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写作想靠爆文赚钱,标题是第一道门槛。用户滑动手机屏幕时,留给标题的时间可能就一两秒。标题没吸引力,内容写得再好也只能藏在列表里。别说赚钱,连基本的阅读量都撑不起来。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说法,标题决定了文章 80% 的打开率。你说,花心思打磨标题这事,能马虎吗?
🎯 戳中痛点的标题,读者根本忍不住不点
人都有自己的烦心事。职场焦虑、生活压力、成长困惑,这些藏在心里的疙瘩,就是所谓的 “痛点”。标题要是能精准戳中这些地方,就像有人在你耳边说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想不点开都难。
就说职场人吧,“35 岁被裁员,房贷还没还完怎么办?” 这样的标题,直接把中年职场危机和经济压力绑在一起。正在经历或者担心这种情况的人,看到的瞬间就会被揪住注意力。他们点进来,是想找答案,想找共鸣,想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挣扎。
再看宝妈群体,“孩子叛逆期,说什么都不听,我快被逼疯了”。这句话里的无奈和焦虑,当过妈的人一看就懂。她们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就需要有人说出她们的真实感受。标题做到这一点,打开率自然不会低。
还有些痛点是隐性的。比如 “明明很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成果?” 这句话戳中的是很多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这种藏在心底的迷茫,被标题点破后,读者会下意识想看看文章里有没有破解之道。
写这类标题有个小技巧,就是把具体场景写出来。别光说 “职场很难”,要说 “每天加班到 12 点,工资却不如刚毕业的新人”。越具体的痛苦,越容易让读者产生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的感觉。
🔢 数字和关键词组合,标题瞬间有了 “干货感”
数字是个好东西。它能让模糊的信息变得具体,让读者一眼就知道能从文章里得到什么。“3 个方法” 比 “几个方法” 清晰,“7 天见效” 比 “很快见效” 实在。这种确定性,能大大降低读者的决策成本。
“月瘦 10 斤,我靠这 5 个家常菜”,数字 “10 斤” 和 “5 个” 给出了明确的预期。想减肥的人看到,会觉得这篇文章有具体的操作方案,不是空喊口号。比起 “轻松减肥的秘诀”,这种带数字的标题,信任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关键词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公众号的推荐机制里,关键词是重要的识别信号。比如写理财类文章,“基金”“定投”“收益率” 这些词就是精准关键词。标题里带上它们,既能吸引目标读者,也能让系统更精准地推荐。
“普通人怎么靠基金定投,年赚 15%?” 这句话里,“普通人” 锁定了受众,“基金定投” 是核心关键词,“15%” 给出了收益预期。三重信息叠加,想理财的普通人看到,很难不心动。
不过用数字也有讲究。别用太大的数字显得不真实,比如 “月入百万的秘密”,除非你有实打实的案例支撑,否则读者只会觉得是噱头。小而具体的数字,比如 “3 个步骤”“200 块钱”,反而更容易让人信服。
❓ 制造悬念的标题,勾着读者非要一探究竟
好奇心是人的本能。标题里留个钩子,让读者心里打个问号,他们就会忍不住点进来找答案。这种悬念不用太复杂,有时候一句话没说完,效果就出来了。
“我退掉了一线城市的房子,半年后发现……”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知道半年后发生了什么。是后悔了?还是过得更好了?这种留白式的标题,就像在读者心里种了颗草,不拔掉浑身不自在。
还有一种悬念是反差式的。“月薪 3 千的女生,凭什么比月薪 3 万的过得舒服?” 月薪低却过得好,这种反常识的现象本身就充满疑问。读者会想,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门道?是不是有什么省钱技巧,或者生活态度值得学习?
“同事每天准点下班,却比天天加班的我升职快”,这句话里的对比也很有冲击力。职场人看到,会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工作状态,忍不住想知道那个同事到底做对了什么。
制造悬念要把握好度。不能为了悬念而悬念,结果点进去发现文不对题。比如标题说 “惊天秘密”,内容却平淡无奇,读者只会觉得被欺骗。下次再看到你的文章,可能直接就划走了。
🔥 蹭热点的标题,借势火一把没那么难
热点自带流量。不管是社会事件、明星动态,还是节日节点,只要和你的内容相关,都能拿来做标题。借热点的东风,文章更容易被更多人看到。
就说每年的高考季,“高考失利后,我用 3 年时间追上了 985 同学” 这种标题,就很容易引起关注。高考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而 “逆袭” 的故事又能给人希望。结合起来,既有话题性,又有情感共鸣。
影视剧热点也不能放过。“《狂飙》里高启强的 3 个处世之道,普通人能学吗?” 一部爆火的剧,自带庞大的观众基础。标题把剧中人物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蹭了热度,又给读者提供了实用价值。
蹭热点不是生搬硬套。要是你的文章讲的是育儿,硬蹭汽车圈的热点就很奇怪。关键是找到热点和自身内容的连接点。比如某明星官宣结婚,情感类公众号可以写 “从 XX 婚礼看,好的婚姻需要这 2 个前提”,这样就自然多了。
还有个时间点要注意。热点有生命周期,一般就两三天的热度。别等热点都凉透了,你才慢悠悠地出文章。那时候读者早就失去兴趣了,标题写得再好也没用。
🧐 带点 “反常识” 的标题,总能打破读者的固有认知
大家都熟悉的道理,很难让人眼前一亮。但如果标题里藏着一个 “反常识” 的观点,就像平地起惊雷,一下子能抓住注意力。
“每天喝 8 杯水,可能是错的”,这句话一出来,肯定会让人愣一下。从小到大听的都是多喝水好,突然有人说这可能不对,读者肯定想知道为什么。这种对固有认知的挑战,本身就很有吸引力。
“攒钱不如花钱?月光族的我反而存下了第一桶金”,这句话也很反常识。大家都觉得攒钱才能存钱,标题却说花钱能存下钱,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抱着这种疑问,读者自然会点进去看个究竟。
写反常识的标题,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论据支撑。不能为了博眼球瞎编乱造。比如你说 “熬夜对身体好”,但拿不出科学依据,读者看了只会觉得你不靠谱。观点可以反常识,但论证一定要扎实。
而且反常识不是抬杠。目的是提供新的思考角度,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不努力一定很舒服”,这种标题看似反常识,实际上传递的是消极情绪,很容易引起读者反感。
🎭 用故事感的标题,让读者瞬间代入场景
人都爱听故事。标题里要是能藏着一个小故事的开端,读者就会自动代入,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这种代入感,比干巴巴的道理管用多了。
“在奶茶店打工 3 个月,我看清了成年人的体面”,这个标题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奶茶店是常见的场景,打工经历很多人都有,“成年人的体面” 又带着点唏嘘感。读者会想,在奶茶店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就看清体面了?
“爷爷用了 50 年的偏方,治好过村里 20 多个人”,这种带着年代感和具体人数的标题,充满了故事性。偏方、爷爷、村里的人,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幅画面在读者眼前展开。他们会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偏方?真有这么神奇吗?
故事感的标题,关键是细节。“他在火车站睡了 3 晚,只为等一个电话”,“火车站”“睡了 3 晚”“一个电话”,这些具体的细节让故事有了画面感。比 “有人为了等电话很辛苦” 这种笼统的说法,吸引力强太多。
但要注意,故事感不是瞎编故事。标题里的场景和情节,要和文章内容相符。不能标题说的是奶茶店打工,内容却在讲职场晋升,这就成了挂羊头卖狗肉。
打造吸睛标题没有固定公式,但有规律可循。戳痛点、用数字、造悬念、蹭热点、反常识、讲故事,这些方法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组合起来用。关键是多练。写完标题后,自己站在读者的角度看看,要是你刷到这个标题,会点进去吗?
记住,标题是给读者看的。不是自嗨,不是炫耀文采。能让读者觉得 “这和我有关”“我想知道”,这才是好标题的核心。多琢磨,多测试,慢慢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标题套路。到那时候,爆文离你就不远了,靠公众号赚钱也就水到渠成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