正文,每段对话不超过 20 字,多加点动作和表情描述”。
AI 写的时候,你别闲着。先看它写的开头:
【办公室,早上 9 点】
小美(揉眼睛):怎么又是这一天?
同事(递咖啡):小美,报表做好了吗?
这段太干了。你直接改:
【办公室,早上 9 点】
小美(把笔摔在桌上,盯着电脑屏保里的猫咪叹气):猫啊,这是你陪我第 8 次改报表了
同事(指甲上闪着粉色亮片,把咖啡放在小美桌上):妹妹,昨天说的修改意见记牢没?
改的时候抓住两个点:让动作带情绪,让细节有暗示。比如 “粉色亮片” 呼应前面的粉色衬衫,“猫的台词” 暗示循环次数。
AI 写高潮部分容易用力过猛,比如让小美大喊大叫。这时候你要收:
小美(把 U 盘插领导电脑,手指敲着桌面):王总,第 8 次提交,这次带了点 “额外数据”
领导(从抽屉摸出草莓糖,剥开扔嘴里):我抽屉里的糖,第 8 天吃着最甜
用动作代替台词冲突,反而更有张力。这一步别追求完美,先让 AI 写完,你重点改对话和关键动作,保持每分钟 15-20 句的节奏。
🔍 第五步:用 AI 查漏洞,3 分钟收尾
最后一步,把剧本丢给 AI:“帮我检查 3 个问题:1. 循环的原因有没有暗示?2. 角色前后行为一致吗?3. 有没有一句话能当结尾金句?”
AI 会告诉你:“循环原因没暗示,同事最后没交代,建议加一句‘每一次重来,都是为了看清真相’当金句”。
你补充两句:
【结尾】
小美(走出公司,阳光照在脸上):原来循环不是惩罚啊
(镜头扫过领导办公室,日历停在 “3 月 15 日”—— 小美入职那天)
这样既暗示了领导可能也是循环者(呼应草莓糖),又给同事的结局留了悬念。最后金句用 AI 给的,稍微改改:“重复的日子里,藏着不重复的答案”。
到这里,一个完整的短剧剧本就搞定了。从确定主题到最后收尾,刚好 30 分钟。关键不是让 AI 替你写,而是让它当你的 “速记员” 和 “点子库”,你负责抓感觉、控节奏、埋细节。
试试这个方法,你会发现 AI 写剧本的真正价值 —— 不是省时间,而是帮你把模糊的想法,快速变成能拍出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