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用户需求:别瞎猜,用数据说话
做公众号最忌讳的就是自嗨。觉得自己写的内容特有深度,结果发出去阅读量不过百。问题出在哪?多半是没摸透用户到底想看啥。
怎么了解用户需求?先看后台数据。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分析” 里,有粉丝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这些基础数据能帮你画个大概的用户画像。比如你的粉丝大多是 20 - 30 岁的女性,那内容风格就得偏年轻化、生活化一点。再看 “图文分析”,哪些文章打开率高、在看数多、转发量大,这些数据藏着用户的偏好。打开率高的标题有啥共同点?转发多的文章讲了啥话题?把这些整理出来,就能找到一些规律。
除了后台数据,多去评论区逛逛。用户在评论里说的话,哪怕是吐槽,都是宝。比如有用户说 “能不能讲讲怎么选适合自己的护肤品?”,这就是一个明确的需求。还有些用户会问 “XX 问题怎么解决?”,这些直接的提问,简直是送上门的选题。
还可以搞点小调研。在文末放个投票,让用户选下次想看的内容;或者发个简单的问卷,问问他们最近在关注啥、有啥困惑。别觉得麻烦,花不了用户多少时间,却能帮你精准抓住他们的痛点。我之前做过一次调研,问粉丝 “下班后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结果 “低成本放松方式” 得票最高,后来写了篇相关文章,阅读量直接翻倍。
🎯 跟着需求走:选题就得 “投其所好”
知道了用户需求,怎么把它变成选题?得学会把需求细化、具体化。
用户说 “想赚钱”,这需求太笼统了。你可以拆成 “学生党怎么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钱”“宝妈在家能做哪些副业”“职场新人如何快速涨工资”。不同的用户群体,对 “赚钱” 的理解和需求不一样,拆得越细,内容越容易击中他们。
抓痛点选题准没错。啥是痛点?就是用户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难题,或者一直困扰他们的麻烦事。比如职场人普遍头疼 “加班多还没成果”,那 “高效工作技巧”“拒绝无效加班的方法” 这类选题就很容易引起共鸣。我之前写过一篇 “每天加班到深夜,工资却不见涨?这 3 个坑别再踩了”,光是标题就戳中了不少人,打开率比平时高了 30%。
结合热点但别追烂了的热点。热点自带流量,但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你的公众号。得看热点和你的用户需求有没有关联。比如高考的时候,教育类公众号可以写 “高考后填报志愿注意事项”,职场类公众号就可以写 “那些没考上名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要是硬蹭和用户没关系的热点,只会让粉丝觉得你不专业。
还要注意选题的时效性。有些内容过了特定时间就没人看了,比如节日祝福、季节性话题。但也有些内容是 “常青树”,比如职场干货、情感技巧,什么时候发都有人看。可以搭配着来,既追时效热点,也储备一些常青内容。
✨ 标题是门面:让人忍不住点进来
选好了题,标题没起好,等于白搭。标题就像人的脸,得让人第一眼就有兴趣。
用数字的标题往往更吸引人。“3 个方法”“5 个技巧”“7 天学会”,数字能给人一种具体、可操作的感觉,用户会觉得读完就能有收获。比如 “3 步搞定公众号排版,新手也能变大神” 就比 “公众号排版技巧” 好多了。
提问式标题能勾起用户的好奇心。“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为什么别人的公众号能火?” 这种标题像是在和用户对话,能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想点进去找答案。我试过把 “职场沟通很重要” 改成 “和领导沟通总出错?不是你嘴笨,是方法不对”,打开率立马提升了不少。
突出利益点的标题也很管用。用户看公众号,说到底是想获得点什么,可能是知识、技巧,也可能是情绪价值。标题里直接告诉用户能得到啥,比如 “学会这招,让你月薪轻松过万”“读完这篇,再也不怕和陌生人聊天”,用户会觉得不点开就亏了。
但要注意,标题不能太夸张,也就是常说的 “标题党”。标题说得天花乱坠,内容却空洞无物,只会让用户反感,还可能被平台处罚。标题和内容得匹配,既要吸引人,又要实事求是。
📝 内容是王道:让用户看完还想转
标题吸引人点进来了,内容不行,用户照样会立马关掉。好的内容得有料、有用、有情绪。
内容要有料,就是得给用户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别东拉西扯说一堆废话,直接讲重点。比如写 “怎么做早餐”,就把材料、步骤写清楚,最好再加点小贴士,比如 “这样做更节省时间”“搭配什么吃更营养”。用户觉得有用,才会愿意看下去。
结构要清晰,让用户看得轻松。可以用小标题把内容分成几块,每块讲一个小主题。段落别太长,不然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着就累。适当用点表情符号或者加粗,突出关键信息,让用户一眼就能抓到重点。
加入真实案例会让内容更有说服力。空讲理论没人爱听,举个身边的例子、粉丝的故事,或者自己的经历,能让用户有代入感。比如写 “坚持运动的好处”,不如说 “我坚持跑步 3 个月,体重减了 10 斤,连气色都变好了”,这样更真实、更打动人。
还要能调动用户的情绪。人都是感性的,容易被情绪感染。可以写点让人感动的故事,引发共鸣;也可以吐槽一些让人不爽的现象,让用户觉得 “说得太对了”。当用户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就会忍不住点赞、在看、转发。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 “北漂不易” 的文章,里面讲了几个北漂者的真实经历,很多人在评论区说看哭了,转发量也特别高。
🔄 传播有技巧:让文章自己 “跑” 起来
好内容也需要助推,才能成为爆文。传播的时候,得利用好各种渠道和用户的社交心理。
首先,公众号内部的互动不能少。文章发出去后,及时回复评论,和用户聊起来。用户觉得被重视,就更愿意参与互动,而互动数据好的文章,公众号平台也会给更多推荐。可以在文末留个小问题,引导用户留言,比如 “你有什么选题小技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利用用户的分享心理。人都喜欢分享有价值、能彰显自己品味的内容。在文章里加一句 “觉得有用就分享给朋友吧”,或者设计一些鼓励分享的小福利,比如 “转发文章到朋友圈,截图可领 XX 资料”。但福利得真实有用,别搞噱头骗转发。
多平台分发也很重要。除了公众号,把文章发到微博、小红书、知乎等平台,能吸引更多流量。不同平台的用户习惯不一样,发的时候稍微改改格式和标题,比如小红书用户喜欢看图文结合的内容,就多配点图片;知乎用户喜欢深度分析,就把内容写得更详细点。
还可以和其他公众号互推。找和自己粉丝画像相似、粉丝量差不多的公众号,互相推荐对方的文章。这样能互相引流,扩大影响力。但互推不能太频繁,不然粉丝会反感。
💡 持续优化:爆款不是偶然是必然
做公众号不可能篇篇都是爆文,但只要持续优化,爆文出现的概率会越来越高。
每次发完文章,都要复盘。看看数据哪里好、哪里不好,分析原因。标题打开率低,下次就多尝试不同的标题风格;内容转发量少,就想想是不是用户觉得价值不够。把每次的经验教训记下来,慢慢就能摸到规律。
多关注同行。看看那些做得好的公众号,他们怎么选题、怎么写标题、怎么组织内容。不是让你抄袭,而是学习他们的优点。比如发现某个公众号的案例特别生动,你就可以学着在自己的文章里多加入真实案例。
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也很重要。粉丝养成了阅读习惯,到点就会来看你的文章。如果更新断断续续,粉丝很容易流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个更新计划,比如每周一、三、五更新,然后严格执行。
还要多和粉丝互动,听听他们的反馈。粉丝的意见是最直接的,他们觉得哪里不好,就及时调整。时间长了,你和粉丝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你写的内容越来越对他们的胃口,爆文自然就来了。
做公众号就像交朋友,得真心对待用户,知道他们想要啥、喜欢啥。从用户需求出发选出来的题,写出来的内容才有可能成为爆文。别想着走捷径,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步,积累到一定程度,惊喜自然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