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内容变现的主流路径
公众号做内容变现,选对路径比盲目努力更重要。现在市面上能走通的路数其实就那么几条,但每条路的门槛和收益天花板差别很大。
广告分成是最基础的一种。只要公众号达到一定粉丝量,开通流量主,读者点一次广告,你就能拿到几分到几毛钱。不过这玩意儿很看阅读量,一万阅读量撑死也就百八十块。想靠这个赚大钱,除非你的号能稳定做到十万加,还得是高点击的领域,比如情感、八卦这类。
软文推广比流量主赚得多,但对号的垂直度要求高。比如你是做母婴号的,接母婴用品的软文,一条可能几千块。关键是别啥广告都接,有的号为了赚钱,今天推减肥茶,明天推理财产品,粉丝很快就跑光了。我见过一个美食号,只接本地餐饮的广告,粉丝觉得靠谱,商家也愿意长期合作,一年下来光软文收入就几十万。
知识付费这两年挺火的,但不是谁都能做。得有自己的核心内容,比如课程、社群、咨询服务。有个职场号,粉丝也就五万多,但做的职场晋升课程,单价三百多,卖了两千多份,这就六十多万了。前提是你得让粉丝觉得你专业,平时的文章就得体现出干货,不能光说些空话。
电商带货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开小店,另一种是帮别人分销。自己开小店要管货源、物流、售后,麻烦但利润高。分销就简单点,赚佣金。有个美妆号,粉丝不多,但选品特别准,专门推那种小众但好用的产品,佣金能拿到三成,一个月也能赚几万。不过现在电商平台多,公众号里买东西步骤比在淘宝多一步,得想办法让粉丝愿意多花这一步功夫。
💡 自媒体盈利的多元玩法
除了公众号,其他自媒体平台的盈利玩法更灵活。不同平台的规则不一样,得摸透了才能赚到钱。
短视频平台的带货能力是真强。有个做家居收纳的博主,在抖音上发收纳技巧,粉丝也就一百万,直播带货的时候,一款收纳盒一场能卖几千个。他们的套路是先展示乱糟糟的家,再展示收纳后的样子,对比特别强烈,观众看着看着就想买。而且短视频平台有算法推荐,哪怕粉丝不多,内容好也能爆,一旦爆了,带货量就上去了。
音频平台适合做付费课程。喜马拉雅、荔枝这些平台,用户就是来听课的,付费意愿比短视频用户高。有个讲历史的博主,把历史故事讲得跟小说似的,在喜马拉雅开了个付费专辑,一百多块钱,卖了好几万份。音频的好处是用户可以边干活边听,利用碎片化时间,所以课程时长不用太长,十几分钟一节正好。
图文类自媒体比如头条号、百家号,主要靠流量分成和原创补贴。这些平台对原创内容给的钱更多,一篇优质原创文,阅读量十万的话,分成可能有几千块。但得会抓热点,热点文的阅读量往往比普通文章高好几倍。有个写社会新闻评论的博主,就盯着每天的热搜,总能从不同角度写出点新意,收入一直很稳定。
还有一种是做私域流量,把各个平台的粉丝导到微信里,然后卖东西或者做服务。有个做宠物号的,在微博、抖音都有号,把粉丝加到微信后,卖宠物食品、用品,还提供宠物训练咨询,一年下来私域的收入比各个平台加起来还多。私域的好处是粉丝粘性高,复购率也高,只要服务好,粉丝能跟着你好几年。
📱 移动端内容呈现的关键技巧
移动端用户看东西就图个快,内容呈现方式不对,人家一秒钟就划走了。得在 “短平快” 上下功夫,但也不能丢了质量。
标题和封面是移动端内容的脸面。标题得让人一眼就想点进去,比如用数字 “3 个技巧让你……”,或者用疑问 “为什么别人…… 你却……”。封面图要清晰,颜色对比强一点,在手机屏幕上才显眼。有个情感号,标题总是 “我那个出轨的老公,最后……”,封面用一张模糊的女性背影,点击率比之前高了一倍多。
内容排版不能太密。手机屏幕就那么大,字太小、行间距太窄,看着累。段落也别太长,两三句话一段最好。重要的地方可以加粗或者用不同颜色标出来,但别标太多,不然跟花脸猫似的。有个职场号,排版特别清爽,每段开头空两格,重点内容用橙色加粗,粉丝都说看着舒服,愿意从头读到尾。
移动端内容得有 “钩子”。开头三秒钟抓不住人,后面写得再好也没用。可以在开头就抛出一个痛点,比如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或者说一个让人好奇的事 “我朋友上个月靠这个赚了五万,方法其实很简单……”。中间也要时不时埋点钩子,让人想一直看下去。有个讲理财的号,每篇文章都在中间插一句 “看到最后有福利”,读者就会坚持读到结尾。
⏰ 移动端用户时间的利用策略
移动端用户的时间都是碎片化的,可能是在等公交,可能是在午休前,得把内容时长和发布时间卡准了。
内容时长要匹配用户的碎片时间。短视频控制在 15 到 30 秒,太长了人家没耐心看完。公众号文章字数最好在 1000 到 1500 字,读个三五分钟正好。有个美食号,之前发的菜谱文章动不动就三千多字,阅读量一直上不去,后来精简到一千字左右,配上步骤图,阅读量立马涨了三成。
发布时间得踩准用户的活跃高峰。早上 7 点到 9 点,大家在通勤路上,适合发点轻松的内容,比如新闻资讯、心灵鸡汤。中午 12 点到 1 点,午休时间,适合发点实用的、能快速看完的,比如小技巧、短教程。晚上 8 点到 10 点,是黄金时间,大家空闲时间多,适合发深度一点的内容,比如分析类文章、故事类内容。有个育儿号,每天晚上 8 点准时发一篇育儿经验,粉丝都养成了习惯,到点就来看。
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做内容。比如周末的时候,大家更愿意看娱乐、旅游类的内容;工作日呢,职场、学习类的内容更受欢迎。有个生活号,周末就发周边游攻略,工作日就发省钱技巧,粉丝活跃度一直很高。
🔄 移动端用户留存的核心方法
拉新难,留存更难。移动端用户很容易被别的内容吸引走,得想办法让他们留下来。
建立用户社群是个好办法。把粉丝拉到微信群里,平时多互动,解答他们的问题,搞点小活动。有个美妆号,建了几十个粉丝群,每天在群里分享化妆小技巧,定期搞抽奖送化妆品,群里活跃度特别高,粉丝很少取关。而且群里还能收集粉丝的需求,知道他们想看什么内容,写出来的文章更受欢迎。
给老粉丝点特殊福利。比如公众号的文章,老粉丝可以提前一天看;买东西的时候,老粉丝有专属折扣。有个服装号,给关注满一年的粉丝发了一张无门槛优惠券,很多老粉丝都用了,还拉了新粉丝进来。老粉丝觉得被重视,就更愿意留下来。
定期做用户调研。问问粉丝对内容的看法,想增加什么板块,有什么建议。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调整内容,让粉丝觉得这个号是为他们做的。有个科技号,每季度都做一次问卷调查,根据粉丝的意见增加了手机测评板块,阅读量一下子就上去了,留存率也提高了不少。
📊 数据驱动的移动端运营优化
光凭感觉做运营不行,得看数据,从数据里找问题,找机会。
首先得看打开率。标题和封面不行,打开率就低。可以多做几个标题和封面,测试一下哪个效果好。有个汽车号,每次发文章都准备三个标题,用不同的角度写,哪个打开率高,下次就按哪个路子来,现在打开率比之前提高了一倍。
然后看完读率。完读率低,说明内容中间没吸引力。可以看看读者在哪个段落跳出的多,那个地方可能就是问题所在。有个教育号,发现很多读者读到中间的案例部分就跳走了,后来把案例写得更生动有趣,完读率马上就上来了。
还要看互动率,比如点赞、在看、评论、分享。互动率低,说明粉丝参与感不强。可以在文章末尾多提几个问题,引导粉丝评论;或者搞点小活动,比如评论区抽奖,分享文章送福利。有个旅行号,在文章末尾让粉丝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评论区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互动率提高了不少,平台还给了更多推荐。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