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趋势:踩着流量风口做选题
每天打开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想让公众号文章被更多人看到,追热点是个见效快的办法。但热点那么多,不是瞎追就能成的。
微博热搜榜是个宝藏地方。早上九点、下午三点、晚上八点这几个时间段,热搜更新特别频繁。打开微博,点进热搜榜,先看排名前 20 的。这些热点关注度最高,但也可能转瞬即逝。要是你的公众号更新频率不高,比如一天一次,就得判断这个热点能不能撑到你发文的时候。另外,热搜后面带 “新” 字的,说明刚冒出来,还有很大发酵空间,值得重点关注。
百度风云榜和知乎热榜也得常看。百度风云榜能看到不同领域的热点排行,比如社会、娱乐、科技啥的。你做的公众号是哪个领域,就重点盯哪个领域的榜单。知乎热榜的热点更偏深度讨论,上面的问题下面有很多专业回答,能给你提供不一样的视角。比如你是做教育公众号的,看到知乎上有个关于 “双减政策下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的热榜问题,就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写一篇实用的辅导方法文章。
不过,光看榜单还不够。得学会筛选热点。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你的公众号。比如你是做母婴号的,娱乐圈的八卦热点就别碰了,就算流量再大,跟你的用户也没关系,强行追只会让用户觉得奇怪。得看热点和你公众号的定位是否契合,能不能给你的用户带来价值。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建立热点素材库。看到合适的热点,及时存下来。可以用表格,记录热点内容、和自己公众号的关联点、可能的选题方向。这样积累多了,下次找选题的时候翻一翻,说不定就有灵感了。
追热点也得有个度。有些热点是有争议的,比如涉及负面事件、敏感话题,这类热点最好别碰,容易引火烧身。还有些热点时效性太短,等你写完发出来,大家早就不关注了,这种也没必要追。
📊 用户调研:从用户需求里挖金矿
光靠热点还不够,毕竟热点总有过去的时候。想让公众号长期有内容可写,就得懂用户,从用户需求里找选题。
问卷调查是个不错的办法。设计问卷的时候,问题别太复杂,不然用户不愿意填。多提一些选择题,少来开放题。比如问用户 “你最想在公众号里看到什么内容?A. 实用技巧 B. 行业资讯 C. 案例分析”。还可以问问用户平时遇到的问题,比如 “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发问卷的时候,别只在公众号里发,可以发到用户群、朋友圈,甚至可以搞个小福利,比如填问卷送资料,提高参与度。
公众号的留言区是个宝藏。每天都去翻一翻用户的留言,看看他们在讨论什么,有什么疑问。比如用户经常问 “怎么提高写作效率”,那你就可以写一篇关于写作效率提升的文章。有些用户会在留言里分享自己的经历,这些经历里可能就藏着好选题。
建个用户社群也很有用。在社群里和用户多聊天,聊他们的生活、工作、兴趣爱好。聊着聊着,就能发现他们的痛点和需求。比如你做健身公众号,在社群里发现大家总说没时间去健身房,那 “居家健身小技巧” 就是个不错的选题。在社群里还可以搞点小讨论,抛出一个话题,让大家发表看法,从中找灵感。
分析用户的阅读数据也很关键。看看公众号后台的文章数据,哪些文章阅读量高、点赞多、在看多、转发多。这些数据好的文章,说明用户喜欢这类内容。可以分析一下这些文章的共同点,是主题选得好,还是内容形式受欢迎。然后顺着这个方向去挖掘新的选题。比如你发现关于 “职场沟通” 的文章数据都不错,那可以接着写 “和领导沟通的技巧”“和同事相处的秘诀” 等。
🔄 热点与调研结合:让选题既有流量又接地气
单独追热点,可能写出的文章没深度,用户看完就忘;只靠用户调研,又可能错过流量风口。把两者结合起来,选题才能既有人关注,又能满足用户需求。
看到一个热点的时候,先想想你的用户会不会关心。比如有个关于 “年轻人理财” 的热点,如果你公众号的用户主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那这个热点就很合适。然后结合之前用户调研的结果,看看用户在理财方面有什么困惑。比如调研发现用户不知道怎么开始理财,那你就可以写一篇 “年轻人入门理财,从这个热点事件里能学到什么” 的文章,既追了热点,又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用户调研中发现的需求,也可以结合热点来写。比如用户一直想知道 “怎么做好时间管理”,刚好有个关于 “高效工作法” 的热点出来,你就可以把两者结合,写一篇 “用这个热点里的高效工作法,做好时间管理” 的文章。这样既满足了用户的长期需求,又借了热点的流量。
还要注意两者结合的时机。有些热点时效性强,得快速结合用户需求出文;有些热点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就可以慢慢打磨,结合用户的深层需求,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比如节日类的热点,每年都有,提前通过用户调研了解用户在这个节日里的需求,到时候结合热点推出文章,效果肯定好。
结合的时候,别生搬硬套。热点是引子,用户需求是核心。文章的重点还是要放在解决用户问题上,热点只是为了让更多用户看到这篇文章。比如热点是 “某明星结婚”,你做的是情感公众号,就别光写明星的婚礼多豪华,而是结合用户调研中发现的 “年轻人对婚姻的困惑”,写一篇 “从明星结婚看,好的婚姻需要什么” 的文章。
🚫 选题避坑:这些雷千万别踩
做公众号选题,有很多坑等着你。不小心踩进去,可能会让公众号掉粉,甚至被限流。
别追三观不正的热点。有些热点本身就有争议,甚至违背社会道德和价值观。这种热点就算流量再大也不能碰。比如涉及暴力、色情、谣言的热点,一旦追了,会让用户觉得你的公众号没底线,影响公众号的形象。
用户调研的时候,别只听少数人的声音。有些用户比较活跃,在留言区、社群里经常发言,但他们的需求不一定代表大多数用户。得结合整体的阅读数据、问卷结果来综合判断。比如有个用户在社群里强烈要求写某个冷僻的主题,但大部分用户的阅读数据显示对这个主题不感兴趣,那就别听这个用户的。
别盲目模仿别人的选题。看到别的公众号某个选题火了,就马上跟着写。每个公众号的用户群体不一样,别人的爆款选题不一定适合你。得分析别人的选题为什么火,然后结合自己用户的特点,做出有自己特色的选题。比如别人的美食号写了 “北京最好吃的火锅” 火了,你是成都的美食号,就别照搬,可以写 “成都人最爱的火锅馆”。
选题别太宽泛。一篇文章想涵盖的内容太多,结果什么都没说清楚。用户看了半天,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自然不会喜欢。比如 “怎么做好公众号运营” 这个选题就太宽泛了,可以细化成 “公众号标题怎么写更吸引人”“公众号封面图设计技巧” 等。
💡 选题灵感保鲜:让好选题源源不断
想让公众号长期有好选题,得保持灵感的新鲜度。不能等到要发文了才急急忙忙找选题,平时就得积累。
建立一个选题库。不管是看到的热点,还是用户调研中发现的需求,只要觉得有可能成为选题,就记到选题库里。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分类,比如职场类、生活类、情感类等。没事的时候翻一翻,说不定就能组合出好选题。
多关注同行的公众号。看看他们在写什么,哪些选题反响好。但不是让你抄袭,而是从他们的选题中找启发。比如同行写了 “职场新人的三个误区”,你可以从反面写 “职场新人必须知道的三个技巧”。
多体验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生活中处处都是选题,比如去菜市场看到摊主的经营方式,可能就想到 “小生意的经营之道”;和朋友聊天听到的烦恼,可能就是用户的共同需求。把这些观察和感悟记下来,都是不错的选题素材。
定期回顾自己的文章。看看以前写过的文章,有没有可以深入挖掘的地方,或者有没有新的角度可以重新写。比如之前写过 “夏季减肥食谱”,过了一段时间,可以写 “夏季减肥运动推荐”,和之前的文章形成系列。
🎯 选题落地:从想法到成文的关键步骤
有了选题想法,还得落实到文章里。怎么把选题变成一篇受欢迎的文章,也是有技巧的。
先确定文章的核心观点。选题确定后,想清楚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核心观点要明确、清晰,别模棱两可。比如选题是 “年轻人租房避坑指南”,核心观点就可以是 “教年轻人在租房过程中避开常见的陷阱,找到合适的房子”。
搭建文章的框架。有了核心观点,就可以围绕它搭建框架。比如 “年轻人租房避坑指南”,可以分成 “租房前的准备”“租房中的注意事项”“租房后的维权方法” 这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列出具体的小点,让文章的结构更清晰。
填充内容的时候,要结合热点和用户需求,用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支撑观点。比如写 “租房避坑”,可以结合最近的租房热点事件,举例说明哪些陷阱是常见的,再引用一些租房纠纷的数据,让用户觉得文章有说服力。同时,加入用户调研中发现的用户在租房时遇到的具体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写完后,自己读一遍,看看逻辑是否清晰,语言是否通顺,有没有解决用户的问题。也可以发给身边的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