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刷公众号,是不是总觉得似曾相识?
今天看到一篇《早餐吃这 3 样,医生都说好》,明天准能刷到《营养师推荐:早餐必备 3 种食物》。点进去一看,内容框架差不多,甚至连推荐的食物都大同小异。这就是现在公众号圈最头疼的问题 —— 内容同质化。
别以为用户看不出来,平台算法更精明。你写的东西和别人差不多,凭什么让平台给你推流?说白了,内容同质化就是在告诉平台:你没有存在的必要。用户刷到相似的内容多了,会直接划走,平台监测到这种行为,自然会减少对这类账号的推荐。
📊 平台推流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
微信公众号的推荐机制,虽然不像抖音那样完全依赖算法,但 “常读用户”“完读率”“互动率” 这些数据,直接决定了你的内容能被多少人看到。当大量账号都在写同一类内容时,平台根本分不清谁是原创谁是跟风,索性就都不给太多流量。
举个例子,前阵子 “特种兵旅游” 火了,几乎所有旅游类公众号都在写 “3 天 2 夜玩转 XX 城市”。用户第一天看觉得新鲜,第二天看就觉得无聊,第三天直接跳过。平台后台的数据会显示,这类内容的完读率断崖式下跌。下次再有类似热点,平台肯定会收紧推流,优先给那些角度新颖的账号。
更要命的是,同质化内容会让你的账号失去辨识度。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价值。如果你的内容和别人没区别,用户为什么要留着你?久而久之,粉丝活跃度下降,平台自然会把流量倾斜给那些有个性的账号。
🔍 同质化内容,到底有多 “坑”?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数据差。同样是写职场干货,别人写 “996 该不该抵制”,你也跟着写;别人写 “35 岁危机怎么办”,你又跟风。结果就是,你的文章打开率永远在 3% 以下,点赞评论寥寥无几。
还有个隐形伤害 —— 消耗创作者的热情。每天想着 “今天写什么”,最后却只能跟着别人的屁股后面跑,时间久了根本没心思去思考原创内容。慢慢的,账号就变成了 “搬运工”,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我见过一个美食号,刚开始专门写地方小吃的故事,粉丝增长虽然慢,但粘性很高。后来看到别人写 “网红美食测评” 火了,也跟着转型。半年后,不仅老粉走了一半,新粉也没涨多少,因为同类测评号太多了,它根本没优势。
💡 打破同质化,其实有迹可循
别总想着追热点,热点就像一阵风,吹过就没了。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是你的 “独特视角”。同样是写家庭教育,别人都在说 “如何让孩子成绩变好”,你可以换个角度写 “成绩不好的孩子,可能更有创造力”。角度一换,内容的稀缺性就出来了。
还有就是 “深耕垂直领域”。现在很多公众号什么都写,今天聊情感,明天聊职场,后天聊健康。看似内容丰富,其实就是在稀释自己的定位。不如专注一个细分领域,比如同样是写健康,别人写全身养生,你专门写 “办公室久坐族的护腰指南”。越细分,竞争越小,平台也更容易识别你的价值。
我认识一个职场号主,她专门写 “00 后职场生存指南”。别人都在教年轻人 “如何讨好领导”,她却写 “00 后该如何拒绝无效加班”。这种差异化的内容,不仅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还经常被平台推荐到 “看一看” 首页。
📝 内容创新,从 “用户需求” 出发
很多人写同质化内容,是因为不知道用户真正想要什么。总是看着别人写什么火,就跟着写什么。其实,用户的需求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比如家长群体,表面上看他们关心 “孩子成绩”,但深层需求可能是 “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如何缓解教育焦虑”。如果你能挖到这些痛点,写出的内容自然和别人不一样。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 “收集用户提问”。每次文章结尾可以加一句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评论区告诉我”。把用户的问题整理起来,针对性地写内容,既能避免同质化,又能提高用户参与感。
我关注的一个育儿号,就是靠这种方式做出了特色。她把粉丝问得最多的 “孩子挑食怎么办”,做成了一系列内容,从 “如何让饭菜看起来更有食欲” 到 “如何通过游戏让孩子爱上蔬菜”,角度新颖又实用,每次推送都有很高的互动率。
🚫 别再犯这些 “同质化陷阱”
最常见的就是 “标题党 + 通用内容”。比如 “这 5 种食物千万别多吃”“医生从不碰的 3 样东西”,点进去一看,全是网上早就传烂了的常识。用户被骗进来一次,下次看到你的账号直接划过。
还有就是 “数据造假 + 跟风观点”。很多公众号为了追热点,根本不核实信息就瞎写。比如看到别人说 “某明星捐款 1 亿”,不管真假就跟着写 “XX 明星太有爱心了”。等真相出来,不仅被用户骂,还会被平台降权。
更可怕的是 “模板化写作”。开头用 “最近有件事刷屏了”,中间列 “3 个原因”,结尾说 “你怎么看”。这种模板用多了,不仅用户看腻,自己也会失去创作能力。
💪 做 “少数派”,才能被看见
公众号发展到现在,早就不是 “随便写写就能火” 的时代了。想要获得平台推流,必须让自己成为 “少数派”。
可以从 “个人经历” 入手。同样是写创业,别人写 “马云的成功秘诀”,你可以写 “我开奶茶店亏了 50 万后明白的道理”。真实的经历永远比空洞的理论更有吸引力。
也可以从 “专业深度” 突破。别人写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你如果是程序员,可以写 “从代码层面看,AI 的局限性在哪里”。专业的内容自带壁垒,不容易被模仿。
记住,平台永远在寻找 “新鲜血液”。你的内容越独特,平台越愿意给你机会。与其在同质化的红海里挣扎,不如去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蓝海。
最后想说,公众号的推流机制或许复杂,但核心逻辑很简单:你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越独特,平台给你的流量就越多。别再抱怨没流量了,先问问自己:我的内容,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