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知道,选题就像做菜的食材,选对了食材,哪怕厨艺一般也能做出家常菜的美味;选错了食材,再厉害的厨师也难出精品。每天打开后台,看着别人家的文章 10 万 +,自家的阅读量却纹丝不动,多半问题就出在选题上。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怎么把热点和数据捏合到一起,让你的公众号选题既能踩中风口,又能戳中读者痛点。
🔥 热点选题:找对 “风口” 比努力更重要
热点不是盲目追的。我见过太多账号,什么火就写什么,结果粉丝越追越少。关键是要搞清楚,哪些热点值得追,怎么追才能不跑偏。
微博热搜、抖音热榜、知乎热榜、百度风云榜,这些是找热点的基础盘。但光看这些还不够,每个平台的热点属性不一样。微博的热点偏娱乐化、情绪化,适合情感号、娱乐号跟进;知乎的热点更偏理性讨论,适合干货号、观点号挖掘深度。比如前段时间 “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 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多是吐槽和分享,在知乎上则是分析背后的经济原因,你得根据自己的账号定位选平台盯热点。
判断一个热点值不值得追,有三个硬指标:受众匹配度、内容关联度、传播潜力。受众匹配度好理解,你的粉丝是宝妈,就别去追电竞圈的热点;内容关联度指的是能不能和你平时的内容挂上钩,硬蹭的热点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传播潜力要看这个热点有没有讨论空间,能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或争议,那些一眼就能看到结局的热点,就别浪费时间了。
追热点还要学会 “抢跑”。等一个热点完全爆了再写,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机。可以多关注一些垂直领域的资讯平台,比如做科技号的看 36 氪、虎嗅,做教育号的看芥末堆,这些平台往往会提前发布一些行业动态,从中能挖到不少潜在的热点。另外,还要养成随时记录灵感的习惯,看到一个热点苗头,先把能想到的几个写作角度记下来,等热点起来了,就能快速动笔。
📊 数据辅助:用数据验证选题的 “含金量”
光凭感觉选选题,就像蒙着眼睛射箭,能不能中全看运气。数据就像一把尺子,能帮你量出一个选题到底有没有潜力。
首先要盯紧的是公众号后台数据。“用户分析” 里的粉丝画像、兴趣标签,能告诉你读者是什么样的人,喜欢看什么;“内容分析” 里的高阅读量文章、高转发文章,能看出哪些话题读者愿意买单。比如你发现最近写 “职场沟通” 的文章阅读量都不错,那就能围绕这个方向多找相关的热点。
第三方数据工具也不能少。新榜、微小宝、清博指数这些平台,能看到各领域的爆款文章,分析它们的选题方向、标题特点、发布时间。把同领域排名靠前的账号最近一周的爆款文章列出来,做个表格,看看哪些关键词出现的频率高,哪些话题被反复讨论,这些都是潜在的选题金矿。
还要关注关键词数据。百度指数、微信指数能告诉你一个话题的搜索热度变化,判断它是正在升温还是已经降温。比如 “考研复试” 这个词,每年二三月份指数都会飙升,这时候写相关内容肯定错不了。另外,在微信搜一搜里输入相关关键词,看看排名靠前的文章都是什么角度,有没有还没被挖掘的点。
数据分析不能只看表面。比如一篇文章阅读量高,但转发率低,可能是标题起得好,但内容没戳中读者的分享欲;一篇文章在某个时间段阅读量突然上涨,可能和当时的某个热点有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从数据的变化中找到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读者的需求。
🔗 热点 + 数据:让选题精准踩中 “爆点”
热点给选题带来流量,数据给选题提供方向,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让选题既有热度,又有深度。
用数据验证热点的 “真实性”。有些热点看起来很火,但可能只是少数人的狂欢,这时候就需要用数据来判断。比如一个话题在微博热搜上排名很高,但微信指数却很低,说明这个热点在公众号平台的受众并不多,就没必要花太多精力去写。反之,如果一个热点在微信指数上持续走高,而且和你的粉丝画像匹配度高,那就是个值得追的好选题。
用数据挖掘热点的 “隐藏角度”。一个热点出来,大家往往会从最显眼的角度去写,这时候如果你能通过数据找到一个别人没注意到的角度,就很容易写出爆款。比如 “年轻人热衷于摆摊” 这个热点,大部分人会写摆摊的经历、技巧,如果你去看相关的关键词数据,发现 “摆摊如何避坑”“摆摊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这些词的搜索量很高,就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写出更实用的内容。
不同类型的公众号,结合的方式也不一样。情感号可以从热点事件中挖掘情感共鸣点,用读者的留言数据来验证哪种情感更能打动人;职场号可以把热点和职场话题结合起来,用职场类关键词的搜索数据来确定具体的写作方向;干货号则可以从热点中提炼出可操作的方法,用同类文章的阅读数据来判断内容的实用性。
🎯 不同类型公众号的选题要点
不同类型的公众号,受众需求不一样,选题的侧重点也不同。
情感类公众号,选题要贴近生活、引发共鸣。可以多关注社会新闻、娱乐事件中的情感元素,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用这些来触动读者的情绪。数据方面,要多看看粉丝的留言、评论,了解他们最近在纠结什么、困惑什么,从这些真实的情感需求中找选题。
职场类公众号,选题要实用、有针对性。职场人最关心的是升职加薪、人际关系、职业规划这些话题,热点可以围绕这些来展开。比如某个大厂的裁员事件,可以从 “如何应对职场危机”“裁员潮下如何做好职业规划” 这些角度来写。数据上,多关注职场类关键词的搜索趋势,看看大家最近最关心哪些职场问题。
干货类公众号,选题要专业、有深度。这类账号的读者是来学东西的,所以选题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可以从行业动态、政策变化中找热点,结合专业知识,给出独到的分析和建议。数据方面,要多参考同领域的爆款文章,看看哪些知识点最受欢迎,哪些方法最受认可。
✍️ 选题后的执行:让好选题真正变成爆款
选对了选题,只是成功了一半,还要在写作和发布上下功夫。
标题要既包含热点关键词,又能体现独特角度。比如一个关于 “反向消费” 的热点,情感号可以起 “月薪 5 千,我靠反向消费攒下了第一桶金”,职场号可以起 “反向消费背后:职场人正在抛弃‘面子消费’”。标题里最好能有具体的数字、场景,让读者一看就有点击的欲望。
内容结构要清晰,开头要快速切入热点,中间要有数据支撑观点,结尾要引发互动。开头可以用一个热点事件或者一个读者熟悉的场景引入,中间用具体的数据、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内容更有说服力,结尾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引导读者留言讨论,增加文章的互动性。
发布时间也很关键。一般来说,公众号的阅读高峰期在早上 7-9 点、中午 12-13 点、晚上 19-21 点,不同类型的账号可以根据自己的受众习惯调整。比如情感类账号,晚上发布效果可能更好,因为大家晚上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职场类账号,早上和中午发布更合适,职场人在通勤或午休时会刷公众号。
总结
热点选题 + 数据辅助,不是简单的 1+1=2,而是让热点为选题带来流量,让数据为选题保驾护航。关键是要养成用数据验证热点、用热点激活数据的习惯,多练、多试、多总结,慢慢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选题方法论。
记住,没有永远的爆款选题,只有不断变化的读者需求。每天花点时间看看热点,分析分析数据,把这些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你的公众号选题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