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后台看到粉丝数据卡在 3 万 + 已经三个月了。同行都在炫耀月涨粉 5 万的秘籍,我却盯着后台那几条每天重复的取关提醒发呆。这时候才突然醒悟,我们可能都被 "增长" 两个字绑架了。
📉 别慌,90% 的账号都死在 "伪增长" 陷阱里
上周跟一个做职场号的朋友聊天,他说自己花了半年把粉丝从 1 万做到 10 万,现在每天掉粉比涨粉多。仔细一看他的内容,前三个月全是 "3 天学会 PPT"、"简历模板免费领" 这类引流文,后来突然转做深度职场分析,粉丝不买账太正常了。
这就是典型的 "伪增长"—— 靠福利、标题党吸引来的粉丝,根本不是你的目标用户。某平台的后台数据显示,靠抽奖涨来的粉丝,留存率不足 5%,而且会严重拉低账号的打开率。算法比你更聪明,当系统发现你的粉丝对内容不感兴趣,自然会减少推荐。
我见过最夸张的案例是个美食号,为了冲量发了半个月的 "外卖红包领取",粉丝涨到 8 万后想转做家常菜教程,结果连续三篇推文阅读量跌破 500。这种情况下,还不如保持 3000 精准粉丝的小账号活得滋润。
🕵️ 回到第一天:你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号?
打开你的公众号后台,看看第一篇推文的发布时间。再想想,当时写下第一篇文章时,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想吸引什么样的人?
我 2018 年做的第一个号是关于读书的,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把自己每周读的书做个笔记,方便以后查阅。没想到半年后粉丝涨到 2 万,全是跟我一样的职场人,大家在后台讨论最多的是 "如何在碎片时间读完一本书"。
后来脑子一热,跟风做了很多 "10 分钟读完 XX 名著" 的快餐内容,粉丝确实涨得快,但评论区开始出现 "太浅了"" 不如以前的内容有价值 " 的声音。直到有天发现,最早关注的那批粉丝已经走了一半。
真正的账号根基,是你最初想解决的那个 "小问题"。那个做职场号的朋友,当初是想帮应届生避坑,后来却为了涨粉去做通用职场内容。当你模糊了最初的定位,粉丝自然会用脚投票。
🎯 用 "用户画像显微镜" 找到你的 1000 个铁杆粉
别再说你的目标用户是 "20-35 岁女性" 了,这种定位跟没说一样。真正能突破瓶颈的账号,都能说清自己粉丝的 "痛点细节"。
我认识一个母婴号主,她的定位是 "职场妈妈的辅食指南"。她能准确说出粉丝的特征:早上 7 点半送完孩子赶地铁,中午 12 点在公司茶水间刷手机,晚上 9 点哄睡后才有自己的时间。知道这些,她的推文标题永远是 "15 分钟搞定宝宝晚餐,职场妈妈亲测有效" 这类直击场景的内容。
怎么做精准定位?教你个笨办法:从现有粉丝里找出 100 个互动最频繁的,翻完他们的朋友圈,记录下这些信息:
- 他们常发什么内容?(晒娃?吐槽工作?分享爱好?)
- 他们的作息时间大概是什么样的?
- 他们在评论区问得最多的三个问题是什么?
把这些信息汇总起来,你会发现粉丝的真实需求可能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那个母婴号主最初想做 "高端育儿知识",但数据告诉她,职场妈妈最缺的是 "省时省力的解决方案"。
🔍 内容定位不是选择题,是排除法
很多人做内容定位时,总想着 "我能不能什么都做一点"。但事实是,你能拒绝什么,比你能提供什么更重要。
我之前接手过一个生活号,前任运营什么内容都发,从美食到旅行,从情感到家装。粉丝虽然有 5 万,但打开率只有 1.2%。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删掉了 300 多篇不符合定位的旧文,然后专注做 "城市青年的出租屋改造"。
刚开始粉丝掉了不少,但留下来的人打开率从 1.2% 涨到了 8.7%。更重要的是,系统开始给我们打上 "家居改造" 的标签,推荐量反而比以前更高。
做排除法有个简单的标准:如果一个内容,你的 1000 个铁杆粉里有超过 30% 的人不感兴趣,就果断放弃。别担心会失去一部分用户,精准的定位才能吸引更同频的人。
📝 用 "价值锚点" 让用户离不开你
什么是价值锚点?就是用户想到某个需求时,第一个就会想到你。比如想到 "职场干货" 就想到 "LinkedIn",想到 "情感分析" 就想到 "咪蒙"(虽然现在不在了)。
打造价值锚点的关键,是把一个点做到极致。我关注的一个法律号,只做 "租房纠纷" 这一个细分领域。他们的内容可能不如大法律号全面,但租房遇到问题时,我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他们。
怎么找到自己的价值锚点?问自己三个问题:
- 我能提供的,别人很难做到的是什么?(比如医生做健康号,专业度就是优势)
- 粉丝在什么场景下一定会想起我?(比如考研党每天睡前看你的知识点总结)
- 我的内容能帮粉丝节省多少时间 / 金钱 / 精力?
把答案写下来,然后用三个月时间专注打磨这个点。记住,模糊的全面不如精准的单点突破。
📈 慢增长才是最快的增长
最后想分享一个数据:那些能稳定运营 5 年以上的公众号,初期都经历过至少 6 个月的 "慢增长"。他们不是不会玩增长技巧,而是明白真正的粉丝增长,是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
我那个做读书号的朋友,后来删掉了所有引流文,重新开始做 "职场人书单推荐"。前两个月粉丝几乎没涨,但打开率从 3% 涨到了 15%。第三个月开始,粉丝突然进入爆发期,因为系统终于识别出他的精准定位,开始给真正感兴趣的人推荐。
如果你也遇到了增长瓶颈,不妨停下脚步,看看自己是不是离最初的方向太远了。删掉那些为了涨粉而做的内容,重新聚焦到用户真正需要的价值上。
记住,公众号的本质是 "公域转私域" 的连接器,不是流量的容器。当你能真正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增长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