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说现状:AI 排版跑得飞快,但还没学会 "思考"
打开设计软件,输入 "极简风公众号封面",十秒后弹出十个方案 —— 这是现在 AI 排版的日常。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用 AI 生成商品详情页排版,效率比人工快 6 倍,出错率从 12% 降到 3%。中小商家特别买账,毕竟能省掉每月几千的设计费。
但你仔细看那些 AI 排出来的东西,总觉得差点意思。比如把产品图硬生生塞进模板,忽略了商品本身的质感;或者标题字体大小和内容重要性完全不匹配。上周见了个做餐饮连锁的朋友,他说用 AI 排菜单,把 "招牌红烧肉" 和 "凉拌黄瓜" 摆成一样大的字号,差点没被老板骂死。
AI 现在擅长的是 "执行",给固定框架填内容很拿手。但涉及到 "为什么这么排" 的底层逻辑,它还懵圈。就像你让它排一份儿童教育机构的宣传单,它大概率会堆一堆卡通元素,却想不到家长真正关心的师资资质需要更突出。
✏️ 人工排版的底气:那些 AI 偷不走的 "手感"
老设计师都有个习惯,排文字的时候会自己念一遍。不是闲的,是靠语感判断行距是否舒服。这种 "手感" 太微妙了 —— 同样的文字量,给年轻人看的游戏攻略和给老年人看的健康指南,留白差 3 毫米都能看出区别。
上次帮一个博物馆做画册,有张民国时期的老照片,AI 自动裁掉了边缘的污渍,说这样更整洁。但设计师非要保留,说那点泛黄的痕迹才能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感。最后用户反馈,就是那处 "不完美" 让整本画册有了温度。
还有个更实际的点,不同行业的排版有潜规则。比如法律文书,行距必须 1.5 倍,字号不能小于小四,这不是审美问题,是行业规范。AI 数据库里可能存了这些规则,但遇到 "甲方要求在合同里突出优惠条款又不能显得不严肃" 这种矛盾需求,还是得靠人来平衡。
🤝 真实现场:那些 AI 和人一起干活的案例
字节跳动内部有个设计工具,设计师画好框架,AI 自动填充内容并调整细节。他们测试过,同样做一套 APP 界面改版,纯人工要 3 天,人机配合只要 1 天半。最关键的是,设计师把时间省下来研究用户反馈了,而不是盯着按钮间距较劲。
母婴品牌 "小南瓜" 的做法更有意思。他们让 AI 生成 20 版海报初稿,再让设计师挑出 3 版进行修改。设计师说,AI 的作用是 "打破思维定式"—— 有时候 AI 会把婴儿车和星空放在一起,这种跨界组合人很少会想到,但改改细节居然效果很好。
也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混搭。奢侈品行业就很谨慎,某高端腕表品牌试过用 AI 排宣传册,结果把钻石切面的光影效果排得太刺眼,反而显得廉价。最后还是回归纯手工排版,设计师说 "贵气是调出来的,不是算出来的"。
🚀 技术往哪走:AI 能学会 "懂人心" 吗?
现在的 AI 排版,本质是 "大数据模仿"。但下一代技术可能要变天了。Google 正在测试的新模型,能分析用户眼动数据,知道读者会先看哪里后看哪里,排版时就会按这个顺序安排信息层级。这已经不是单纯的视觉设计,而是结合了用户行为心理学。
国内也有团队在做 "情绪感知" 排版。输入 "给刚失恋的人看的安慰文案",AI 会自动调暗色调,加大行间距,甚至在段落间加一些空白来营造 "呼吸感"。测试数据显示,这种带情绪的排版,读者停留时间能增加 40%。
但有个坎很难过去 —— 文化差异。同样是红色,在中国象征喜庆,在南非可能关联哀悼。AI 可以记住这些规则,但没法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去年某国际品牌用 AI 做中国春节海报,把灯笼和十字架放一起,闹了大笑话,最后还是靠本土设计师救场。
👷 从业者该怎么办:是学 AI 还是死守手艺?
别慌着抵制,也别盲目跟风。我认识的几个资深设计师,现在都在学 Prompt 工程 —— 不是学怎么用 AI,是学怎么 "指挥"AI。比如不说 "做个科技感封面",而是说 "用深蓝渐变,线条要像电路板,标题用未来体但要保证 3 米外能看清",这样 AI 出的稿子能用率高很多。
新人设计师倒是可以把 AI 当 "练手工具"。先自己排一版,再让 AI 排一版,对比两者的差异。有个 95 后设计师就是这么做的,他发现自己总忽略移动端适配,而 AI 每次都会自动生成适配版本,现在这个习惯已经改过来了。
但有些本事必须攥在自己手里。比如 "解读甲方潜台词"—— 当甲方说 "我要那种高级感但又不能太贵气",AI 大概率会懵圈,这时候就得靠人翻译成具体的设计语言:用莫兰迪色系,字体选无衬线体,少用金属元素。
🔮 最后说句实在话:未来不是谁替代谁,是各干各的强项
AI 会接管所有重复性工作 —— 电商详情页、报表排版、标准合同这些,人再插手就是浪费时间。就像计算器普及后,没人再练算盘了,这是效率进化的必然。
但需要 "灵魂" 的地方,还得靠人。博物馆的展陈说明、作家的作品集、品牌的年度报告,这些承载着情感和价值观的内容,排版不只是排文字,是在传递气质。这种活儿,AI 干不了,也没必要干。
更可能的局面是形成新的分工:AI 负责 "做得到",人负责 "做得对"。就像现在的摄影师,没人会自己洗照片了,但构图、光影这些核心判断还是得靠人。排版行业早晚也会走到这一步,重点不是怕被替代,是要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那部分本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