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起注意:戳中痛点的开头公式
开头能不能抓住人,直接决定用户会不会往下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用户最头疼的事儿摆出来,让他们一看就觉得 “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比如卖理财课,别一上来就说 “我们的课程多好多好”,试试这样:“每个月工资到手没几天就花光,想攒钱却总也攒不下,看着别人买房买车,自己只能羡慕?” 这种话一出来,正在为攒钱发愁的人肯定会停下来。
再比如亲子教育课,开头可以是:“辅导孩子写作业就像打仗,吼到嗓子哑他还是磨磨蹭蹭,成绩上不去不说,亲子关系都变紧张了。” 家长们看到这话,多半会心头一紧,忍不住想知道有没有解决办法。
关键是要具体,别用模糊的说法。不说 “你有职场烦恼”,而是 “每天加班到深夜,活儿干得最多,升职加薪却没你的份,感觉再努力也看不到头”。越具体的痛苦,越容易让用户产生共鸣。
还有个小技巧,在痛点后面加一句反问,比如 “你是不是也遇到了这种情况?” 或者 “这样的日子你还想忍多久?” 轻轻推一把,让用户的情绪再往上提一提。
📈 激发需求:放大痛苦的深化公式
光说痛点还不够,得让用户明白,这个问题不解决,后果会更严重。把小麻烦变成大问题,他们才会有强烈的改变欲望。
就拿减肥课来说,提到 “体重超标” 之后,接着说:“不光穿衣服不好看,爬两层楼就喘,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越来越多,再这样下去,健康都要亮红灯。” 从外表到健康,层层递进,用户会觉得不能再拖了。
职场技能课也一样,讲完 “工作效率低”,可以补充:“领导安排的任务总完不成,同事都在进步,自己却原地踏步,时间长了,说不定哪天就被淘汰了。” 用未来的风险给用户敲敲警钟。
这里要注意,别夸大其词到离谱,不然用户会觉得你在危言耸听。基于现实情况合理延伸,让他们觉得 “这事儿确实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可以对比一下,说说解决了会怎样,没解决又会怎样。比如 “学会演讲,开会能清晰表达观点,升职机会多一半;要是一直不敢说,就算能力再强,也难被领导看到”。反差一出来,需求自然就被激发了。
🌟 展示价值:给出解药的课程介绍公式
前面把用户的痛点和需求都勾起来了,这时候就得亮出你的课程,告诉他们 “我们能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但别像报菜名一样列课程内容,重点说用户能得到什么好处。
卖写作课的话,不说 “我们有 10 节写作技巧课”,换成 “学完这门课,你写的文案能让读者主动下单,投稿通过率提高 80%,再也不用为没灵感发愁”。用户要的不是课程本身,是课程能带来的结果。
课程亮点要和前面说的痛点对应上。前面提到 “职场沟通难”,课程里就要强调 “3 招让领导认可你的方案,5 个技巧化解同事矛盾”。让用户清楚地看到,你说的问题,课程里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
还可以用 “具体场景 + 解决方案” 的方式。比如 “每次跟客户谈判都紧张到忘词?课程里会教你谈判前的 3 分钟准备法,让你不管面对谁都能从容应对”。越具体,用户越能想象到自己学会之后的样子。
🤝 建立信任:消除顾虑的背书公式
用户心动了,但可能还在犹豫 “这课程真的有用吗?” 这时候就得拿出证据,让他们放心。最有效的就是别人的成功案例。
可以放学员的真实反馈,比如 “之前我写的朋友圈没人看,学了课程里的文案公式,现在每条都有几十个人点赞咨询,上个月多赚了 5000 块”。真实的数字和感受,比你说一万句 “我们很棒” 都管用。
讲师的背景也能增加信任。不说 “我们的老师很厉害”,而是 “老师有 8 年新媒体运营经验,曾帮 100 多个账号实现粉丝从 0 到 10 万的增长,他的方法都是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有具体的经历和成果,用户才会觉得靠谱。
如果课程有什么权威认证,或者和知名平台合作过,也可以提一下。比如 “这门课程被 XX 教育平台评为年度优质课程,已经帮助 3000 多人解决了理财难题”。第三方的认可,能大大降低用户的顾虑。
🚀 促使行动:临门一脚的下单公式
最后一步,就是让用户赶紧下单。得给他们一个现在就买的理由,不能让他们 “再想想”,一想可能就忘了。
限时优惠是个好办法,“今天下单立减 200 元,明天恢复原价”。但别天天搞限时,不然用户会觉得没诚意。偶尔用一次,效果才好。
还可以搞 “早买福利”,比如 “前 50 名下单的学员,额外送价值 199 元的资料包”。利用稀缺性,让用户觉得现在买更划算。
下单指引要简单明了,“点击下方链接,直接报名”“扫码添加助教,即可锁定优惠”。别让用户找半天不知道怎么买,多一步操作,可能就少一批客户。
还可以加一句 “错过这次,下次开课要等 3 个月”,制造一点紧迫感。让用户觉得现在不买,会错过好机会。
用这些公式的时候,记得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调整。核心就是先让用户觉得 “你懂我”,再让他们相信 “你能帮我”,最后让他们觉得 “现在买最划算”。多试试,慢慢就能找到最适合自己课程的文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