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用户骨子里挖需求,数据不会骗你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选题的本质是猜用户心思,但瞎猜没用。得靠数据说话。打开公众号后台,看 “用户分析” 里的性别、年龄、地域,再结合 “图文分析” 里的阅读完成率、转发率。那些转发高的文章,往往戳中了用户 “想分享给别人证明自己” 的心理。
比如一个职场号,发现 30 - 35 岁女性读者占比 60%,她们转发最多的是 “职场妈妈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 这类文章。这就说明,这个群体不仅有职业焦虑,更有身份认同的需求。你写选题时,就得往 “解决双重压力” 上靠。
还有评论区,别只看表扬。那些骂声、质疑声、甚至追问 “为什么不写 XXX” 的留言,都是金矿。有个美食号小编告诉我,有人在评论里骂 “你推荐的餐厅太贵了,普通人吃不起”,他立刻做了一期 “人均 50 元的宝藏小店”,阅读量直接翻倍。用户的抱怨,其实是在喊 “我有这个需求,但你没满足”。
🔍 热点不是追来的,是 “嫁接” 来的
每天打开微博热搜、抖音热榜,一堆热点扑面而来。但 90% 的人追热点都错了 —— 直接把新闻复述一遍,再加点废话评论。这怎么可能成爆文?
正确的做法是,把热点当成钩子,勾住你公众号的核心用户需求。比如某明星离婚上热搜,情感号可以写 “从明星离婚看普通人该如何经营婚姻”,职场号可以写 “婚姻里的‘职场思维’:如何像管理项目一样管理感情”。热点只是个引子,落脚点必须是你用户关心的事。
判断一个热点值不值得追,就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热点和我公众号的定位有没有关系?我的用户看到这个热点会有什么情绪?我能不能提供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如果三个答案都是肯定的,再动手。不然,宁愿放弃也别硬蹭。
📊 盯着竞争对手的 “死角” 写
别总想着自己创造需求,先看看别人没满足的。把同领域排名前 20 的公众号列出来,每天看他们的头条,记录下那些阅读量 10 万 + 的选题。然后做个表格,左边是选题方向,右边是用户评论里提到的 “没说清楚”“还想知道” 的点。
有个教育类公众号,发现同行都在写 “如何提高孩子成绩”,但评论里很多家长问 “孩子不愿意学习怎么办”。他们就专门做了一系列 “激发学习兴趣” 的文章,一下子就火了。竞争对手的盲区,就是你的机会。
还要注意那些 “伪需求”。比如很多理财号都写 “月薪 3000 如何存钱”,但数据显示这类文章打开率越来越低。为什么?因为读者发现光存钱没用,他们真正需要的是 “月薪 3000 如何赚钱”。你得透过表面需求,看到更深层的渴望。
🧐 用 “痛点金字塔” 筛选题
用户需求是分层次的。最底层是生理需求,比如 “怎么快速退烧”;中间层是安全需求,比如 “租房如何防骗”;再往上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顶层是自我实现需求。
你的选题得对应到具体层次。比如一个健身号,写 “30 天瘦 10 斤” 是满足生理需求,写 “瘦下来后同事看我的眼神都变了” 是满足尊重需求。后者往往比前者转发率高,因为它触碰到了用户的情感痛点。
怎么判断选题在哪个层次?看用户读完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只是 “哦,知道了”,那就是低层次需求;如果是 “对啊!我就是这样!”“我也要这样做!”,那就是高层次需求。爆文往往都在高层次需求里。
📝 给选题做 “压力测试”
想出三个选题后,别急着写。找 5 个你的核心用户,发消息问他们 “如果我写这三个标题,你最想点开哪个”。别解释内容,就看标题的吸引力。
还要模拟传播场景。假设用户在地铁上刷手机,你的标题能不能让他在 3 秒内停下来?比如 “别再给孩子喝这种水了” 就比 “几种不健康的饮用水对儿童的危害” 强,因为前者有紧迫感。
最后算笔账:这个选题需要多少资料?能不能在 2 小时内找到足够的案例和数据?如果需要花一天时间查资料,除非你有十足把握,否则不如换个容易操作的。毕竟,快速产出优质内容,比完美但拖延的内容更重要。
💡 反常识选题:别人不敢说的,你来说
大家都在写 “如何成功”,你可以写 “我为什么放弃了别人眼中的成功”;大家都在写 “婚姻要包容”,你可以写 “有些矛盾,就是不能包容”。反常识不是抬杠,而是说出用户心里想但不敢说的话。
有个情感号写过一篇 “我不劝你原谅伤害过你的人”,阅读量破百万。因为太多人被 “要大度”“要原谅” 绑架,这篇文章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反常识选题的关键是,找到那些 “政治正确” 但不符合人性的观点,然后用真实的故事和逻辑去支撑。
但要注意,反常识不是瞎反对。你得有足够的论据,不然就会变成胡言乱语。最好的办法是,先承认主流观点的合理性,再指出它的局限性,最后给出你的视角。这样既安全,又有新意。
做公众号,选题就像打靶。靶子是用户需求,子弹是你的内容。只有看清靶子,才能百发百中。别想着一次就找到完美的选题,多试、多改、多总结,慢慢就会摸到用户的脉。记住,爆文不是写出来的,是 “算” 出来的 —— 算用户的需求,算热点的价值,算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