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众号洗稿潮看 AI 写作的渗透程度
打开微信公众号后台,每天都能看到大量标题相似、内容雷同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来自中小自媒体团队,他们用 AI 写作工具批量生产内容,再通过简单修改完成 “洗稿”。有数据显示,2024 年第二季度,公众号平台检测到的 AI 生成内容占比已经达到 37%,其中 80% 以上存在明显的洗稿痕迹。
这股洗稿潮背后,是 AI 写作工具的快速普及。现在随便搜一搜,就能找到几十款声称 “10 分钟写出爆款文” 的工具。它们的操作流程高度相似:输入关键词,选择文章类型,设置字数要求,点击生成,然后稍作修改就能发布。某头部 AI 写作工具的付费用户已经突破 50 万,其中公众号运营者占比超过 60%。
但仔细读这些 AI 生成的文章,会发现一个共性:框架工整却缺乏灵魂。比如写情感文,AI 能罗列各种情绪词汇,却无法捕捉到那种微妙的情感转折;写行业分析,能堆砌数据和观点,却理不清其中的内在逻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团队要 “洗稿”—— 单纯的 AI 生成内容,用户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劲。
🛑 AI 写作的三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情感共鸣能力是 AI 最难以突破的关卡。人类创作者写一篇文章,会带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比如写亲子话题,妈妈作者会自然融入育儿中的细碎瞬间;写职场焦虑,刚经历过加班的年轻人会流露出真实的疲惫。这些东西,AI 只能通过分析大量文本进行模拟,却无法真正理解。
深度洞察需要长期积累,这是 AI 的第二个短板。一个科技记者能写出有深度的行业报道,背后可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跟踪观察。AI 可以在几秒内整合所有公开信息,但那些基于人脉、经验和直觉的判断,是数据无法替代的。就像去年某手机品牌发布新品,AI 写的评测都在夸参数,而资深编辑却指出了系统优化的隐患 —— 后来果然出现了大规模投诉。
文化语境的微妙之处,AI 至今没搞懂。同样一句话,在不同地域、不同圈层的人看来,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比如北方人说 “这事儿有点意思” 可能是真觉得有趣,而某些南方方言区的人说这句话,可能暗含讽刺。这种细微的差别,需要对文化有深入理解才能把握,AI 生成的内容经常在这方面闹笑话。
🤝 人类创作者的不可替代性:与 AI 共生而非对立
真正的内容创作,核心是 “独特视角”。同样一个新闻事件,100 个 AI 可能写出大同小异的报道,但 100 个记者会有 100 种解读角度。这种视角来自于个人经历、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的组合,是独一无二的。就像疫情期间,有人从医学角度分析,有人关注经济影响,有人记录普通人的生活 —— 这些多元视角,才构成了完整的叙事。
原创性不仅是内容,更是表达方式。人类会创造新的词汇、新的句式、新的表达逻辑。比如 “内卷”“躺平” 这些词的流行,背后是对社会现象的精准概括,AI 只能等待这些词进入数据库后才能使用。优秀的创作者就像语言的创新者,不断丰富着表达的可能性,这是 AI 无法做到的。
用户最终需要的是 “人” 的连接。关注一个公众号,本质上是认同背后那个人的价值观和表达方式。读者会记得某个作者的口头禅,会期待他对热点事件的看法,甚至会因为作者停更而失落。这种情感连接,建立在 “真实” 的基础上。AI 可以模仿语气,但模仿不出那种 “活生生” 的感觉。
🔄 内容创作行业的分化与重构
现在行业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层。底层是纯 AI 生成的内容,主要用于填充信息缺口,比如天气预报、股票行情等;中间层是人机协作的产物,AI 负责收集整理,人类负责提炼和升华;顶层则是完全依赖人类创造力的深度内容,比如长篇报道、专栏评论等。
公众号平台的算法也在适应这种变化。去年底更新的推荐机制中,“原创度” 的权重明显提高。这里的原创度,不仅看文字重复率,更看内容的独特性和深度。有运营者发现,同样的选题,加入个人经历和独特分析的文章,打开率比纯 AI 生成的高 3-5 倍。
变现模式也在跟着变。以前靠流量分成的号,现在越来越难生存,因为 AI 生成的内容太多,稀释了整体质量。而那些有独特风格的创作者,反而获得了更多商业机会。某美食公众号,作者坚持手写食谱,分享自己的失败经历,粉丝虽然只有几万,但广告报价却比几十万粉丝的号还高。
💡 写给内容创作者的生存指南:在 AI 时代找到不可替代性
把 AI 当成工具而非对手。聪明的做法是用 AI 处理机械性工作,比如整理资料、制作大纲、检查错别字,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有个科技博主就公开过自己的流程:先用 AI 收集行业动态,然后自己提炼观点,最后加入个人故事 —— 效率提高了,但内容质量没下降。
深耕垂直领域,建立专业壁垒。AI 擅长泛泛而谈,却做不好深度垂直的内容。如果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比如汉服制作、房车改装、小众音乐等,积累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AI 就很难替代你。这些领域的读者也更看重真实的经验分享,对 AI 生成的内容会更敏感。
强化个人标签,让自己 “不可复制”。你的经历、你的视角、你的表达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标签。可以在文章中适当加入个人化的元素,比如固定的开头结尾,独特的比喻方式,甚至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习惯。读者会因为这些细节记住你,而这些是 AI 最难模仿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