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公众号的 “基础盘”,完读率藏在细节里
公众号从诞生起就带着图文基因。打开订阅号消息,十条里九条是图文,这种形式太常见,反而容易被忽略它的完读率潜力。
说数据吧。新榜 2024 年的公众号生态报告里提到,纯图文内容的平均完读率在 18%-22% 之间,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高,但要知道,这是在用户每天接收几十条推送的情况下保持的。对比之下,音频和视频的平均完读率普遍在 12%-15%,差距明显。
为什么图文能稳住?首先是阅读成本低。用户滑动屏幕的动作比点开音频播放器、等待视频加载要自然得多。通勤时、排队时,哪怕只有 30 秒,也能刷完一段图文。但它的短板也明显 —— 前 300 字抓不住人,用户立马划走。有个做职场号的朋友测试过,把核心观点放在开头的图文,完读率比 “铺垫型” 开头高了近 10 个百分点。
还有排版的影响。密密麻麻的文字块谁也不想看,适当的分段、小标题、表情包,能让阅读节奏变轻松。我见过一个美食号,每介绍一道菜就插一个简单的分隔线,完读率比同类账号高 7%。这说明图文的完读率不是固定的,细节调整能带来大变化。
但图文也有天花板。长文尤其难,超过 3000 字的图文,完读率会断崖式下跌到 10% 以下。这时候就得用技巧,比如在文末放 “阅读福利” 引导读完,或者用 “未完待续” 勾着用户,但这终究是辅助手段,内容本身没吸引力,再花活也没用。
🎧 音频:场景依赖强,完读率看 “时机”
音频在公众号里更像 “补充项”。点开一篇带音频的推送,要么是主播读文章,要么是纯播客内容,这种形式的完读率很挑场景。
第三方数据平台 “微小宝” 的监测显示,音频内容的完读率波动极大,最低能到 5%,最高能冲到 25%。差距在哪?看推送时间。早高峰 7-9 点发的通勤类音频,完读率普遍超过 20%,因为用户开车、挤地铁时没法看手机,只能听。但如果是晚上 10 点后发同样的内容,完读率会跌到 10% 以下,这时候用户更愿意刷视频放松。
内容长度也很关键。超过 8 分钟的音频,完读率会掉一半。有个情感号做过实验,把 30 分钟的访谈剪成 3 段,每段 7-8 分钟,分三天推送,整体完读率比一次发完整版本高了 17%。用户对音频的耐心,比我们想的要短。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音频和图文的配合。单纯放一段音频,用户点开后可能听两句就切走。但如果在音频下方配上同步的文字摘要,完读率能提升 8%-10%。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习惯 “只听不看”,文字能给用户安全感,觉得 “没听清还能回头看”。
不过音频的硬伤也明显。公众号的音频播放器体验一般,不能后台定时关闭,也没法调倍速(虽然有些号做了自定义播放器,但普及率不高)。这些体验问题,直接拉低了用户的坚持意愿。
🎬 视频:吸睛容易留住难,完读率藏在进度条里
视频是这几年公众号的 “新贵”。2023 年微信推出 “视频号无缝接入公众号” 功能后,带视频的推送多了不少。但它的完读率,有点 “看起来很美”。
清博指数的统计显示,公众号内嵌视频的平均完读率只有 11%,甚至低于音频。但开头 3 秒的打开率却高达 45%,说明用户愿意点进去,只是留不住。
为什么?加载速度是第一道坎。公众号的视频加载经常卡顿,尤其在 4G 环境下,用户等 3 秒没反应就会退出。就算加载顺利,视频时长也是个问题。超过 2 分钟的视频,完读率会骤降到 5% 以下。有个科技号测试过,把 5 分钟的产品测评剪成 3 个 1 分 40 秒的短片段,分段嵌入图文,整体完读率反而比放完整视频高了 9%。
但视频也有不可替代的场景。比如教程类内容,演示如何操作软件、怎么做手工,视频的完读率能达到 18%,比图文高。这时候用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愿意花时间看完。娱乐类视频也不错,搞笑片段、萌宠瞬间,完读率能维持在 15% 左右,因为用户看个乐子,不需要动脑子。
另外,视频的封面和标题比图文更重要。有数据显示,用人物特写做封面的视频,打开后的停留时间比用风景图的长 30%。标题里带 “3 秒学会”“最后一步绝了” 这类引导性词语,也能提升完读率。
📊 三类形式的 “隐性变量”:内容类型决定胜率
光说形式不公平,完读率高低,其实和内容类型深度绑定。
资讯类内容,图文完读率碾压。比如突发新闻、政策解读,用户需要快速获取信息,图文的平均完读率能到 25%,而视频因为开头有片头、中间有冗余信息,完读率往往不到 15%。谁会等一个 2 分钟的新闻视频加载完?不如扫两眼文字来得快。
教育类内容就有意思了。干货教程类,图文和视频打平。步骤类教程(比如 PS 技巧),视频完读率 17%,图文 16%;理论讲解类(比如经济学概念),图文完读率 20%,视频 13%,因为用户需要反复回看重点,图文翻页比视频拖进度条方便。
情感类内容,音频反而占优。深夜推送的情感随笔,配上主播温柔的声音,完读率能到 22%,比图文高 5 个百分点。这时候用户追求的是沉浸感,音频的 “陪伴感” 比图文强。
娱乐类内容,视频和图文各有胜负。短笑话、段子,图文完读率 19%,视频 18%;剧情类小剧场,视频完读率 20%,图文 15%,因为动态画面更有笑点。
所以说,脱离内容类型谈完读率就是耍流氓。选对形式,得先想清楚自己要传递什么内容。
🔄 混合形式:1+1 能大于 2 吗?
现在很多公众号开始玩 “混搭”,图文里嵌音频,视频下配文字,这种组合能提升完读率吗?
有个亲子号做过实验:纯图文育儿知识完读率 16%,纯音频 14%,但在图文里插入 3 段关键内容的音频(每段 1 分钟),完读率涨到了 21%。用户可以选择看文字,也可以点音频听重点,相当于给了双选项。
但混搭有个误区:别堆太多形式。见过一篇推送,开头是 3 分钟视频,中间插两段音频,剩下全是图文,结果完读率只有 8%。用户不知道该用哪种方式读,反而乱了节奏。
最佳组合是 “主形式 + 辅助形式”。比如以图文为主,在复杂概念处插 1 个 30 秒的解说视频;以音频为主,在关键论点处配文字摘要。这样既保留了主形式的优势,又用辅助形式解决了它的短板。
数据也证明这一点。新榜监测到,采用 “单一主形式 + 1 种辅助形式” 的推送,平均完读率比纯单一形式高 4-6 个百分点,而用两种以上辅助形式的,完读率反而下降。
📈 提升完读率的核心:别纠结形式,先抓 “用户预期”
聊了这么多数据,其实有个更本质的问题:用户点开推送时,心里都有个 “预期”,形式只是满足预期的工具。
比如用户看到标题《3 分钟搞懂个税新规》,点进来发现是个 10 分钟的视频,预期被打破,大概率会退出。这时候哪怕视频内容再好,完读率也上不去。
反过来,如果标题写《睡前听:今天发生了什么》,用户知道是音频,会专门留出发呆的时间听,完读率自然高。
所以,形式和标题、导语的匹配度,比形式本身更重要。想提升完读率,先在标题里明确告诉用户:这是一篇需要 5 分钟精读的图文,还是一段可以边洗碗边听的音频,或是一个 1 分钟能看完的视频。
另外,无论哪种形式,开头 30 秒(图文是前 3 行,音频是前 30 秒,视频是前 3 秒)都是 “生死线”。有机构测试过,把核心亮点放在最前面的内容,完读率比 “慢慢铺垫” 的高 12 个百分点。用户没耐心等你 “渐入佳境”。
总结一下吧。单论平均完读率,图文>音频>视频,但这只是个参考。真正的高手不会死磕形式,而是根据内容类型、用户场景、阅读预期来选。有时候,一篇图文里加个 30 秒的小视频,比纯视频推送的完读率还高。毕竟用户要的不是形式,是能高效获取价值的体验。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