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清楚,选题就像内容的心脏。没有稳定优质的选题供给,更新频率跟不上不说,更别指望出爆文。但现实是,很多运营者要么临时抱佛脚找选题,要么选题库杂乱无章,用的时候根本搜不到。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讲,怎么搭建一个能持续产出爆文的公众号选题库,全是实操干货,看完就能上手。
🎯 先搞懂目标受众,选题才不跑偏
做选题库的第一步,不是急着找内容,而是把你的读者研究透。你写的东西是给谁看的?他们的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如何?平时关心什么,害怕什么,渴望什么?这些问题搞不清楚,选出来的题大概率是自嗨。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职场内容,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工作五年的中层管理者,选题方向天差地别。前者可能更关心 “第一份工作要不要选大公司”“试用期被欺负怎么办”;后者更在意 “怎么带团队效率高”“中年危机怎么破”。如果混为一谈,写出来的内容两边都不讨好。
怎么研究受众?最直接的就是翻后台数据。公众号后台的用户画像能看到基本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更重要的是看留言区和私信,读者问得最多的问题、抱怨的痛点、讨论的话题,都是绝佳的选题线索。比如有读者反复问 “公众号排版用什么工具”,那 “3 款排版神器测评”“新手排版避坑指南” 这类选题肯定受欢迎。
还要养成记录的习惯。看到读者提了个有意思的需求,马上记到表格里;刷到目标用户聚集的社群在聊某个话题,也赶紧记下来。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积累多了,就能慢慢拼出受众的真实需求图谱,选题自然就有了方向。
📌 多渠道挖掘选题,让库里面有料
选题库要想丰富,就得打开思路,从各种渠道捞干货。别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面的世界大有可为。
热点永远是爆文的温床。但追热点不能盲目,得结合自己的公众号定位。比如做科技类账号,数码新品发布会、行业政策变动都是热点;情感类账号,社会新闻里的情感纠葛、明星婚恋动态可能更合适。追热点的渠道很多,微博热搜、知乎热榜、百度风云榜,还有 36 氪、虎嗅这类科技媒体,每天花 20 分钟扫一遍,把相关的热点记下来,标注好和自己账号的关联度。
同行是最好的老师。别觉得看同行的内容是抄袭,人家能做出爆文,选题上一定有过人之处。关注 10-20 个同领域的头部账号,分析他们近 3 个月的爆款文章选题,看看哪些话题反复出现,哪些角度比较新颖。比如发现很多职场号都写过 “副业赚钱”,但有的从 “0 成本副业” 切入,有的讲 “副业踩坑经历”,这些不同的角度都能放进你的选题库,作为灵感参考。
用户的真实反馈不能漏。除了留言和私信,还可以主动收集。比如在文末搞个小调查:“下期想看什么内容?留言告诉我”;或者建个粉丝群,定期发起话题讨论。之前有个教育类公众号,就是通过粉丝群发现家长们普遍焦虑 “孩子暑假沉迷手机”,据此做了一系列相关选题,篇篇阅读量都不错。
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出好选题。别总觉得选题得有多高大上,身边的琐事、自己的经历,只要能和读者产生共鸣,就有价值。比如做美食号的,分享 “加班回家 10 分钟搞定的晚餐”;做成长号的,聊聊 “30 岁突然失业后的迷茫与自救”。这些接地气的选题,往往比空洞的大道理更受欢迎。
📊 科学分类选题,找起来更顺手
选题库堆了几百个想法,真要用到的时候,翻半天找不到合适的?问题出在分类上。没有清晰的分类,选题库就是一堆乱码。
按内容类型分是最基础的。可以分成资讯类(比如 “某行业新规出台,影响多大?”)、观点类(“我为什么不建议你做这件事?”)、干货类(“3 个技巧,搞定 XX 问题”)、故事类(“他用一年时间,从失败到成功”)。这样分类,想写哪种类型的文章,直接去对应的类别里找就行。
按生命周期分也很实用。有些选题是即时性的,比如热点事件,必须在 24 小时内发出来才有效果;有些是周期性的,像节日相关内容(春节、中秋)、考试季(高考、考研),每年到点就可以拿出来用,提前一两个月准备就行;还有些是常青树选题,比如 “怎么提高阅读效率”“人际交往的几个原则”,不管什么时候发,都有读者看。把这三类分开存放,能避免错过最佳发布时机。
还可以按受众需求场景分。比如职场号,能分成 “求职面试”“职场沟通”“晋升加薪”“职业规划” 等场景;母婴号可以分成 “孕期护理”“新生儿喂养”“幼儿早教” 等。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不一样,针对性地提供内容,更容易击中他们的痛点。
分类的时候别太复杂,不然维护起来麻烦。用 Excel 或者在线表格(比如飞书、石墨)就行,列清楚选题名称、分类标签、备注(比如适合什么时间发、参考素材来源),简单明了最好。
⏰ 把握选题时效性,冷热都要抓
做选题库,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热点,也得给长效内容留位置。热点能带来短期爆发,长效内容能保证账号的稳定流量,两者缺一不可。
追热点有技巧。看到一个热点,先判断它的生命周期。有些热点就火几个小时(比如明星突然官宣恋情),这种得快速反应,甚至可以用 “快讯 + 简评” 的形式先发出来;有些热点能持续几天(比如重大政策发布),可以慢慢打磨,做深度分析。还要注意热点的风险,涉及敏感话题、负面新闻的,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别碰,免得账号被处罚。
长效选题要提前储备。比如做健康类账号,“春季养生注意这几点”“冬天怎么预防感冒”,这些内容每年都能用,提前三四个月就可以把选题放进库,到时候稍微修改一下数据和案例,就能直接用。还有一些经典问题,读者会反复问,比如 “公众号怎么涨粉”“怎么写好标题”,针对这些问题,多准备几个不同角度的选题,轮换着发,读者也不会觉得重复。
可以建立一个 “选题日历”。把每个月的节日、节气、重要活动(比如 618、双 11)都标出来,提前规划好对应的选题。比如 3 月有妇女节,女性相关的选题(职场女性、女性成长)就可以安排上;9 月有教师节,回忆师生情、教育相关的内容就能准备起来。有了日历,就不会临时手忙脚乱。
✅ 评估选题潜力,筛出爆文苗子
选题库里的想法再多,最终能发出来的也就那么几个。得有一套标准,判断哪个选题更有可能成爆文。
受众覆盖范围很关键。一个选题关心的人越多,爆的可能性越大。比如 “怎么省钱” 比 “怎么买奢侈品省钱” 受众广得多;“职场人怎么解压” 比 “程序员怎么解压” 覆盖的人更多。当然,也不是说小众选题就不行,如果你的账号本身就是垂直领域的,小众选题反而能精准击中核心用户。
能不能引发情绪共鸣也很重要。爆文往往都能调动读者的情绪 —— 愤怒、感动、焦虑、好奇。比如 “被领导当众批评,该怎么回应?” 戳中了很多职场人的委屈;“父母做过最让你感动的事” 能引发温暖的回忆。选题里如果有这种情绪钩子,更容易被转发分享。
看看有没有话题性和争议性。完全没有争议的内容,读者看完可能就划走了,不会留下评论和转发。比如 “年轻人应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工作和生活,能不能平衡?” 这类有讨论空间的选题,更容易带动互动。但要注意,争议不能是恶意抬杠,得是有价值的观点碰撞。
还可以参考历史数据。翻一下自己账号过去的爆文,看看它们的选题有什么共同点;再看看同领域头部账号的爆款选题,分析它们的规律。把这些规律总结出来,作为评估新选题的参考。比如发现 “清单体” 的干货文更容易爆,那选题库里的 “5 个方法”“10 个技巧” 类选题,优先级就可以提高。
🔄 定期更新迭代,让选题库活起来
选题库不是建完就完事了,就像手机 APP 需要更新一样,选题库也得定期维护,不然就会变成死水。
每周花 1-2 小时梳理一次。把新收集的选题加进去,已经用过的选题做标记(比如标上发布日期、阅读量),效果不好的选题分析原因(是角度不对,还是时机不对),下次避免类似问题。对于那些一直没用到的选题,看看是不是已经过时了,该删的就删,别占地方。
每月做一次大盘点。看看这个月哪些分类的选题用得最多,哪些分类比较缺,下个月就有针对性地去补充。比如发现干货类选题发得多,但故事类很少,那下个月就多挖掘一些故事性的选题。同时,根据当月的热点趋势和用户反馈,调整选题库的方向。
还要注意反同质化。如果发现最近同领域的账号都在写某个话题,除非你有特别新颖的角度,否则就别凑热闹了。在选题库里多储备一些差异化的想法,比如别人都写 “成功经验”,你可以写 “失败教训”;别人都讲 “怎么做”,你可以讲 “为什么不能这么做”。
建选题库就像种庄稼,前期要选好种子(研究受众)、多找土地(挖掘渠道)、合理规划地块(分类)、把握播种时间(时效性)、选好长势好的苗(评估潜力),最后还要勤施肥浇水(更新迭代)。做到这些,你的公众号选题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让爆文不再是偶然。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